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病害,小麦赤霉病就是其中一种。小麦赤霉病能够使小麦的幼苗到抽穗都受害,接下来小编就这种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大家说说它的危害特征,防治的时间与方法以及药剂的选择。
一、小麦赤霉病的危害特征
1. 小麦的苗腐:这是因为田土中带有病残体或者是小麦的种子附上了病菌而侵染小麦苗所致,小麦的芽首先变成褐色,后根冠随之腐烂,严重时还可全株死亡。
2. 小麦穗腐:小麦在扬花期的时候,最先是在它的颖片上产生水浸状的浅褐色斑点,之后就蔓延到小麦的整个小穗。在土壤湿度大的时候,病斑上还会产生胶状的粉红霉层,到侵染后期会生出密密麻麻的黑色颗粒状。
3. 小麦茎基腐:这个危害特征从小麦的幼苗出土,到小麦成熟的这段时间都是能够发生的,小麦植株的基部被侵染后组织会成为褐色,并且腐烂,最终到小麦全株枯死掉。
这个病害名字叫小麦茎基腐病,与纹枯病存在明显不同。它是一种由多种镰刀菌和根腐离蠕孢菌侵染引起的土传性病害。经山东农业大学于金凤老师在夏津取土样后鉴定得知,假禾谷镰刀菌是我地小麦茎基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且田间持菌量极大。这种病菌属于不完全营腐生型病菌,在还田的玉米秸秆土壤里以休眠孢子的形式来存在,但是并不侵染玉米,所以与玉米的茎基腐病也完全不是一个致病菌,证明该病菌只对有小麦专属侵染性。
虽然这种病菌腐生性极强,首先侵染小麦衰败的胚芽鞘,但由于此病菌也有一定的寄生性,当小麦遭遇播深或盐碱环境时,生长不利,病菌变开始侵入地中茎与分蘖节的连接处或根茎连接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继续往里侵染,在浇水或降雨后可加速侵染。今年发病早发病重就应该与2月中旬的那场降雪有关。
由名字可以看出来,这个病害主要症状是小麦土里埋着的这部分麦杆先感病逐渐变色腐烂,导致早期死株晚期白穗的这种病顾名思义叫小麦茎基腐病。
这个病害在我地最常见的发病规律是:返青期至起身期侵染但地上部不显症、拔节至孕穗期爆发流行使植株出现黄叶或死蘖、齐穗至灌浆期大量死亡导致枯株白穗。
由于我地小麦播前包衣率较高,所以一般情况下这个病害苗期几乎不发病,继而不影响出苗,以至于出现前期麦子很好老百姓放松警惕,根据土壤质地、复种指数等因素的差异,发病时间略有不同。有的在浇完年后第一水后开始显症,有的在第二水后开始显症,有的在喷完除草剂后开始显症,显症后麦苗开始陆陆续续出现干尖、黄叶甚至死苗现象,老百姓才开始发现并重视,在不了解真正原因时,有的说浇水撒完肥料后开始出现问题而怀疑肥料问题、有的在喷完麦蒿除草剂后开始出现问题而怀疑除草剂问题,还有的怀疑麦种问题等等,造成了不必要的农资纠纷。
现在多数的百姓在植保认识上还没有形成“防重于治”的观念,在早期根本不重视,待地上部出现症状后,病菌对小麦的茎基部的侵染已经从最外层的叶鞘蔓延至茎秆的维管束,这时大家却在纷纷喷药,但是为时已晚,已经错过最佳防治时期,用药防效不佳。
这个病害在我地发现到重视时间并不长,仅仅四五年时间内从点片局部发生已经发展成接近普遍发生的地步。整体来看水、土盐碱化导致植株不壮是主要因素;但是自去年开始在水土相对偏好的非盐碱区也开始出现发病麦田;近几日调查得知,已经普遍出现茎基腐病发病田,而原先发病早的目前开始出现严重发病田甚至绝产田。
4. 小麦秆腐:一般都是发生在小麦穗下的第一、二节,首先是在小麦的叶鞘部位出现水渍形状的褪绿色斑点,后面渐渐的扩大,成为不太规则的红褐色斑块。严重的时候可以造成小麦不能抽出穗,如果遇到天气潮湿的时候,小麦的病部表面可以看到粉红色的霉层。
二、小麦赤霉病防治最佳时间
小麦赤霉病属于小麦花期侵染病害,一般来说小麦齐穗后到扬花期是用药的关键,如果错过这段时间,基本后期就很难治理了。在小麦开花授粉过程中,小麦赤霉病原孢子很容易侵染花药,如果这时候恰逢雨水天气,赤霉病菌就能迅速侵入花药,并快速扩张,从而引起赤霉病的流行。由于小麦出穗扬花期很可能会出现雨水不断情况,这种情况下,建议提前预防用药,雨停后再补喷一次药剂,总结而言,就是见穗打一次药,见花打一次药,防治宜早不宜迟。
三、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方法
1. 选种抗性强的小麦品种。
2. 对小麦的田间要进行深度耕施的农业操作。
3. 小麦的追肥最好是要提早进行,不然追肥措施进行得太迟的话很容易让小麦成熟的时期延迟,还给病菌增加了侵害的机会,加重病害流行的程度。
4. 小麦药剂拌种:可以用适量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上小麦种子进行湿拌种,有效预防小麦赤霉病。
