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0日,记者从商业航天投资论坛获悉,“行云工程”计划发射行云二号01、02号卫星,卫星之间将通过激光链路进行“对话”,并将应用于汉欧班列中19列集装箱的智能监控和湖北省农机数据信息采集和传输。
“商业航天是近年来航天领域中一个热门话题,发展的势头势不可挡。”航天科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辉文结合多年实践经验,介绍了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发展政策建议。他认为中国商业航天未来可期,各类资本参与的环节将更多,参与的形式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活动主办方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表示,此次沙龙活动旨在提升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辐射力、影响力、作用力、号召力,推动长江中游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蓬勃发展。“国资利器落户江城,武汉迎来了大有可为的机遇期,我们欢迎大家来武汉,共享发展机遇。”武汉市委军民融合办常务副主任、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姜铁兵发出邀请,愿与现场的商业航天企业筑梦武汉。
行云公司副总经理杜利博士接受采访时透露,由该公司负责建设的的“行云工程”行云二号01、02星的发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作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牵头实施的“五云一车”商业航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云工程旨在通过建设我国首个低轨窄带通信卫星星座,构建天基物联网,实现全球范围内各种信息节点和传感器等智能终端数据的实时传输并有效联结。杜利表示,“天上的卫星之间会组建‘星间互联网’传递信息,之前它们用无线电波‘传信’,现在升级为利用激光链路传递信息。”
他还介绍,首批两颗卫星启动试运营之后,将做三项测试。第一项测试天上的卫星与地面的测运控中心之间的相互应答;第二项测试卫星与卫星之间,能否通过激光链路实施快速通信;第三项测试卫星与地面物联网采集终端的数据传输能力。与之配套的测运控中心正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开工建设。
目前,行云公司研发的监控终端已安装在了汉欧班列冷链集装箱上,以采集传送其位置、开关门、温度、湿度等信息。但目前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地面网络传送,因基站覆盖率不足,导致信息丢失率高,尤其是在少数欧洲国家的数据传输成功率仅为20%至30%。杜利介绍:“待“行云二号”01、02号卫星发射后,这种现象将部分改善;到2023年实现“行云工程”80颗卫星全球覆盖组网,届时将彻底解决数据传输的痛点。”
天基物联网将不只能用于智能集装箱,还能用于海洋与岛屿通信、石油与电力监管、船舶卫星通信、气象数据传输、农机数据采集与运输、无人机通信、工程机械信息传输等八大行业应用。
行云二号01、02号两颗卫星发射后,将与湖北省农机总公司达成合作,试验达到农机异地调配、远程监管等目的。杜利介绍,湖北省有约8万台农机,主要分布在农业合作社或农场主手中。“他们怎么知道湖北省内哪里需要农机来工作呢?但未来可以通过天基物联网有效指挥、实现信息对称、合理分配资源。”同时,在没有地面信号的地方,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比如农机的具体位置、工作量达成面积、是否需要加油维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