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ASDOMINATOR370联合收割机
“春雨”MCT80PLUS多功能谷物联合收割机
■ 本报记者金娟
10月13日,在科乐收山东的厂区里,员工们身着德国民族服装,喝着德国的鲜酿啤酒,吃着各式各样的香肠和面包,穿梭于人群之中,载歌载舞。原来,他们是在举杯欢庆拥有德国CLAAS技术在山东生产的CLAASDOMINATOR370联合收割机成功实现世界首发,这预示着正式开启了中国市场产品销售业务,自此它将重新建立中国收割机行业新的收获标准,延续CLAAS一贯的“收获专家”美誉。
早在十多年前,CLAAS就像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赛迈道依茨—法尔等国际巨头一样来到中国开拓新市场,并在2013年收购了当时的山东金亿。在双品牌经营的五年中,凭借不急不躁、低调行进的作风,给CLAAS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如何定位新“春雨”,在当下低迷的市场中又如何协调现有产品在中国的战略布局等一系列备受关注的问题,在这场发布会上都得到了答案。
CLAAS首款“混血儿”发布
1953年,CLAAS推出第一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因其可靠的性能、先进的技术、独特的脱粒分离系统在世界收获机械领域独树一帜,至今已累计生产销售超过数十万台,在欧洲,每3台收获机当中就有一台来自于CLAAS。拥有百年发展历史的CLAAS在2004年走进中国农机市场,其生产的收获机、青贮机等一系列农机产品无疑处于高端之列,对于多数中国用户而言,只能远观而无缘使用。
但就在10月13日,12公斤的DOMINATOR370联合收割机发布了,其5800升超大粮仓和业界领先的80升每秒的卸粮速度,足以让人们欢呼雀跃,但更让人欣喜的是该款产品是在拥有德国技术基础上专为中国用户所研发,这让很多用户使用CLAAS成为了可能。
据CLAAS亚洲区总裁欧丁介绍,目前绿色的CLAAS机器是针对大型农场用户,他们可直接进口CLAAS欧洲高端产品;收购金亿后,保留下来的红色“春雨”品牌,则是针对中国规模较小的农机客户。而DOMINATOR370联合收割机正是介于这两种形态之间而研发生产的一款全新产品,弥补了中国用户由于资金紧缺无法使用高端农机的遗憾。
在发布会现场,除了DOMINATOR370联合收割机外,在原有玉米收获机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更多配置升级的“春雨”MCT80PLUS多功能谷物联合收割机也同样赢得了用户的认可。据公司销售经理介绍,在同类产品中,该机型具有两点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配备了由CLAAS与“春雨”共同研发生产的加强型封闭边减技术,可靠性高、密封性好,特别适合长距离跨区作业;二是该产品配置的大抖板是国内同类产品抖动板的3.5倍,清选面积比同类产品增大16%,清选更加干净彻底,从而保证收获效果和洁净度。“plus机型能够带给大家plus的收益。”杨经理自信地告诉在场的每一位用户。
“CLAAS集团以及家族始终坚信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市场,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广阔的方案。CLAAS拥有很全的产品线,大多数产品在欧洲研发生产。如今,我们尝试在中国开始生产,12公斤的DOMINATOR370联合收割机正是拥有德国的技术,并在中国实现生产。同时,通过‘春雨’我们会研发出更加具有吸引力的小型玉米机和小麦机。”CLAAS全球销售与服务事业部CEO贝恩德·路德维希说,“在产品质量以及稳定性上,我们坚持无论是红色机器还是绿色机器,全部采用CLAAS全球统一标准,确保产品质量与欧洲同步。”
双品牌携手前行
就在2013年,CLAAS向原山东金亿农机有限公司投出了橄榄枝,成功收购了山东金亿机械有限公司的大部分股份,2017年正式更名为科乐收农业机械(山东)有限责任公司,成为CLAAS的全资子公司,并保留了原有的“春雨”品牌。
一个是拥有中国自己故事的农机品牌,一个是来自全球化的高端品牌,如何自处,成为关键。“如何更好地实现双品牌经营,是我们一直研究探索的热点。春雨与CLAAS属于同一个整体,却又别具特色。近几年,我们秉承着针对两个品牌的客户群体,研发生产不同的产品、不同的配置,用以满足所有客户群体的需求。”科乐收农业机械贸易(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西蒙解释到。据了解,从CLAAS在中国的整体布局来看,德国进口的科乐收绿色机器由科乐收北京代为销售,主要针对西北部和东北部区域用户;红色的“春雨”牌机器则由科乐收山东的渠道网络销售,主要针对中原和西部地区。就在这场发布会中,无论是为中国用户特制的DOMINATOR370联合收割机,还是注入CLAAS技术的系列收获机的发布,都恰到好处的诠释了CLAAS的双品牌经营理念。
