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采用了新技术创新,老技术创新应用的方法设计了一型大型号、多用途作业车,现己完成了正样机制造和实验。样机测试显示,各个机件的工作性能稳定、可靠,组件间配合顺畅,作业效率高,能快而好的把有机肥施进农田等,整体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获发明专利:ZL201510647668.X。
关键词
多功能施肥机、输送管道、进料口、拨料装置。
引言
往农田施有机肥的难处是有机肥的纤维物多,相互盘结和粘连,极易于形成拱形结构[1],并且数量多、重量大。铰龙虽然具备在数量多、重量大等恶劣环境下作业的条件[2],适合施有机肥。但是传统的输送管道[3]、进料口,均因不能适用于有机肥的拱形结构特性,被拒在了施肥机的设计之外。绞龙受其影响,失去在有机肥施肥机上的应用。无奈之下,有的地方把动物粪便,加工成颗粒肥或烘干发电[4];也有的人采用了链条式输送[5]设计有机肥施肥机。链条式输送有诸多优点,却不适合在粉尘多的施肥作业。例如施肥作业时,链条被直接埋在粉尘里,磨损严重,作业技术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同时,有机肥的拱形结构,也制约了链式施肥机的容量设计。因此,只能设计小型号的施肥机。目前使用小型施肥机为大农田施有机肥,装运1车肥料仅施1亩地,大部分时间祓浪费在了,装车和运肥料的路上,效率低,成本高[6]。这种施肥现状与新疆兵团大条田以及全国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所需要的施肥要求相差甚远。笔者依据现代机构手册[7-8]的设计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输送管道、一种具有A=?hθr特性的进料口[9],一种具备P= PT+PM机械特性拨料装置[10]等机构,终于把绞龙设计在了施肥机上[11]。还通过传统机械功能的创新应用,设计了液压与机械混合式传动[12]和变速的输出装置和抛甩装置[13],实现了施肥机一机多能和容量做大,为降低施肥机使用成本,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14],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技术的创新设计,还可应用于其他机械领域,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作业效益。
1施肥车原理
多功能有机肥施(撒)车机构造图,由肥料箱、动力输入轴、输送管道、螺旋铰龙、进料口、拨料装置、变速系统、液压系统等组成。如下图:
施肥车由汽车为载体,机架上设有肥料箱。肥料箱内底部设有螺旋铰龙,图1-15所示。螺旋铰龙的前部设有受力轴,图1-13所示,与动力输入轴连接,后部与出料口尾部上的固定轴承相连接;
螺旋绞龙前部设有液压动力系统;螺旋铰龙的轴一端上设有动力输出链轮,图5-3所示;绞龙的上方设有拨料装置,图5-20所示。拨料装置轴上设计了受力链轮,5-18所示,接受来自绞龙链轮上输出的动力。
液压动力驱动绞龙转动时,螺旋铰龙轴上的动力输出链轮,驱动拨料装置转动,往进料口內拨料,图9-4所示。肥料从进料口进入输送管道,图5-3所示,绞龙将肥料输送到肥料箱外的抛料盘上,图6所示,抛料盘旋转把肥料抛撒到田间。
多功能有机肥施(撒)车具备施(撒)堆积发酵而成的固体有机肥,以及工厂造颗粒、粉末状有机肥、复合肥等所有底肥的施(撒)功能。还能拉运粮食、锅炉粉尘和为公路撒盐融雪等。
2 结构设计原理
2.1输送管道的结构设计
新输送管道,图9-11所示。由屋脊(上弧)形盖板、半圆(下弧)形板、进料口、固定架等构成。
