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期主要病害防治方法,全在这里啦!

发布时间:2018-06-19

5-6月正是水稻育秧、插秧的重要时间节点。水稻作为重要的大田作物,田间病害管理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水稻苗期有哪些病害及防治方法。

一、主要病害

1、水稻绵腐病

640.webp (6).jpg

主要症状:多发生在水秧田,是水育秧秧田的主要病害,播种后5-6天内即可发生。初期种壳破口处或幼芽基部出现乳白色胶状物。

2、水稻立枯病

640.webp (7).jpg

主要症状:水稻立枯病是旱育秧的毁灭性病害。黄枯(叶尖至叶基变黄萎蔫)、青枯(2叶1心后,心叶纵卷成针状,全株枯死)。

3、水稻恶苗病

主要症状:从苗期开始发病(抽穗期也可发病)。秧田2-4叶期,病苗表现为徒长,比健康植株高1/3左右,植株细弱,根部发育不良,根毛少。病株栽后10-30天,表现为近地几个茎节长出倒生的不定根,以后茎秆逐渐腐烂,叶片自上而下干枯。

二、主要发病因素

1、天气因素

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引起水稻苗期病害的主要原因,水稻是喜温作物,发芽最低温度10-12℃,幼苗生长最低温度13℃,最适温度20-25℃。

2、育秧方式及整田技术

水秧田易发生绵腐病,湿润育秧、旱育秧易发生立枯病。秧田在风口处,处于进水口的秧田,烂秧重。

3、秧苗生育期

秧苗3叶期是烂秧危险期,适当控制水量,能减轻烂秧。

4、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对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影响较大,30-35℃时最易引起发病。

重点来啦!

防治方法

(1)改进育秧方式,保证秧田的质量:秧田应选择排灌方便、避风向阳、肥力中等的田块。

(2)提高秧苗素质,培养壮苗:选择适合本地的水稻品种,提高催芽技术;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加强肥水管理,2-3叶期,以保温防冻为主,浅水勤灌,防止死苗。3叶期后,寸水护苗。

(3)化学防治:水稻旱育秧田使用敌磺钠喷洒于浇透但未播种的床土上,预防立枯病效果显著。防治绵腐病,于发病初期将秧田清水灌溉2次,然后排水落干后使用敌磺钠可湿性粉剂喷洒。

(4)选用无病种子及种子处理:这是预防水稻恶苗病的关键措施,可用咪鲜胺、氰烯菌酯等药剂浸种,浸种后可直接催芽。

640.webp (10).jpg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