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6日,农业部发布关于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的通知,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赫然在列。按照行动部署,确保到2020年,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新增秸秆利用能力2700多万吨,露天焚烧显著减少。自秸秆处理行动实施以后,各地区为了秸秆综合利用做了很多努力,各种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频出。
秸秆原料化技术
不久前,合肥工业大学以秸秆类生物质废弃物为原料,成功制备出多维数、多尺度、多形态的三维功能催化材料,可高效去除水体中有机及重金属有毒污染物,解决了秸秆类生物质废弃物难以利用的难题。这一合成方法具有工艺简单、产率高、结构可控及易于规模生产等技术优点,具有广阔的工业化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领域重要期刊《应用催化—环境》中。
秸秆堆肥技术
将稻秸秆分层堆叠、浇水、洒发酵菌种,覆盖薄膜封闭,保温保湿,通过样本检测,麦秸秆、芦笋秸秆堆肥后有机质含量、总养分含量较高,PH值适度,可作有机肥利用。秸秆堆肥可以跟农村废弃物处置结合起来,进一步做好农村垃圾分类,将生活可腐垃圾与秸秆一起堆肥,达到农业废弃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目的。
生物燃料技术
第一代生物燃料中,燃料乙醇的生产原料主要是玉米、甘蔗等,生物柴油的生产原料主要是大豆、菜籽油等,因“与人争粮,与农争地”而饱受诟病。相比之下,以麦秆、草和木材等农林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第二代生物燃料(纤维素乙醇、合成生物燃油等)则有着更广泛的发展空间。日前,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学品公司科莱恩宣布,已批准投资新建一家全面的工业化规模工厂,采用其sunliquid技术,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进行纤维素乙醇生产。据了解,sunliquid技术是一种高效、经济和可持续的生物技术工艺,能够利用麦秸秆、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等各种农业残渣废弃物来生产纤维素乙醇。
秸秆益生菌技术
秸秆加上“益生菌”,能变成家畜饲料,有助于家畜消化,还可为养殖户减少饲料成本。笔者从黑龙江省环保厅了解到,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新技术可将秸秆发酵为家畜饲料,目前该技术已在哈尔滨市周边区县应用。
“将秸秆切碎后,放入益生菌,在常温下进行发酵,可将秸秆降解率提高至80%,将其变为吸收性良好的家畜饲料。”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员王晓艳告诉笔者,通过多组实验发现,使用该技术发酵的饲料,无副作用、易于消化,家畜生长良好。
据了解,该技术便于操作、投入少、成本低、易于推广,可为养殖户减少40%~60%饲料成本,目前已在哈尔滨市周边区、县进行投产。根据黑龙江省相关规划,到2018年该省将有900万吨秸秆用作饲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