屋脊形盖板,图9-7所示。由3CM厚度铁板,轧制而成为三角型.高30CM,宽30CM。长度为2.5M,比输送管道短50CM,安装在铰龙上部4厘米的固定架上,图9-10所示。一端与绞龙齿轮箱连接,一端与出料量控制坡板相连接.图9-9所示,两侧横向宽度各比铰龙横向宽度窄9厘米。
弧形板,图9-3所示。共二块,长度与绞龙长度相等,分别安装在绞龙下方两侧部位。二块弧形板构成一个半圆型槽体,与上方的盖板连接后,组成一个输送管。
2.2进料口结构设计
2.2.1构结设计
进料口由屋脊形盖板、弧形板、坡板等组成。
进料口设计在绞龙两侧的上半部,长度与输送管道相等,图9-3所示。屋脊形盖板的下沿是进料口的上沿;弧形板的上沿,是进料口下沿。 前端与输送管道支承架铰接,图9-10所示。后端与肥料箱后边板铰接,组成一个长300CM,宽27CM的进料口。
弧形板上沿与坡板的下沿铰接;坡板的上沿与肥料等铰接,图9-8所示,坡度为30度,作用是让肥料借助坡度的作用,自然的向下方移动,解决有机肥料流动性差的问题。
在车箱底设计进料口,图9-4所示。与常规进料口有相同的地方,例如进料口上方两侧的坡度。不同的地方是,进料口的长度需要设计为3M长,才能足了输送肥料的需要;而常规的输送管道只需要在它的一端上,设计一个30CM×30CM的进料口,就满足了输送物料的需要,例如康拜因的输送管道上只设计了一个进料口,粮仓底部的螺旋铰龙一转动,粮食随机进入。这样的进料口无法在施肥机上使用,原因是有机肥的流动性差。
由于肥料的流动性差,其流动性只能满足,进料口上方的肥料进入,除此之外的肥料,均不能进入到进料口内。把进料口设计为几M长,是为了使‘除此之外的肥料’下方,均成为进料口,上方的肥料,才能进入进料口。
2.2.2进料方式
进料口的规格大了,进料数量也大了。进料口上方的肥料,必然对铰龙造成过大压力[15]。假设所施肥料里有27CM的块头,若让它进入输送管道,进料口至少得大于27CM。一个宽27CM,长3M进料口的肥料压力,将使过长的铰龙发生变形;同时,输送阻力也必然大。阻力大了,将消耗太多的发动机动力。
采用这么大的进料口进料,无法实施外部控制进料,必须是进料口自身具备控制功能,从內部自动控制肥料进入的数量。因此,所设新进料口,利用了肥料从进料口进入到输送管道时,所产生的物体自由堆积规律,在进料口和管道内形成一个,A=?hθr的堆积体[16],如图10所示,来控制进料口肥料的进入数量。例如图10中肥料静止在圆锥上(A )时,受到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的作用,是三力平衡的,肥料不再进入;
当铰龙转动时,圆锥面及倾角(θ) 上的肥料被移走,使三力失去平衡,肥料(A ) 向圆锥面倾角底部下移,进入到圆锥体和半个圆锥底角。
对这种控制方式的实验显示,当盖板高度低于铰龙顶部5CM时,由于盖板和铰龙两者之间的空间小,受到物体自然堆积特性的限制后,从进料口进入的肥料,只能进入到铰龙下部,不能进入到铰龙的上方,因此所形成的圆锥体较低,圆锥底半径就小。实验显示,最大施肥量时,撒在地面上肥料的幅宽是8.1N,厚度是0.4CM;
而当盖板处于铰龙上部的高度是10CM时,圆锥体增高,圆锥底半径向铰龙方向延伸,进入的肥料数量就多了,铰龙上部复盖了约3CM厚度的肥料。实验显示,最大施肥量时,撒在地面上的肥料幅宽是8.1M,厚度是1.3CM。
评估了这两组实验信息后,确定以下两点:第一点以距铰龙上部约4CM的地方安装盖板,作为物体圆锥体的限控基点,来额定圆锥体的高度和圆锥底角<450宽度(有机肥圆锥底角约350-400);
第二点是把进料口下沿横向宽度,设计得比上沿横向宽度大9CM,以增大进料口进大块肥料的功能。由于进料口是利用坡度堆积进料的,设计一个9CM宽度的垂直口径,可以在27CM坡度囗产生一种垂直压力,一是促进进料顺利,二能保证27CM以下的大块肥料顺利通过。
2.3 出料量控制坡板
施肥车在铰龙尾部上方的肥料箱上,设计了一个可拆、装的坡板,图9-9所示。它有二个作用:不安装时,可利用自落体多出料;反之,则是利用坡板控制进入输送管道的肥料数量。由于坡板主要功能是控制出料量,坡板的坡度设计为10度左右即可.
