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5月25日,农业农村部召开2021年全国“三夏”小麦机收暨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工作视频会议,唐仁健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第一责任,一个一个品种、一个一个区域、一个一个季节、一个一个环节地抓,全力以赴高质量组织小麦机收,多措并举强化粮食作物机收减损,确保颗粒归仓、丰收到手。现将唐仁健部长讲话刊登如下,请各地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在2021年全国“三夏”小麦机收暨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 唐仁健 (2021年5月25日)
小满已过,黄淮海小麦即将大面积收获,大规模机收就要拉开序幕。今天,我们召开视频会议,主要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部署今年小麦机收工作,推进粮食作物机收减损,确保颗粒归仓,努力夺取夏粮和全年粮食丰收。今天的会不是个简单的业务问题,不是个单纯的专业会议,我们抓的是“国之大者”中的重要一环。刚才,河北、江苏、安徽、河南、山东5省农业农村厅负责同志作了发言,讲得都很好,做法各有特色,一些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今年“三夏”小麦机收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确保粮食安全的弦要始终绷得很紧很紧,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粮食生产我们就是要按照四个“一个一个”来抓紧,就是一个一个品种来抓、一个一个区域来抓、一个一个季节来抓、一个一个环节来抓。5月13日,总书记在河南考察途中临时下车,走进麦田察看小麦长势,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粮食生产的重视和对夏粮丰收的期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粮食产量首次列入主要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部署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工作,李克强总理要求,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稳产丰产。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第一责任,一季紧跟一季、一环紧扣一环,抓紧抓实抓好。
夏粮是全年粮食收获的第一季,小麦机收是夺取夏粮丰收的临门一脚、收官之战。“三夏”小麦机收这一仗打得怎么样,直接决定了夏粮能否丰收到手,关系着能否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我们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从讲政治的高度来看来抓这项工作。
第一,夏粮长势良好、收获在即,务必扎实做好小麦机收,确保丰收到手。今年夏粮生产势头良好,冬小麦面积扭转连续4年下滑势头,增加了300多万亩。目前,西南地区小麦已收获过半,增产趋势明显;黄淮海即将开镰,长势好于上年、好于常年,丰收在望。农谚讲:“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小麦适收期也就3-5天,如果收获不及时,不仅造成产量损失,也会影响下茬作物播种。用30天左右时间,把3.35亿亩小麦收获到手,再把夏玉米适期播种下去,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充分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抢农时、增效率、夺丰收。今年年份特殊,我们一定要抢前抓早,把事情想得更加周全,把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坚决打好“三夏”机收这场硬仗,确保不出纰漏。
第二,“三夏”气象灾害风险增大,务必充分发挥农机作用,加快收获进度。“三夏”期间天气变化快,生产时间紧,“麦收时节停一停,风吹雨打一场空”,“龙口夺粮”的任务十分艰巨。5月14—16日黄淮中南部和长江中下游强对流天气,造成河南等省小麦倒伏270多万亩,虽然对产量总体影响不大,但也给我们提了醒。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极端天气明显增多,特别是5月下旬到6月底,黄淮海地区暴雨洪涝等灾害天气可能偏重发生,“干热风”和“烂场雨”这两个关口不是那么好过。应对极端天气,一方面要抓好监测预警,科学防灾减灾;另一方面就要充分发挥机收速度快、效率高的优势,加速夏粮收获进程。小麦抢收用好农机化技术装备很重要,一台联合收割机一天能收100亩左右,至少能顶100个熟练劳动力。极端天气预警后,迅速调集机械,集中抢晴收割,及时晾晒烘干,防止麦粒霉变,影响小麦质量,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第三,粮食收获减损空间大,务必提高农机作业质量,确保颗粒归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生产环节大有文章可做。当前,我国小麦、水稻、玉米机收水平已分别达到97%、94%和78%。以小麦为例,与人工收获10%左右的损失率相比,机收损失已有很大下降,但部分地方机收损失率距离1.2%的标准还有差距。大家想想,我们千方百计才增加了300多万亩冬小麦,按照平均亩产383公斤计算,增产约23亿斤。如果能把小麦机收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能挽回粮食25亿斤以上,潜力非常可观。在耕地资源有限、增加播种面积十分困难的条件下,降低机收损耗就是增加粮食产量。我们从今年开始,就要努力在机收减损上挖潜力、做文章,持续提升农机技术管理水平,减少损耗,促进增产增收。