为了与CLAAS共同进步,科乐收山东付出了不少心血。科乐收农业机械(山东)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总经理张金望告诉记者,“在这些年里,科乐收山东在管理、人员以及业务流程等各方面做了大幅度调整。尤其是在产品质量方面,每年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持续研发、引进新产品,学习CLAAS全球领先技术,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得到了长期发展。”据了解,目前,CLAAS正在打造一个全球制造网络,科乐收山东正是重要制造基地之一。虽然当前高密工厂仍以生产“春雨”红色产品和科乐收牌打捆机为主营业务,但张金望对高密工厂寄予厚望。“将来高密工厂将会成为一个拥有CLAAS管理水平和制造水平的企业,让机器达到出口的制造水平,从而实现为CLAAS中国市场制造整机,为其他海外子公司制造零部件以及出口机器。”他说。
不急不躁的背后是严谨与尊重
2003年,CLAAS通过收购法国雷诺农机公司,CLAAS成功进军拖拉机制造领域,一口气推出了从50马力到524马力的全系列拖拉机,巩固并提升了CLAAS在法国、德国乃至整个世界农机市场的强势地位;2004年,CLAAS在俄罗斯建造联合收割机工厂,并在北京设立中国代表处,正是在这一年,公司营业额突破了19亿欧元;2008年,位于印度的CLAAS第二家世界工厂建成;2010年,CLAAS全球销售额达到25亿欧元,LEXION770—740系列及LEXION670—620系列等新型联合收割机面世,继续传播农机巨头的光荣与梦想。尽管CLAAS已有百余年,但纵观其发展历程,依然充满活力。
面对近年来中国农机市场的萧条,许多大型农机企业都遭到了滑铁卢,但CLAAS却不急不躁的做着自己,其背后蕴含着对市场的尊重,对技术的严谨。就拿DOMINATOR370联合收割机来说,是经由德国和中国顶尖工程师历时三年的时间,历经德国7个不同地点和不同作物的田间测试,中国48场不同田间作物检测,经过层层“考验”之后才与大家见面,投放市场。
“CLAAS集团在农机领域已经运营了百年之久,这两年虽然市场稍有下滑,但对于风风雨雨的CLAAS来说,我们看的不止是近两年的发展,更要看长期发展。CLAAS主要市场在欧洲,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财年里,我们预计能增长3%—4%。”欧丁表示,他相信在中国的农机市场中,高性能、低消耗、智能化依旧是农机发展的主方向。CLAAS长期在中国发展的战略不会改变,同时根据具体市场在短期内的情况,CLAAS将会根据需要对运营当中的策略进行调整。
科乐收农业机械(山东)有限责任公司首席商务官杨善成对中国农机市场进行了排兵布阵。“今年我们不仅有DOMINATOR370联合收割机,还针对一些不同的市场以及不同的条件对其他产品进行了扩充,升级现有产品,特别是玉米收获机。正如在河北市场中,CLAAS分别研发生产了不同玉米机行距以及割台的系列产品。另外,新开发的籽粒直收机,不仅能收小麦玉米还能收大豆、高粱等其他作物。当然,现在中国的农民越来越多选择种植大豆,所以推出的多功能收获机正是针对这一现象的战略调整。”他说。
目前,CLAAS已发展为在德国设有5个生产厂,在欧洲其他地区也同样设有5个生产基地,其业务涉及欧洲、美洲、俄罗斯、巴基斯坦、非洲、中国等地。CLAAS之所以能遍布全球,自有它的过人之处,科乐收农业机械贸易(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财务总裁林琼华最有感触。“CLAAS进入中国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一方面,它不仅带来了产品,更带来了技术以及理念,可以说是推动了一个产业链的发展。另一方面,培养了一大批中国员工,甚至将培训延伸到了中国的经销商以及用户,在如何使用机器以及维修等各方面培养了人才,这些都不仅仅局限于CLAAS,而是整个行业的发展。”
近日,CLAAS将带着最新的成果赶往中国国际农机展与大家见面。“我们不欣赏别人来复制,也不希望别人来复制,但是也不惧怕别人来复制。”张金望坚定地说,“CLAAS一直在追求开发新产品和技术,在全国属于技术导向型和技术领先型企业,不管未来如何变化,我们将始终靠自己的努力和研发,贴近市场来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
本版图片摄影: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