利用自落体多出料,是指在铰龙位移的一周內,因为铰龙轴末端螺旋片下方已没有底板,螺旋片之间,一侧被螺旋片挡住时,另外一侧则必然不挡;反之亦然。
随着铰龙位移,两侧的缺口持续不断地“开通和闭合”。开通时铰龙两片叶片之间的空隙,与下方的甩料盘之间是直通的,铰龙轴之下的肥料,直接落在甩料盘上。待其位移到与铰龙轴水平位置时,缺口闭合,肥料随既补满了空档,另一侧的缺口则开启,继续做着前面缺口的闭与合。不安装坡板时,铰龙上方的肥料从此自落,使出肥量增大,对亩施量大到数吨的有机肥有利;
安装坡板后,挡住了上方的肥料下落。铰龙轴上的肥料下去后,因为失去了补充来源,出肥量减少。这便于对施量小的工厂造粉状有机肥、颗粒有机肥、二胺等实施控制。在绞龙转速的配合下,坡板可把1亩地的最小施肥量,控制在120-80千克之间。
2.4 拨肥装置的结构设计与机械特性
2.4.1结构设计
拨料装置,图9所示。由拨料轴、拐臂、拨料板、受力机件等构成,安装在屋脊盖板内侧和外侧。
铰龙转动时,肥料从进料口进入输送管道,进料口上方易形成拱形空腔,即F=Mg-N结构。这个拱形空腔的下部宽度约35CM,上部宽度1CM厘米,高度约30CM,挡住肥料向下方移动。这种结构与文献[6]中的拱形类似,虽然作用完全不同,但它在施肥机上产生的作用,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它是不会塌陷的。因此就在盖板下方易形成拱形空腔的位置上,设计了一个拨料装置,切割掉空腔支承力形成的条件。
拨料轴,图9-2所示,是一根直径20CM,长度2.5M的圆柱形体,图4-19所示,安装在弧形盖板两端下方的轴承内;拨肥轴两端的侧面,设计了两个拐臂,图4-18所示,呈90度焊接在拨肥轴上;拨肥轴轴承处设计了一个受力齿轮,通过链条与输送铰龙上的齿轮连接,输送铰龙转动时带动拨肥轴转动;
拐臂受盖板的屋脊形状限制,2/4的时间在盖板内转动,不做功;2/4的时间从盖板两端的长方形开口处伸出,图9-1所示,驱动盖板外面的拨肥板位移。
拨肥板,图9-6所示。样车上的拨肥板,是一块厚1.2CM、宽12CM、长2.5M的平面铁板。其中心点上设有一个钻孔作为安装孔,安装在盖板中心点上的拨肥板轴上,图9-5所示。拨料板的两端,受拨料轴两端拐臂的拨动,贴着盖板两侧易形成拱形结构的位置,做往返式上、下重复移动,刮走在此滞留的肥料,从根上切割掉空腔支承力形成的条件。
2.4.2 机械特性
拨料轴围绕轴心运动,其上的拐臂,随着拨料轴绕轴心运动,这种机械特性用P表示;拨料轴一端拐臂,驱动着拨料板,绕其轴心顺时针位移,其机械特性用PT(正)表示;另一端的拐臂驱动着拨料板,绕其轴心逆时针运动,其机械特性用PM(反)表示。公式为:
拨料轴的绕轴心运动,通过拨料轴两端拐臂的作用,转换成了拨料板上的机械往返式重复位移。然而这种往返式重复位移运动不是依靠凸轮、齿轮、偏心轮、曲柄-连杆机构[17]实现的,而是由拨料轴、拐臂、拨料板在不同部位,所产生的不同作用实现的。因此,拨料装置将依照下列公式:
完成一个运动周期;例如:拨料轴转动时,通过拐臂把一端的拨料板压下去、再抬高另一端的拨料板,围绕着拨料板轴所做的往返重复运动。例如:当甲拐臂位移到拨料板一端时(A),压迫拨料板绕拨料板轴下移,另一端的拨料板则围绕着拨料板轴升高。完成作业后,甲拐臂进入盖板内区(B) ;乙拐臂从盖板内区(C),进入作业区(D),完成作业后,进入盖板内区(E) ;甲拐臂从盖板内区(B) 进入作业区(F), 压迫拨料板绕拨料板轴下移后,另一端的拨料板被抬高。完成作业后,进入盖板内区(G);乙拨叉从(S) 区,进入作业区(H), 把拨肥板抬起,绕拨料板轴上移后,另一端的拨料板落下来。至此,一个运动周期结束。下一个运动周期, 又从甲拨叉出盖板内区(G), 进入作业区(A) 开始。
2.5 甩料装置的设计方法