二、全力以赴高质量组织完成“三夏”小麦机收
“三夏”生产农时紧、农事重,各小麦主产区要结合实际,及早强化机具准备,及时发布作业信息,强化技术服务,加强部门配合,以高质量农机作业促进粮食丰产丰收。重点抓好5个方面工作。
第一,准备工作要足,确保作业机具有效供给。今年小麦面积增加,气象灾害风险大,机收任务重。从前期调度情况看,今年投入“三夏”麦收的联合收割机将超过60万台,其中跨区作业的25万台。各地要加强机具调度,做好机具检修、人员培训、作业证发放登记等准备工作。及时掌握机具供需情况和跨区作业意向,指导组建好作业队,合理规划作业路线和作业任务,确保不打乱仗。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机械保养维修、操作技能、安全生产等技术培训和巡回指导,协调生产企业、经销和维修网点及时供货备件,强化售后服务,确保机具和机手以良好状态投入作业。如有倒伏地块,要指导机手合理改进和调整机具性能参数,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第二,信息引导要准,助力机手合理有序作业。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等扶持政策拉动下,全国稻麦联合收割机已达到157万台,新增机具以高效大喂入量机型为主,可以满足夏收需求。各地要加强作业供需、气象交通、卫生防疫等信息服务,搞好引导调配,促进重点区域机具供需平衡,加快作业进度,确保夏收高效有序推进。要及时准确掌握作业任务、进度情况、作业价格等信息,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动态更新信息,避免出现“机具扎堆无活干、田块空闲无机用”的情况。各主产区要公布24小时值班电话,落实好机收日报制度,设立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帮助解决机具供需矛盾和机手实际困难。另外,小麦跨区机收持续时间长、人员流动大,近期安徽等地出现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各地务必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按照“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应急处置方案要求,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加强防护指导,严格落实防控措施,一定不要麻痹大意。
第三,组织方式要活,充分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小麦跨区机收是中国农民了不起的实践创造,是农业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服务的有效模式,其他服务领域、服务环节也要注意总结和借鉴经验。由于机械化水平提高,小麦生产变得不那么难了,让我们的粮食安全获得了稳定保障。目前,全国已有19.4万个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其中7.5万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覆盖了所有乡镇。各地要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公司、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市场信息灵、装备实力强、服务质量好的优势,开展托管式、订单式、租赁式等服务,发展“互联网+农机作业”,让农户省心省力省钱。要加大高效低损收获、保护性耕作、高效节水灌溉等节本增效新技术推广力度,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全面提高夏收夏种作业质量。
第四,部门配合要紧,切实落实管理服务措施。20多万台机具在冀鲁豫苏皖等多省大范围流动作业,对组织调度、后勤保障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跨区作业虽然我们积累了成熟的经验,但依然不要放松、不能松懈。今年“三夏”机收任务重、要求高,要与发展改革、公安、交通、气象等部门以及中石化、中石油等密切配合,强化部门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今年柴油价格上涨较快,目前同比涨幅超过20%,要主动协调发展改革部门和供油单位,加大用油地区调度保障,对农机用油优先优惠供应。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加强秩序管理和交通疏导,保障农机顺畅转移。针对作业效益下降、人工成本上升等问题,积极对接公路部门,落实减免通行费等优惠政策,降低作业成本。农业农村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单位加强对接沟通、做好协调工作。
