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在全国农机流通工作会议上,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信息所所长邵林生研究员做了题为《建立十字型农业生产托管体系,搭建高效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报告。
邵林生以一个问题开场:“在座的各位,在各自行业里,做成一个项目要投入多少钱?有没有不投资而做成事的可能性?”看到大家纷纷摇头,邵林生语出惊人:十字型农业生产托管体系有望实现这一设想。农业生产托管,可能很多人对此并不陌生,而所谓十字型,邵林生将组织体系建设定义为纵向,服务体系建设定义为横向。
邵林生称,传统思维支持农业服务者做大做强,无论农机、农资、技术,还是粮食收购、涉农保险、融资、信息,都趋于饱和,而被服务者却受到忽视,一家一户的农民呈碎片化,实际上是没有服务对象,造成“大炮打蚊子”的现象。因此,改变服务对象成为关键,一家一户的农民应当抱团创造大的需求。在这一过程当中,农业生产托管是当前粮食规模化生产最合适的模式,县乡村三级服务社体系是组织托管的适度单元。尤其是他提出,县级联合社具有“零投入、零风险、高回报”的商业价值。零投入是指无需资金,整合资源,组织管理,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而不做替代者;零风险是指不包产,而为农户入保险,摆脱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增强粮食生产安全性;高收入是指采购量从十亩八亩变为几十万亩,采购成本降低,可使县级联合社获利20%,每年收入上百万元。同时,这使得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广对象由一家一户的农民转变为村、乡、县乃至省级服务社,效率倍增。
在横向的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土地托管为代表的农业生产托管再升级成为粮食托管,粮食企业、县级联合社、银行、商店和期货公司五方可作为联合体,服务农户。有例证表明,此举按10亩计算可增收1430元,其中粮价提升300元,减损630元,省工300元,省料200元。
在微观操作方面,邵林生建议,基于生产要素不变的基础,应提高粮价,但不包产,让农民知道托管后能够带来好处;适当采取饥饿营销,将整合发挥到极致,将互联网的应用发挥到极致。他称,此举是一种基于没有补贴也可运营的市场化模式,是多赢的选择,也能够解决当前粮食生产中规模化程度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