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创新 | 我就是那个真正想让TRIZ开花的人

发布时间:2019-04-11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化农牧业的发展承担着保障农牧民收入,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重大责任。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但是距离支撑现代化农牧业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尽己之力,推动地区农牧业机械装备向着国际先进水平迈进,让高品质的农机产品服务于“三农”建设,是这一代农机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有限公司是从事畜牧业装备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并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专业科研机构。主要研发和创新领域集中为饲草收获与加工技术及装备研究、牧草种子收获与加工技术及装备研究、新能源利用技术及装备研究等六个方面。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个连续三年选派项目团队参加创新方法大赛的单位,此次进入国家比赛的两个项目均为呼和浩特分院承担的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并最终包揽了内蒙古分赛区金奖和铜奖两项大奖。

十年掠影,静等花开

“从08年开始接触创新方法,真期待看到我手里的这朵TRIZ之花能够开放。”马赛,国家草原畜牧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三级创新工程师,国家一级创新咨询师,国家一级创新培训师,国际M-TRIZ二级创新工程师,学习创新方法TRIZ理论十年。

“提高切割压扁机压扁系统压扁率”项目来源于“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饲草料作物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课题”。该课题重点突破切割调制、接地仿形、低损输送、机组动力匹配等关键技术,开发切割、调制、搂集新装置、研制苜蓿高效收获装备。

切割压扁机是一种收获机具,其中压扁系统是切割压扁机的关键部件。根据牧草切割压扁机相关标准规定,压扁率不得低于90%,而现阶段国产切割压扁机的压扁率普遍为70%-80%,切割压扁机的压扁率低,作业效率低,干草品质下降,属于国产切割压扁机行业性难题。

项目初期,按传统设计理念,想从改变压扁系统调节机构弹簧刚度入手解决此问题,但经过反复试验,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引入创新方法,利用TRIZ作为解题工具,开阔解题思路,发现上辊与下辊之间的挤压力不足是牧草切割率不足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是间距调整机构在调节上辊与下辊间距过程中,可控性不足造成间距不易调整。

最终,根据创新方法提示得到了更多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方案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将切割压扁机压扁效率由原来的70%-80%提高到了现在的90%以上,同时降低了工艺生产难度,使国产切割压扁机的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640.webp (25).jpg

TRIZ的斑斓怎能缺少“草原绿”

“这是一个完全应用TRIZ理论进行的创新设计,遗憾的是由于项目进程原因,样机还没有成型。”罗金海,国家草原畜牧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三级创新工程师,国家一级创新咨询师。

与其他参赛团队不同的是,罗金海和搭档张平是117个参赛团队,300多位参赛队员中唯一一个连续三届参加创新方法大赛的团队。连续三年进入国赛,把创新方法TRIZ理论应用于具有内蒙古标签的特色产业领域,要为TRIZ的应用案例增加“内蒙古智慧”。

“基于TRIZ理论的草原牧草高效收割机创新设计”项目来源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计划天然草场高效收获工艺技术及关键装备研发课题。该课题重点突破基于饲草料作物物理机械特性及机器作业对植被生态互作规律,通过收获工艺与能耗优化、接地仿形与低损收割捡拾、割刀自磨刃与切割调制、分布驱动与负荷反馈调控等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开发适合天然草场、人工草场和优质饲草料作物的割、搂、捆等收获关键技术与四类七种重大装备。

基于TRIZ理论重点研究天然草场高效牧草收割机。通过九屏幕法、IFR法、物理矛盾、发明原理等创新方法工具的应用,对当前机型做可行性创新分析,得到多种创新构想,经过科学创新的整合,解决了机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最终形成了一个理想的方案。目前,该方案已通过项目中期检查。经过技术查新报告,该机型的设计方案可以填补国内外畜牧业天然草场割草技术的空白。目前课题已取得阶段性科研成果,包括申报发明专利二项、发表论文一篇,预计2019年上半年产出样机一台。

