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偶像!尚书旗教授荣获“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

发布时间:2019-07-28

近日,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科协、山东省科技厅发布通告,公布梁建英等10名同志荣获“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经评选专家评审,并面向社会公示,最终遴选出10位“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尚书旗教授获此殊荣。

640.webp.jpg

10位“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科学普及、科技推广、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科技事业,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具有突出的先进性、代表性和影响力。他们分别是: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梁建英;

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

青岛市黄岛区老科协原会长魏世杰;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田纪春;

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尚书旗;

菏泽市林业局首席专家王海明;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汪传生;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总工程师魏化震;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船舶管理中心张志平;

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荆少东。

尚书旗教授30多年来,围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国家重大需求,在农业装备播种、收获理论和精密播种、高效联合收获、田间育种机械的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创新成果,对农业机械教育体系改革作了大量工作,培养了大批农业机械专门人才,促进了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和我国农业全程机械化的发展。

尚书旗教授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8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2018青岛最美教师、2018“感动青岛”道德模范提名奖、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个人、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勇挑重担,专注科研三十载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从事农业机械研究的青岛农业大学尚书旗,开始将目光瞄准花生播种和收获机械研发。无疑,他给自己挑了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

在所有作物里,以花生为代表的根茎类作物,一直被认为是机械化的难题——它们长在土里,看不见摸不着,不容易实现机械化。而花生,又可以说是难题中的难题。

播种与收获两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直接影响花生产业的稳定与发展。但其技术理论匮乏、核心技术缺失,导致机具装备发展严重滞后,成为制约我国花生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尚书旗带着自己的团队向着最难的农机领域进发。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青岛农业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有人说:根茎类作物机械化无解,我们实现了突破;有人说:田间育种机械太难,我们填补了空白;有人说:芝麻智能种收困境,我们开辟了原创;有人说:打结技术国外封锁,我们打破了垄断;凭借着一股“钻牛角尖”的韧劲儿,尚书旗教授带领青岛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科研团队,拉弓没有回头箭,一战就是三十年。

兢兢业业,立德树人

长期以来尚书旗教授担任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岗位上他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三尺讲台潜心耕耘四十余载,作为农村出身的孩子,尚书旗教授深刻体会到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衷,始终秉承并肩负着誓为农业机械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强意志和培养我国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历史责任。

尚书旗教授始终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策到平日教学管理中,师德垂范,坚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近万名的毕业学生遍及全国各地,现有教授专家、有行业领军、有政府领导、有技术精英。

他的日程表中没有周末、节假日,由于忙工作不着家,尚书旗教授没少被夫人唠叨,连夫人唠叨他的话,都已经成为团队笑谈“早些年忙工作,家就是旅馆;这几年连旅馆都算不上了,已经升格为钟点房了!”;业内朋友开玩笑说他跟“超人”的区别,就是没有“内裤外穿”,并戏送对联——上联:办公室,一桌椅,一沙发,日夜艰苦奋战;下联:回家中,妻子怨,儿不解,笑问客从何来;横批:还得加班!

回馈社会,服务担当

2008年至今,尚书旗教授一直任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IAMFE)的主席,也是首次在具有55年历史的国际组织中担任主要领导人的中国人。他将该组织总部由俄罗斯圣彼得堡农业大学迁到了中国,使我国成为了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技术交流的主阵地,为世界年均20余个国家的学者、行业单位等进行了培训和技术支持,对世界田间试验机械化的发展和应用发挥了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尚书旗教授始终坚持协同创新,强化应用,持续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通过农机研究领域的成果转化,组织建立了32家专家工作站和科研教学实践基地。

山东源泉机械有限公司创造了世界第一台3垄6行的秧果兼收型花生联合收获机、青岛弘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台花生联合收获机、世界第一台2垄4行花生联合收获的生产制造企业;青岛明鸿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花生有序铺放收获机械企业。

尚书旗教授说自己是农家长大的孩子,深深懂得中国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意义。最开心的事儿就是开车经过花生地边,看到有农民正在地里用自己研发的机器,每当听到老乡说“好用”,自己就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自豪感。

640.webp (13).jpg

他不断追求卓越、奔跑在路上的积极姿态,成为新时期农大精神的新航标,成为校园里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一位位农大人奔向新的目标征程。

封面图:高新宇

文字:青岛农业大学新闻网

图片:大学生融媒体中心图库

编辑:王曼丽 雷雨

责任编辑:周维维 姜妍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