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在山东诸城市成功举办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暨农机化新技术培训班,标志着中国农机推广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拥有了自己的特有“品牌”。2017年河北正定县、2018年江西南昌市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相继成功举办,“田间日”品牌已成为中国农机推广的大旗,引领全国各地农机推广机构砥砺奋进,拉开了农科教推积极参与,产学研用多方受益的农机推广新局面。如何准确把握“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精髓,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地域特点和农业产业实际的推广新路,应从以下3方面持续努力。
一、扭转原有观念,以品牌引领注重推广实效
以往组织农机推广现场会,大多重视多少重要领导参加、多少机具参演、多少群众观摩,多少媒体报道等参数,强调仪式隆重,追求“万人千机”的宏大场面,但演示中因受时间安排限制,新机具新技术讲解示范较为简略且少与农户互动,对农户是否了解并接受应用等软指标重视不够。往往到最后推广效果不尽人意,可谓推广单位劳心劳力,承办单位劳民伤财,却仅仅让农民群众看了个“热闹”。2016年首次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的成功举办,刷新了推广发展理念,为全国树立了样板。各地应以“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品牌为引领,主动扭转固有陈旧观念,从“三重”入手,不断提升农机化技术推广实效。
一重调研选题?组织前应首重调查研究,紧贴农民迫切需要,梳理当前制约本地域农机化发展的关键节点,借鉴其他地域的成功经验,吸纳掌握先进安全可靠机具技术的科研院所、生产企业及经销商共同参与,择优选取适宜当前地域产业需要,突破发展桎梏的新机具新技术来开展田间日。
二重讲解示范?组织过程中要摒弃以往各级领导层层讲话的新机具新技术逐台逐项流水演示等传统做法,着重新机具新技术讲解推介。各地推广单位应从合作的院所、企业等机构聘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人才进行讲解示范;讲解时不仅要讲单机具单技术,还要讲解相关配套机具技术,从前期准备及注意事项开始,边讲解边示范机具技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参数,便于观摩群众从整个技术体系把握新机具新技术应用。
三重受众参与?这是最重要的一环,受众参与度直接决定着推广效果好坏。因此,要通过广泛通知宣传,精心安排时间,选择典型且交通发达的演示地域,吸引更多有需要的大户、合作社和农民群众参会。同时可以把原来免费发放的纪念品设为奖品,鼓励吸引参会群众参与互动,通过提问解答等环节,将新内容宣贯溶于无形之中,使群众更易理解接受。此外,为提升受众接受度,还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设置现场体验项目,挑选典型大户、合作社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切身感觉新机具新技术的优越性,使其自觉成为应用示范的主力军。
二、一主多元合作,以组团集成强化推广实效
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的成功,在全国农机推广领域刮了一股清风,给地方农机推广单位指明了一条前景广阔的发展新路。这种以“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为主要特点的新型技术推广方式,是集中开展机具选型、了解农机企业与产品的好渠道,集成提炼技术模式与路线的好办法,开展农民培训和技术推广的好平台。河北省作为2017年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的承办方之一,近距离深刻感受了“田间日”的魅力。把握“田间日”精髓,各地应做到“一认知、二合作、三组团、四集成”。
一是要有以推广单位为主,农科教、产学研多元参与的认知?各地农机推广单位要对自身定位有更清晰的认知,职责重在牵头引领,应充分发挥纽带、桥梁作用,把农科教、产学研与农业机械化生产需要和农民迫切需求对接,构建农科教产学研推用一体化农机化技术推广新机制新平台。
二是要与农科教产学研机构密切合作?各地农机推广单位要密切与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学会协会、农机企业及经销商等农科教、产学研机构的联系,在机具技术遴选、技术专家选聘、技术示范讲解等环节深度合作,聚力强化田间日推广实效。
三是要农机农艺专家组团参与?农机化技术推广离不开农艺的相辅相成,以保护性耕作技术为例,除了免耕播种机具技术外,还涉及种子包衣、化肥深施、测土配方、秸秆还田覆盖等农艺技术。因此,在组建技术指导和讲解示范队伍时,应充分考虑技术体系需要,聘请农机、农艺等各方面专家队伍组团示范,实现技术成体系、功能能互补,使观摩群众在示范讲解及互动环节,享受“一站式”服务。
四要注重新机具新技术的集成衔接?推广应用新机具新技术应充分考虑地域适应性,以及与配套技术的衔接。组织农机推广田间日时,应尽可能将主推、配套机具技术集成演示,实现无缝衔接。这样既可展示集成技术的优越性,又能实地体验不同条件下不同机具技术的优缺点,便于农户合理适用选择,从而发挥集成效益,对于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将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重要作用。
三、上下有机衔接,以多级聚力深化推广实效
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下,转变创新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方法和手段,适应农民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是农机推广系统的重点工作,离不开各级农机推广单位的共同努力。国家、省、市、县、乡镇农机推广单位应按层级多级聚力,分领域有机衔接,以多样化推广形式适应农民需求的新变化,不断深化推广实效。
一是合理区分工作重点?国家层面应着重在推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上,在跨区域主推技术和机具的遴选、发布和推广上发挥牵头引领作用。省级层面应着重是做好省域范围内主推技术和机具的遴选、发布和推广工作,丰富技术推广服务内容和形式。各层级应充分发挥好自身优势,提供不同类型的技术推广和公共服务,满足了不同层次农业和农机化发展的需求,实现多级聚力。
二是常态化总结交流?应定期召集各层级农机推广单位及合作院所、企业、学会协会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促进经验交流会,研究公益性农机推广机构在助力乡村振兴和全程全面机械化等方面的责任区分,常态化总结交流推广成效与经验,确保各级农机推广单位工作有机衔接。
三是聚力抓好基层田间日开展?各层级农机推广机构应结合当地地域产业特点,开展好主产区作物、区域优势作物农机推广田间日,特别是县级农机推广机构,要在省市指导下,开展好针对性、个性化田间日,尽可能涉及平原、坝上、山地、丘陵等典型地域优势作物,带动基层农机推广站服务能力提升,推广人员、基层群众知识储备更新和技术指导能力提升,使其成为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和服务精兵,为加快实现全程全面机械化打造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
实践证明,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这种创新的推广方式方法和工作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接地气、合农情、讲科学。各地农机推广单位应在深刻领会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精髓的基础上,继续从推广实效上入手不断挖潜可为空间,从深化效果上入手不断提升基层机构推广能力,从集成高效上入手密切与农科教、产学研等机构关系,创新合作,加强田间日的探索论证,不断加快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示范推广,为推动农机化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选自《农机科技推广》,作者系河北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 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