甩料装置由甩盘和齿轮箱等组成。甩盘上设有拨料板、安装孔,安装在从齿轮箱内伸出的动力轴上,如图6所示:
齿轮箱内设有液压泵、齿轮、齿轮轴、轴承座等,安装在出肥口的下方。
甩料装置采用文献[12]油压与机械混合式传动和变速,驱动甩盘旋转作业。
当肥料从出料口出来后,落在2个旋转的甩盘上,把肥料抛(撒)在甩盘装置周围[18]。以下依据文献[18]计算出施肥机抛料幅宽:
3 传统技术的创新应用
3.1 变速技术的创新应用
为了使施肥机实现多功能,既能施有机肥,又能施化肥等,样机上设计了一个机械式变速装置和一个快、慢档器。变速装置的前端与动力相连接,后端与慢速度器连接,慢速度器与铰龙连接。变速器上设计了5个档位,第1档位与输出动力同速,即动力转速185转/分,样机的铰龙转速同为185转/分。第2档位转速142转/分,第3档位转速100转/分,第4档位转60转/分,第5档位转速30转/分。
慢速器也叫半档器,它的作用是把变速装置输出转速再减少一半。例如输出动力转速195转/分,通过它后,受力机械上第1档位的转速为130转/分,第5档位的转速,则由20转/分减为13转/分。通过变换铰龙的转动速度,来满足各种肥料的施肥特性。例如1亩地施5000千克有机肥,就选择第3(快)或第4(慢)档位。1亩地施200千克复合肥,或者粉末状肥料,可选择第1(快)档位。1亩地施80-120千克颗粒肥(二胺),可选择第1(慢)档位。
在样机上设计了10个档位,作业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通过变换铰龙的转动速度和作业车的行驶速度,可满足各种施肥量需要,下面以第3档位转速100转/分为例,依据文献[2]螺旋输送机输送机理及其主要参数的确定[J],计算出铰龙1小时的输送量:
3.2 液压技术的创新应用
样机的肥料箱长度为5M,而铰龙的长度为3M,铰龙只能把3M上部的肥料输出来,其余2M的肥料输不出来。如果把铰龙也设计成5M长,就能把肥料箱的肥料全部输出来了,但是阻力会非常大,消耗过多动力;铰龙过长自身就要变形。这种变形,是施肥机不能做大的主要原因。
为使样机能把其余2M的肥料输出来,本机是在液压应用上,创新了操作方法,例如:当肥料箱铰龙上方的肥料输出完时,再使用液压把肥料箱的前部升高,前部2M(或更长M)的肥料,就会移动到下方的铰龙位置上。放下肥料箱前部,又能继续施肥。
4实验
4.1样车实验
4.1.1实验用材料、场地等
实验样车.选用了东风牌柴油翻斗车,核载量4.5吨,肥料箱规格为5M×2.1M×2M;铰龙直径46CM,铰龙轴直径10.8CM,倾斜系数1,螺距35.5CM,最高轴转速195转/分,物料填充系数0.32,有机肥容重0.7/M3。
实验肥料:固体,为发酵过的牛粪。肥料成分里最大结块,规格为20×12×10CM,数量占15%左右。以下规格及末状肥料占85%左右。
实验场地:石河子西部牧业公司旺泉奶牛场的牛粪堆积区。
实验时间:2016年8月5日-2016年9月29日。
实验组数:共三组。1、原地做二组实验,即高速实验和低速实验。每一组实验分为3小组,每组输出肥料1分钟,每组输出的肥料单独堆放、计算。2、农田施肥做一组实验,撒肥实验以样车行驶距离300M为限。
原地实验使用动力:选择发动机高中速转速。测速显示高转速时动力驱动铰龙轴的转速,约为100转/分。低转速时铰龙轴的转速,约为70转/分。实验转速从第1组开始至6组至实验结束, 均保持固定不变。
4.1.2 原地高转速实验结果
高速原地实验选择发动机中高速转速。测速显示中高转速时,动力驱动铰龙轴的转速,约为100转/分。实验转速从第1组开始至6组至实验结束, 均保持固定不变。
第1组:1分钟的输出肥料时间满。将车向前移动3M,进行下一个组实验。丈量结果为:下底长、宽为2M×2.1M,上底长、宽均为0.3M×0.3M,高0.9M.
