■白凌燕史磊
近年来,陕西省靖边县大力推进农机教育培训,造就了农民科技研发的一方沃土,培育出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也让“民间高手”脱颖而出,今年38岁的罗鹏胜就是这样一位“草根发明家”。
罗鹏胜来自靖边县宁条梁镇柳桂湾村,从小对世界万物充满了好奇,在农机专业合作社里一边工作一边研发,找到了发挥聪明才智的天地。“我小学就辍学回家干农活了,那时候家里有台拖拉机,铁牛55。父亲看我喜欢开拖拉机,爱倒腾机器,就带我到靖边县城学了两年多电器维修,出徒后我自己开了门市。”罗鹏胜回忆道。
后来,罗鹏胜看到父母整日在地里辛勤劳作,自己的生意也不景气,就产生了回乡种地的念头。他采购了第一台农机,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了农机手,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同时,还用买来的农机外出作业,赚到了第一桶金。
外出作业时,罗鹏胜经常听到农户们抱怨残膜处理是件麻烦事。爱钻研的罗鹏胜经过多方打听和网上查询,始终没找到合适的残膜回收机器,就萌生了自己研究生产一款残膜回收机的念头。
罗鹏胜在自家小院里铺开了场子,买件、改装、焊接……几个月后,他发明的残膜回收机成型,可是没走几步就抛锚了。罗鹏胜二话不说,回家一头扎进了机器的改进、试验工作。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后,罗鹏胜发明的第一台残膜回收机在2010年问世。研发的日子苦不堪言,电焊机、切割机、气泵、电钻等平时修车的基本工具就是他全部的家当。靠着这些简单的工具,罗鹏胜在一堆铁圪瘩中一耗就是一整天,忙得顾不上吃饭,全家人依然鼎力支持。“研发这个残膜回收机整整耗费了八年,报废的机具和人力消耗接近一百多万。”罗鹏胜说。
2015年,罗鹏胜的第二代残膜回收样机成型,效率依然差强人意,一天最多能作业五亩地,根本就赚不了钱。到了2017年,第三代残膜回收机终于克服了诸多缺点,作业率达到每小时5—8亩。
如今罗鹏胜成了当地有名的农机“土专家”,曾被农机厂家邀请参与产品改进,平时也经常到田间地头、农机讲堂给农民、农机手讲课,成为深受欢迎的农民“客座教授”。从一个操作工成长为一个土专家,罗鹏胜似乎并不打算停下脚步,他还思谋着进一步改进残膜回收机,让从地里清理出的残膜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
如何利用农机具使薄膜有利于种植,又成了罗鹏胜发愁的事情。功夫不负有心人,罗鹏胜的智能多功能联合作业机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据介绍,智能多功能联合作业机主要适用于辣椒种植,集起垄、覆膜、覆滴灌带、施肥于一体,一次即可全部完成上述作业。该机采用全自动一体型结构,体型轻巧、播种精确、覆膜效果好、易于操作,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为大面积作业提供了可能,有力地推动了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目前,罗鹏胜的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有各类农业机械40多辆,社员60多人,每年机械化作业面积达3000多亩,他用己所长、用心实践,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干带着乡亲共同致富,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农民奋发有为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