5. 在小麦扬花的初期,发病前期可以用多菌灵等药剂对水喷雾进行防治。
四、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选择
目前登记在赤霉病上药剂主要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药剂,这些药剂使用年限较长,使用频繁,目前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上效果已经大打折扣,这几年也出现一些复配药剂,比较典型的药剂是戊唑醇·咪鲜胺,戊唑醇·多菌灵,其中戊唑醇·咪鲜胺是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较好,性价比较高药剂,一般建议在小麦扬花5%-10%使用,可以再过一个星期再施用一次,通过这这几年实践,整体防治效果不错。当前市场上也出现了氰烯菌酯、肟菌酯、甚至嘧菌酯等来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还是较为理想,一般也是和戊唑醇一起复配使用。
小麦、谷物、庄稼、玉米、黄色、田野、收获、植物、天空、谷物、褐色、布景、风景
目前登记在小麦赤霉病上单剂包括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戊唑醇等,登记在小麦赤霉病上复配药剂有多菌灵·戊唑、多菌灵·咪鲜胺、咪鲜胺·戊唑、氰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等,建议大家在选择复配药剂来使用,也可以轮换用药。
近几年,由于雨水天气或除草原因,一些小麦生育进程不均衡,这就导致了小麦花期也不一致,这就很可能一块田只有部分抽穗,另外一部分还未抽穗,这对于小麦赤霉病防治带来一些困难,建议种植户重视赤霉病防治,把握好用好关键时期,用对药剂,尽早防治。
小麦茎基腐病发病原因:
1、复种指数增加,茬口越来越老,同时年年的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的大量还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有机质,但是土壤内的半营腐生菌年年积累,呈几何倍数式增加,导致田间持菌极大;
2、年年旋耕,深翻地块较少,导致土壤耕层变浅、犁底层加厚,小麦根系下扎受阻导致弱苗,且经旋耕搅拌后的秸秆土在形成的耕层土中菌源浓度极高,小麦茎基部被这种菌土所包裹,感病几率大增;
3、施肥观念与方式逐年走偏,导致年年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尤其是劣质氯化铵以次充好现象比较普遍,而农家肥、有机肥的不重视以至于使土壤与地下水遭到污染,越来越多的土壤出现酸化、板结、盐渍化、盐碱化等现象使小麦生长产生严重不良;
4、小麦全程机械化已经基本普及,但很不成熟,尤其在整地、播种环节作业质量低下现象很普遍,秸秆粉碎不良、秸秆抛撒不均匀、播种过深等现象屡见不鲜,非常不利于形成冬前壮苗,在遭受冻害、病害与药害侵袭后生长更弱,给茎基腐致病菌的侵染创造了高度有利的条件;
5、小麦除草剂使用量年年增加,尤其是麦田禾本科杂草除草剂的使用要求规范性极高,使用时期、施药时外部环境、小麦品种与田间长势都有密切关系,稍有不当便会使小麦生长受阻,此期间也给该病菌的侵染创造了有利条件;
6、由于我国对该病害研究比较晚,对该病的病级划分甚至还没有统一标准,不像锈病、白粉那样有深入的研究与积累,所以种质方面严重缺乏抗原,所以目前市面上缺乏抗茎基腐品种;而小麦品种单一化种植现象比较普遍,济麦22、山农22或此类血缘的品系连年种植,使田间致病菌对主流品种具有优先适应性,也是发病趋势渐广的一大因素;
综上所述并结合实际调查得知,旋耕的比深翻的严重、盐碱地比好地严重、播深地块比浅播地块严重、秸秆量大的比秸秆量少的严重、除草剂使用不当的比不用除草剂的严重、瘠薄地比肥沃地严重;同时还发现浇水早的严重可见土壤湿度增加也是一大因素,但是后期调查中发现有些麦田中地势高持水量低的局部有时枯株白穗比地势洼的湿润区域还多,可见干旱条件下该生长受阻,病菌仍然有利侵染。
在目前缺乏抗性品种的现实情况下,筛选高效的药剂和防药方法是稳定或延缓茎基腐病发病趋势的必要保障。采用不同药剂分别在小麦返青期和拔节期采用喷雾、喷淋方式防控该病,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和处理方式对该病的防效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