第2组:1分钟的输出肥料时间满,丈量结果为:下底长、宽为2.1M×2.1M,上底长、宽均为0.3M×0.3M,高0.9M3。将车向前移动3M,进行下一个组实验。
第3组:1分钟的输出肥料时间满,丈量结果为:下底长、宽均为2.1M×2.1M,上底长、宽为0.3M×0.3M,高0.9M。将车向前移动3M,进行下一个组实验。
计算结果:(2M×2M+0.3M×0.3M)×0.9M÷2=1.84M3.
4.1.3原地低转速实验结果
低转速实验测试的铰龙轴转速,约为70转/分。实验转速从第1组开始至6组至实验结束, 均保持固定不变。
第1组:2分钟的输出肥料时间满,丈量结果为:下底长、宽均为1.8M×1.8M,上底长、宽均为0.3CM×0.3M。高0.9M。将车向前移动3M,进行下一个组实验。
第2组:2分钟的输出肥料时间满,丈量结果为:下底长、宽为1.8M×1.8M,上底长、宽均为0.3CM1.8×0.3M,高0.9M。将车向前移动3M,进行下一个组实验。
第3组:2分钟的输出肥料时间满,丈量结果为:下底长、宽为1.8M×1.8M,上底长、宽为0.3M×0.3M,高0.9M。将车向前移动3M,进行下一个组实验。
计算结果:(1.8M×1.8M+0.1M×0.1M)×0.9÷2=1.37M2.
说明:两组实验的出肥量,只有1-5CM的变化,为了计划方便,1-5CM采取了4舍5入。
4.2样车农田抛(撒)肥料实验结果
施肥量计算的依据来自铰龙输送量、甩盘抛料距离和施肥车行驶速度等。
绞龙转速:100转/分。甩盘转速:800转/分。实验车速:3千M/时。实验时间长度:10分钟。
丈量结果:施肥车抛(撒)肥料距离长度:300M;抛(撒)肥料地面幅宽:8.1M;撒肥厚度:0.5CM
实验说明:8.1M幅宽,从内至外先是碎末、碎块、小块、大块。块小的抛(撒)的近,块大的远。
4.3 结构实验结果
新输送管道构造设计与功能的实验结果:实验证明输送管道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与管道张度和变形相协调。管道件连接处不会造成管道内部流体的阻力或增加管体内部阻力。在进料口和拨料装置的配合下,所设输送管道具备了常规输送管道的基本功能,且安装方便,便于维修等,符合文献[8]现代机构手册中的设计要求和行业标准;
进料口构造与功能的实验结果:实验显示,按照上述结构和规格设计的进料口,满足了施肥车的进料进料。其结构和规格设计,可作为法定技术标准。
拨料装置构造与功能的实验结果:实验显示,按照上述结构和规格设计的拨料装置,能够破解由文献[1]中的拱形原理,所形成的肥料拱形结构,满足了施肥车的进料。其结构和规格设计,可作为法定技术标准。
甩盘构造与功能的实验结果:实验显示,按照上述结构和规格设计的甩盘构造,满足了施肥车的撒料要求,可作为法定技术标准。
铰龙规格与工作量的实验结果:把绞龙规格设计为直径46CM,螺距35.5CM,动力的最高转速设计为120转/分,最低转速设计为9转/分,可满足各种肥料的施肥需求。该直径、螺距设计,可作为法定技术标准。
4.4 传统液压技术创新应用的实验结果
液压技术创新应用的操作方法,可使施肥车的设计制造,能根据实际需要往大处做,做6M、8M长的肥料箱都行。这是解决文献[6]提出的经济成因和文献[14]提出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必须规格。
同时,这种创新应用,使施肥车成为一型多用途车辆,还可以设计为拉运粮食、锅炉粉尘、高速公路除雪撒盐等,能节省大量劳动成本。例如运粮:传统的运粮方法是工人卸货,卸1吨货15元,好几个小时卸一车,300-400元卸车费。卸车人汗水乱流,鞋子里进满了粮食,很不卫生。
