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名峰司长在2022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2-03-25

编者按: 

  322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召开2022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工作部署会。会议强调,东北四省(区)农业农村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行动计划规范高效实施,坚持做好宣传动员、技术指导、模式完善、机具保障、示范带动等方面工作,努力确保保护性耕作在持续扩面的情况下实施质量不断提升。现将冀名峰司长讲话刊发如下,请东北四省(区)农业农村部门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2022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 冀名峰 

2022322 

  今天,我们召开四省(区)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工作部署会,调度四省(区)今年工作进展,交流经验做法,研究推动工作,目的就是为了共同推动行动计划规范高效实施,努力确保保护性耕作在持续扩面的情况下实施质量不断提升。刚才,省厅及农垦的几位同志做了发言。可以看出,对于今年的行动计划实施,四省(区)和北大荒农垦做了大量务实管用的前期准备工作,例如,开展技术指导和宣传培训,增加高性能免耕播种机保有量持续,加大整体推进县和高标准基地的建设力度,等等。总的来看,这些举措针对性强,比较务实管用,各地要相互学习借鉴,进一步把行动计划实施好。 

  这两年来,在四省(区)各级党委政府、农机化系统以及广大实施主体的共同努力下,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我们连续两年超额完成任务目标,去年实施面积达到了7200万亩,1年增加2600万亩;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对保护性耕作的资金支持,两年共安排44亿元专项资金;四省(区)共有217个县(区)实施了保护性耕作,占全部县(区)数量的68%,有20个县实施面积超过100万亩,吉林省双辽市实施面积已占其适宜面积的95%,基本实现了整县推进。四省(区)共建设了525个县乡级高标准应用基地,覆盖所有项目实施县,保护性耕作以点带面、梯次铺开的态势已经形成。从去年第三方随机抽查和四省(区)长期监测点反馈的情况看,保护性耕作实施总体上技术应用到位,农业增产增效及生态效益逐步显现。在实现防风固土、保水保墒、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作物抵御春寒、夏旱、台风等不利天气因素的能力,保苗促壮、节本丰产效果明显,农民群众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热情起来了。在东北四省(区)以及北大荒农垦的实践说明,保护性耕作是黑土地保护利用“用养结合”经济有效、持续可行的有效路径。 

  抓好今年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实施质量十分重要,按照计划明年实施面积将达到1亿亩,20241.2亿亩,20251.4亿亩。12000万亩的台阶,难度不小,这项工作我们按照先易后难的方式铺开,意味着越靠后可能越难,剩下的实施面积都要靠我们“一块地一块地去落实、一户一户去沟通”。当然积累了经验,农民群众看到了成效,这也是有利条件,但仍需要我们省、市、县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同志、农机推广机构的同志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加大宣传动员、加强技术指导、优化技术模式、做好保障机具、搞好示范带动。下面,我再强调几点。 

  第一,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保护性耕作是保护东北黑土地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中央1号文件已连续3年对保护性耕作有明确要求。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深刻的认识,一是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来实施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不仅仅是农业技术工作,也不是单靠我们农业农村部门自己就能干好的,需要财政、科技、环保、自然资源、能源等部门协同联动才能抓好。现在四省(区)都成立了省政府负责同志牵头的保护性耕作领导小组,也都将保护性耕作作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地方依托领导小组开展行政动员、组织协调的工作还不够到位,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突出矛盾,比如有的地方秸秆窗口期焚烧、秸秆过度打包离田导致实施地块无秸秆可覆盖的问题,这已成为这些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最大困难,不少实施主体也十分担心,要依靠领导小组来加强与环保部门、能源部门协商,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来。二是要高度重视审计整改这项工作。去年国家审计署对黑土地保护相关资金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向部里进行了通报,我们要高度重视,对于审计中提出涉及保护性耕作的问题一个都不能放过,例如部分地区完成质量不高、兑付不及时等问题,一定要立行立改,同时要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发生。 

  第二,要狠抓技术规范应用。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要求是“多覆盖、少动土”,这是确保保护性耕作高质量的关键。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质量优先”原则,将技术规范应用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一是要加快优化定型主推技术。不同区域一定要明确适宜本区域的主推技术模式,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死搬硬套。主推技术一定要成为兼顾多方需求下的最优解,比如,秸秆量过大的区域就不能过多要求秸秆全部留田免耕,而是可以实行部分离田或归行处理;再如,秸秆饲用需求量大的区域可以采取留高茬并保留一定量秸秆的方式,以便做到二者兼顾。这些技术模式在已经印发的技术指引中都有了明确。这两年基层的同志们做了不少模式探索,比如条带耕作,这就是吉林基层同志在实践中边探索边推广开来的,这种浅窄型条耕可以有效解决产量高、秸秆量大的地区地温低、出苗质量不好的问题。比如垄作保护性耕作,在当前黑龙江大豆扩种的大趋势下,可以做到保护性耕作与垄作兼顾。希望各地继续开展探索创新,不断丰富我们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内涵。二是要加大培训宣讲力度。各地要加强技术培训,努力实现技术规范应用。去年农机化司与科教司联合发文,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项目,集中开展技术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将继续开展这项工作,各省要指导项目实施县用好这个项目,解决基层培训经费紧张的问题。从实际工作来看,基层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村两委干部对于保护性耕作高质量实施发挥的作用很大,今年培训应当把乡(镇)主管农业负责同志、村两委负责同志作为重点,使他们深刻理解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和技术要领,通过他们做好农民动员工作,引导农民留住田间秸秆,此项工作完成情况我们将纳入行动计划年度考核范围。 

