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保护性农业?

发布时间:2019-03-13

耕作的总体效应是根据土壤类型、耕作时土壤含水量、耕作工具类型和耕作作业次数等因素使土壤疏松,适于播种和植株生长。但长期常规耕作会导致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的减少,使土壤结构的丧失,加剧土壤侵蚀和土壤退化。

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保护性农业(Conservationagriculture)定义为 “资源节约型农业作物生产的概念,即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努力实现可接受的利润和高持续的产量水平。”

保护性农业的三条主要原则为:

1、利用免耕或少耕对土壤的扰动最小的耕作方式;

2、通过有机残基保持土壤表面永久覆盖(地表覆盖面积大于30%);

3、通过一年生作物多样化、利用浅根作物和深根作物进行适宜的轮作种植,以帮助缓解可能出现的杂草、疾病和虫害问题。

640.webp (5).jpg

保护性农业遵守三大原则

http://www.fao.org/zhc/detail-events/zh/c/238482/

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tillage)作为保护性农业的核心内容,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保护性耕作定义为:“一套将作物残茬留在地表的耕作方法,作物残茬覆盖的土地面积在播种后测量时,应至少为的耕地总面积的30%。”它可以通过生物手段减少杂草、害虫和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农业生态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固氮提高和更好地稳定产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在保护性耕作模式中,作物残留物在土壤表面的存在改善了土壤的物理健康及其相关过程:

1、作物残留物作为土壤的覆盖层,能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2、消除了雨滴对土壤颗粒侵蚀的影响;

3、尽量减少土壤流失和水分径流;

4、减少风蚀的影响;

5、提高土壤的蓄水和水分供应能力,增加入渗和导流性进行剖面补水,从而延长干旱时期植物有效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6、通过冻融和干湿循环调节水热土壤状况;

7、改善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生物特性。

保护性耕作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形,机械等条件选择合适的保护性耕作方式,最终达到在提高作物生长条件的同时,使土壤整体物理、化学、生物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bbnerV_Pws

2. http://www.fao.org/zhc/detail-events/zh/c/238482/

3.Indoria AK, Rao C S, Sharma K L, et al.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a panacea to improvesoil physical health[J]. 2017.

4.Derpsch R,Friedrich T, Kassam A, et al. Current status of adoption of no-till farming inthe world and some of its main benefi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2010, 3(1): 1-25.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