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欧洲科学院院士傅晓明,清华洛阳基地数字化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邱华,常务副所长马斌,技术负责人黄宏,业务拓展总监张哲玮一行莅临中心调研参观。西门子武汉研究院总经理朱维,工程师向祉牟;清洛基地副主任李培旭,科研合作办主任潘红梅等领导陪同调研。中心常务副总经理王云飞,科技发展部部长黄胜操热情接待并全程陪同讲解。
展厅参观
在一楼展厅,王总简单介绍了中心的成立背景、组织架构、运营模式、核心技术及发展愿景。在数据中心展示平台,王总重点介绍了农机数据平台在智慧农业上的应用实例。在了解到中心智能农机大数据平台拥有准确的定位及轨迹显示、记亩统计、故障预警等一系列功能后,傅院士针对庞大的农业数据如何进行分析应用,如何准确预警及各类数据显示是否有专业的解释等方面与王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会议座谈
在随后进行的座谈会上,双方就农业大数据的分析应用与价值挖掘等方面开展了技术互动与合作探讨。傅院士充分肯定了中心的工作模式及工作进展,就下一步如何走好农机创新之路,他强调总结:中心要进一步集聚行业优势资源,与多方领域专家进行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各方优势,加快数据标定工作,通过不同维度对数据进行归类分析,继而开展农业和农机大数据的挖掘及机器算法研究,推动农业领域人工智能发展。
通过本次会议,双方结合各自发展优势,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就“农机装备大数据平台”、“智慧农业--农作物信息数据挖掘”等项目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未来中心会进一步积极与相关领域各优势单位进行对接合作,形成智能农业装备领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网络组织、创新资源的整合枢纽、创新服务的公共平台、创新人才的培育基地,为我省智能农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助推我省农机行业高质量发展。
个人简介
傅晓明
欧洲科学院院士
傅晓明,男,1973年出生,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哥廷根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学术院长。2002年起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任教,创建计算机网络研究实验室,兼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学术院长、国际办公室主任等职。2000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学位,同年底起担任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研究员。2007年(33岁)成为哥廷根大学建校270年历史上的第一位华人终身教授(时为全校最年轻的教授),也是德国历史上由中国博士获聘终身教授职位的第一人。2018年入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互联网、移动计算、云计算、大数据及社会网络。GreenICN、MobileCloud、CleanSky及ICN2020等多个欧盟大型科研项目的总负责人、首席科学家,获2005年度哥廷根大学基金董事会青年学者杰出论文奖,以及IEEE HotPOST 2017、LANMAN 2013和ACM ICN 2014大会最佳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