第五,监管措施要严,坚决守好农机安全生产底线。近年来,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较为平稳,事故起数逐年下降。“三夏”是农机作业流动的高峰期,也是事故频发期,安全生产这根弦必须紧绷不放。各地务必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要组织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线上线下结合,宣传好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提高机手安全意识和技能。深入推进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组织监理执法人员深入农田、场院和合作社等开展检查排查,严厉打击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确保“三夏”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三、多措并举持续推进粮食作物机收减损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我部对粮食作物机收环节损耗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目前看,机收损耗与机具性能和作业质量密切相关,在软件和硬件上大致有四方面因素导致损失率偏高。一是农业机械不耐用。我国在用粮食收获机械以国产品牌为主,总体性能不差,但可靠性方面距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随着使用时间延长,整体性能有所下降,如果维修保养不及时,损失率也会相应增加。二是收获时机不恰当。小麦、水稻最佳收获期是蜡熟期或完熟前期,此时作物含水率约15%—25%,收获时损失最少。收获过早易造成夹带损失,收获过晚会加大落粒损耗。在实际中,一些农户为了省去晾晒、烘干环节,更愿意在完全成熟后收获,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损耗。三是机手操作不规范。有经验的机手会根据作业地形、倒伏状况及留茬高度等,提前调整机具参数,降低机收损失。这些年新增农机多,新机手也多,再加上一些地方培训跟不上,导致部分机手技能还不完全过关,甚至有些机手为了抢时间多作业多挣钱,盲目提速度、赶进度,忽视作业质量导致损失增加。四是作业条件不适宜。不少地区田块小、转弯多,作业条件较差,机械化收获难度大,导致机收损失率增加。
上述问题,涉及到农机质量、农民观念、技术培训等方方面面,存在主客观因素,我们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持续推进,要尽可能消除主观因素和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从今年夏收开始,及早谋划部署,一定要采取针对性举措,千方百计努力减少机收环节粮食损失。重点做好“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作业管理和宣传培训。作业要规范,标准是前提。机收损失标准已经比较完善,但“重制定、轻应用”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要利用好各种传播渠道,加强标准宣教,提高机手和农户节粮减损意识和贯彻标准的自觉性,推动按标、按规作业。各地要组织开展机收减损专题培训、比武竞赛等多种活动,刚才发言的省份都讲到了这一点,希望你们一定要抓好落实,也希望其他地区借鉴他们的经验。督促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做好机手特别是新机手的培训工作,提高规范作业能力。要加强作业质量监管,强化指导服务和督促检查,促进操作规程和减损措施落实到位。引导供需双方把作业质量要求列入作业合同,严把质量、严控损失。这件事,各地厅局一把手都要亲自盯一盯,分管领导更要抓实实抓,要从机收这个环节抓起,从培训环节夯实,这直接关系我们这次会议的成效和今年粮食生产的减损。
二是强化技术指导和组织调度。部里已经制定了小麦、水稻、玉米机收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引导农户和机手选择合适机具和适宜割期,千方百计避免增加损失。要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巡回指导,帮助机手正确调整机具状态,及时修复更换磨损的脱粒清选部件。针对作物因灾倒伏的特殊情况,迅速调度适用机具支援抢收,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最低。
三是强化农机研发和推广应用。机收减损,机具质量是关键。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但从今年开始就要着力抓起抓好。要强化农机试验鉴定监管,严格把关,把不合格、不耐用、不适用的产品挡在政策支持范围之外,倒逼企业提升质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研究开发高效低损收获机械,加快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发挥好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引导作用,优先支持联合收割机等粮食生产机械报废更新,推动淘汰老旧机械,促进农机升级换代。将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设备纳入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增强产地烘干能力,降低烘干成本,促进适期收获,进一步减少生产损耗,实现颗粒归仓。
借此机会,我想再强调一下夏种夏管和春播收尾工作。黄淮海等主产区收完小麦就要腾茬播种,要紧接茬口、环环紧扣,接续抓好夏种夏管。夏种的大头是夏玉米,预计全年玉米意向面积增加1000万亩以上,要抓紧抓实各项措施,确保面积落实到田。气象部门预计,今年主汛期华北、黄淮北部降雨偏多,黄淮、江淮、江汉有阶段性高温热害。要抓住降雨有利时机,抢时抢墒播种。墒情不足的地方要推广抗旱播种,及时补浇“蒙头水”,既要确保面积,还要确保出苗率。目前全国春播已过九成,但东北一些地方还在播种,要持续抓好春播扫尾和播后田管,个别春涝地块要尽快抢排积水、抢播快插,确保种足种满、种在丰产期。播后田管也要及时跟上,及时查田补苗,合理调控肥水,搭好丰收丰产架子,夯实全年丰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