  第三,要努力提升实施质量。去年的专项审计中,四省(区)审计部门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实施质量的问题,有的地方能够达到资金兑付要求的面积远小于作业面积,因此,我们要时刻绷紧质量管控这根弦,用好政策、机具、监管等各项措施。一是要实施差异化补助。去年提倡四省(区)采取差异化补助的方式,今年改为全面实行差异化补助,即根据秸秆覆盖地表程度分3档进行补助,秸秆覆盖多的实施地块,机手补助资金拿得就多,做到“高质多补”,强化高质量引领。四省(区)要落实好差异化补助政策,更好调动机手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二是要强化机具保障。高性能免耕播种机是高质量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关键,直接决定了出苗好坏、产量高低。有不少实施主体反映因为缺少高性能免耕播种机导致秸秆全量覆盖下播种效果不好、出苗质量不高。为此,去年我们专门提高了高性能免耕播种机的补贴测算比例,由30%调到35%。要督促指导省级农机试验鉴定机构加快完成高性能免耕播种机相关指标参数的补充检测,目前还有一些企业提出了补测申请但还没有完成补测工作,四省(区)农机鉴定机构要做到对省内外企业一视同仁,坚持敞开受理、优先检测,确保“优机优补”措施落实落地。要加强机具调配,及时掌握区域内免耕播种机保有情况,摸清底数缺口,统筹做好机具协调调度,提高机具使用效率。三是要强化监管督导。要将信息化监测终端作为作业效果判定的主要依据,进一步提高监管效率。要加快监测终端安装进度,力争今年通过终端判定实施效果面积占比超过70%。要加强长期监测点建设,切实掌握一批土壤肥力、作物长势、粮食产量变化的数据,能够准确展示实施保护性耕作重要技术成效。要强化全过程监管,抓住春播、秋收关键农时,派出工作组现场督导。今年,司里将继续开展司处级干部挂县联系及第三方实施效果抽查评估工作。 

  第四,要不断强化示范引领。在起草制定行动计划时,我们就明确了整体推进县和高标准应用基地的内容,目的就是为了通过高质量的示范引领,带动农户加快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一是要加大整体推进县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四省(区)已建设了47个整体推进县,这些整体推进县已成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快推广应用的重点区域,比如吉林双辽、内蒙古扎赉特、辽宁阜蒙、黑龙江泰来等,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还将新增一批整体推进县,使整体推进县达到50个以上。同时,鼓励结合实际适当提高整体推进县范围内的作业补助标准。要加强对整体推进县的正向激励,努力形成技术能到位、运行可持续的长效机制。另外,在应用基础好、条件成熟的地区也可以探索设立整体推进乡和整体推进村,推动保护性耕作整乡整村全覆盖。二是要加大高标准应用基地的支持力度。高标准应用基地是我们规范应用并持续优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阵地,这些基地实施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周边农民群众能不能接受保护性耕作技术。行动计划实施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央财政资金要支持建设基地,但如何支持、支持内容没有细化,有的地方协调财政部门用好这项政策时遇到了困难。为此,今年我们专门与财政部同志沟通,将基地建设的内容以及方式写入了今年的年度通知,省厅的同志要主动与财政厅沟通,支持基地开展对比试验、数据监测、技术指导、培训示范等工作,而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提高作业补助标准。要继续推行基地“1+1+2”技术指导方式,为每个基地配备1个技术支撑单位,1位技术指导专家,每位专家每年至少2次赴基地开展现场技术指导,不断严格基地质量要求。三是要加强典型宣传报道。要加大宣传力度,组织省级媒体持续开展专题性报道,多宣传一些典型基层经验和典型人物事迹,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第五,要积极推动资金及时兑付。作业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兑付关系到政策稳定推进,关系到农民群众对行动计划的信心,关系到农机手实施积极性,是能不能取信于民的问题。目前,四省(区)2020年资金兑付进度是刚过90%2021年的兑付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四省(区)领导小组一定要发挥作用,高度重视资金兑付工作,努力推动及时兑付资金。一是要加强调度通报。今年部里层面还将继续开展资金兑付调度,省厅要主动会同财政厅不定期通报项目实施县兑付情况,这项工作我们已经征得财政部同意写入今年的年度通知中,成为财农两部门的共同责任。要及时将兑付情况向政府分管领导同志汇报,对于兑付进展缓慢的县(区),直接通报到县(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促其重视整改。二是要用好存量资金。这两年四省(区)或多或少都有资金结余结转,这些存量资金不能简单挂账上处理,一定要用好这些结转资金,协商财政部门将这两年的结转资金统筹用于今年的保护性耕作实施,并加快支出进度。三是要推动建立科学有效的资金分配机制。今年在项目资金分配中加入了年度考核评价因素,而年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最核心的指标就是资金管理和实施质量,简而言之,就是“干得好的、兑付快的”来年的项目资金分配就越多。四省(区)也要探索对项目实施县资金分配加入绩效因素,建立以实施效果和兑付进度为基础的资金分配测算方法,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同志们,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我们一定要抓实抓细抓好,抓出成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