科技创新为三农 累累硕果俏

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是最早一批接触学习创新方法的单位。

作为内蒙古创新方法试点示范企业,从2008年至今,创新工程师二级25名,三级7人,培训师一级2人,咨询师5人。应用创新方法产生课题25项,产生解决方案76个,产生专利24项,累计实现经济效益700余万元。

对于农牧机具,每一处看似微小的改变背后都是对农牧民生产作业幸福感的靠近。

农牧机具的创新改进不仅要针对产品本身,更要良好适应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将作用于每一件农机本身的创新突破聚合在系统下发挥整体效能,依托农业机械化构建起基础设施支撑体系,配套搭建并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是这些创新方法实践者下一步的思路。

十年创新之路,收获累累硕果,成绩的取得来自长期的努力。创新路上有你同行,真好。让我们一起以创新致未来。

虞美人·写给分院十年创新之路

作者 马赛

盛世美景应我笑,一时华章妙。

科技创新为三农,累累硕果俏。

创新精神光芒照,明朝更美好。

分院腾飞是龙头,创新圆梦更辉煌。

麦萌小课堂

TRIZ

TRIZ意译为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或发明家式的解决任务理论,也有翻译为"萃智"或者"萃思",取其"萃取智慧"或"萃取思考"之义。前苏联发明家、教育家G.S.Altshuller(根里奇·阿奇舒勒)和他的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大量专利和创新案例总结出来的。

TRIZ理论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着力于澄清和强调系统中存在的矛盾,其目标是完全解决矛盾,获得最终的理想解。它不是采取折中或者妥协的做法,而且它是基于技术的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整个设计与开发过程, 而不再是随机的行为。实践证明,运用TRIZ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

麦萌给大家举个例子。让我们来了解一下TRIZ理论中创造性问题分析方法在现实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埃及神话故事中会飞的魔毯曾经引起我们无数遐想,那么我们不妨一步步分析一下这个会飞的魔毯。

640.webp (27).jpg

现实生活中虽然有毯子,但毯子都不会飞的,原因是由于地球引力,毯子具有重量,而毯子比空气重。那么在什么条件下毯子可以飞翔? 我们可以施加向上的力,或者让毯子的重量小于空气的重量,或者希望来自地球的重力不存在。如果我们分析一下毯子及其周围的环境,会发现这样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如空气中的中微子流、空气流、地球磁场、地球重力场、阳光等,而毯子本身也包括其纤维材料,形状、质量等。那么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找到一些让毯子飞起来的办法,比如毯子的纤维与中微子相互作用可使毯子飞翔,在毯子上安装提供反向作用力的发动机,毯子在没有来自地球重力的宇宙空间,毯子由于下面的压力增加而悬在空中(气垫毯),利用磁悬浮原理,或者毯子比空气轻。这些办法有的比较现实,但有的仍然看似不可能,比如毯子即使很轻,但也比空气重,对这一点我们还可以继续分析。比如毯子之所以重是因为其材料比空气重,解决的办法就是采用比空气轻的材料制作毯子,或者毯子象空中的尘埃微粒一样大小,等等。

通过上面一个简单分析过程,我们会发现,神话传说中会飞的毯子逐渐走向现实,从中或许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趣甚至十分有用的创意。这个简单的应用展示了金鱼法的创造性问题分析原理:即它首先从幻想式构想中分离出现实部分,对于不现实部分,通过引入其它资源,一些想法由不现实变为现实,然后继续对不现实部分进行分析,直到全部变为现实。因此通过这种反复迭代的办法,常常会给看似不可能的问题带来一种现实的解决方案。

可以看出,TRIZ理论中的这些创造性思维方法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打破我们的思维定势,扩展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又提供了科学的问题分析方法,保证我们按照合理的途径寻求问题的创新性解决办法。

TRIZ有"推创"(推动科技创新的发明)之意。国际上已经对超过250万项出色的专利进行过研究,并大大充实了TRIZ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有的公司根据TRIZ和专利的数据库,创造出计算机辅助创新系统,使发明创新的自动化初现曙光。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