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颜旭
“我喜欢中国”——这是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上田啓介10月26日在中国国际农机展上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的唯一一句完整的中文。今年47岁的他,是中日合资企业——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经理。他酷爱运动和中国美食,在中国四年多,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人——洋马的企业员工对于工作和生活的热情,以及强烈的进取心。
谈及中国这些年的变化,上田感叹道,跟日本相比的话,中国的变化实在称得上是日新月异。比如当智能化、自动化这些概念刚提出来后,中国市场上的农机厂家很快就跟了上来,反应速度之快让人惊讶。为了顺应这种趋势,洋马改变了之前“日本研发—中国销售”的模式,而是按照一定的节奏,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逐步将研发人员往中国转移。他还说,洋马的许多日本工作人员都来参加了此次展会,见到如此盛况都感到非常震惊。因此,为了应对中国社会以及农机行业的发展变化,我们作为一家日资企业,要具有中国速度,否则会跟不上这样的潮流。
除此之外,上田对中国农机行业感受深刻的就是竞争环境的激烈。他指出,同等的厂家非常多,比如像沃得农机,产品的性价比高,服务也做得非常到位,有很多值得洋马学习的地方。他说:“其实这种空前的竞争是把双刃剑。对于我们来讲,在这样的环境里确实难以生存。但是对于整个中国农机行业的发展来说,却是个好现象。优胜劣汰嘛,这样行业才会逐渐走向欣欣向荣的局面。但是我们要想不在这样的竞争环境当中沉没下去,就要走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谈及企业的特色产品,上田特别提及了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今年新推出的YH1180收割机。这款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全时驱动FDS变速箱、机体升降与平衡UFO。前者实现了双侧履带动力差速,能够有效减少转弯半径,降低转向负荷,从而提高转向的平稳性与安全性。产品还设置了标准和湿田可调模式,能够减少烂田转向淤泥。后者能够实现机体左右平衡控制,稳定割台水平作业状态(双边升限13cm),调整离地间隙,更好地适应湿田作业要求。除此之外,产品还具有操作简单、作业舒适等特点,同时还加大了油箱、粮箱的设计,油箱容量达到了135升,粮箱容量达到2100升,全天放粮时间减少1/3以上,大幅增加了有效作业时间。
作为首个来到中国的日本农机厂家,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还必须要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于这一点,上田自信地说道,“洋马最大的竞争力就是耐久性。因为我们是做发动机起家的。在发动机行业内我们应该算是首屈一指的品牌。我们洋马是全世界最早生产和销售小型柴油发动机的厂家之一。正是从发动机这样的动力核心开始,才逐渐扩展到其他相关行业。其他的像收割机、插秧机的品质也是比较优良的,插植姿态和效果都特别好。”
一个成功的企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失去用户意味着企业的失败。洋马公司非常重视用户体验,推出了洋马合作社的计划。对洋马合作社成员的认定,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看种植面积,二是看在种植面积内使用了多少洋马的机器。符合标准的话,洋马会为他们授牌,即成为忠诚用户。一方面洋马的销售人员、服务人员会直接跟洋马合作社成员面对面交流。另一方面,洋马每年会一到两次把合作社成员全部召集到公司,向他们介绍一些洋马的新产品、新技术,还会进行培训。特别是在洋马新产品开发环节,前期信息收集阶段,会更加广泛地听取洋马合作社的意见,比如对技术的要求,需求有多大,以及销售价格是否合理。上田说,建立洋马合作社是一个双赢的举措,洋马会制定明确的细则,给合作社成员政策优惠和服务倾斜。合作社成员也会在当地起到宣传介绍洋马的作用。上田在跟合作社成员面对面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对自己的工作都特别用心。不仅仅在农机方面肯钻研,在农艺、种植、还有经营模式等方面,他们都全力投入。上田感慨:“这样的话一定会使农机行业充满活力。”在现阶段,洋马不打算扩大合作社的数量和规模,而是致力于加深跟不同地域合作社之间的交流,把工作做得更扎实,让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更紧密。
近年来农机行业竞争加剧,面对这一局面,上田表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是要坚守住自己的优势。我们的产品在水稻这个领域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全覆盖,接下来将加快不同作物农机的研发生产力度。比如此次展会上我们就展出了一款油菜的移栽机。”除了行业形势的不利,洋马自身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产品的国际化发展仍不足,目前洋马的国际市场版图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上田表示,这将是洋马接下来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采访当天正值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在此次访华行程的中日企业合作交流环节,洋马农机是展示企业之一。上田自豪地说:“今年正好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希望我们洋马能继续为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