卸下车还得再用铲车堆积,入库时再用铲车装在输送带上入库。人工成本、机械成本都很高。十来吨重的铲车,来、回在粮食上辗轧,不可避免的辗轧坏了一部分粮食。
本车则可以把出粮口对准输送带直接入库,2升柴油就能卸一车粮食,成本是人工卸车、机械铲、堆粮成本的几十分之一,还可避免辗轧粮食又卫生。
再如传统的粉尘车使用气压卸载,粉尘升到大气造成污染,使用本技术卸载,粉尘就像流水流出来一样,避免了粉尘升到大气悬浮。同时能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例如气压封闭的要求很严格,仅一个压力罐的成本,就相当于一辆普通汽车的价格。
5 结论
机器自诞生以来,一直代替人类,进行各种繁重和危险作业。数十年来的经验证明,仅凭劳动者拼体力把脏、臭、重的有机肥施进农田是行不通的。通过对多功能有机肥施肥车的实验,认为它是往农田施肥的有力工具。能快而好、低成本地把有机肥施进农田,把种植者从繁重的施肥劳动中解放出来。它的研制成功,既符合解决有机肥施肥难的问题,也符合即将到来的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对解决化肥污染、动物粪便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和种植业回归传统的种植方式,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和深远地历史和现实意义。
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电子文献,拱形桥力学原理,2016-7-9
[2]电子文献,黄石茂. 螺旋输送机输送机理及其主要参数的确定[J].1998,(03):29-33.
[3]期刊论文,吴淼,赵学义,城市污泥的特性及管道输送技术研究,环境工程学报,2008年2月
[4]电子文献,付俊,以色列的牛粪无害化处理 ,2014-6-5
[5]电子文献,FU350链式输送机,豆丁网2012-11-5
[6]期刊论文, 李慧,黄文芳,阻碍我国有机肥推广的经济成因分析,中国环保产业,2010年03期
[7]闻帮椿,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12月26日
[8]徐灏,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8月
[9]期刊论文,,汽车尾气旋转除尘器的关键技术研究,2016.22
[10],孟宪源,现代机构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2月15日第14章1.3又转又移
[11]论文,谭春林,奶牛饲喂装置的设计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7年。
[12]论文,林明赞,新型采棉机的结构及工作过程研究,2013年4月11日液机传动
[13]期刊论文, 李振安,池塘投料机的设计方案,农业机械学报,1996年12月第4期
[14]期刊论文,罗锡文,廖娟,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业工程学报,2016-01-09
[15]期刊论文, 崔斌,孔震,物料压缩机对长距离绞龙输送的影响
[16]电子文献,颗粒物物体自由堆积规律2014-11-10。
[17]电子文献,董敬,朱世玉,汽车拖拉机内燃机原理,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2013年。
[18]电子文献,耿端阳, 张道林, 新编农业机械学,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