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召开哈尔滨农机企业座谈会 共谋行业破局之道

发布时间:2025-03-17
在农机行业面临深度调整的背景下,3月15-16日,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会长范建华率队深入哈尔滨农机产业一线,实地走访黑龙江农垦天阳农机有限公司、凯斯纽荷兰工业(哈尔滨)机械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并于3月16日组织召开了“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黑龙江座谈会”。黑龙江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会长米明伟,黑龙江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名誉会长申佩怀,北大荒农机服务公司总经理许磊,黑龙江农垦天阳农机有限公司董事长辛明玲,哈尔滨动力科贸有限公司闫恺,文兰机械有限公司于全利,哈尔滨市松北区龙腾农机配件经销处王文杰,哈尔滨远宏农机销售有限公司高传富,哈尔滨春牛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任显武等十余家企业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行业困境、转型路径及政策诉求展开深度对话,为农机产业破局注入新思路。

哈尔滨1图1.jpg

行业寒冬:结构性矛盾凸显
范建华会长在开场致辞中直言,当前农机行业正经历“阵痛期”,全国范围内约60%的农机流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部分区域市场销售额同比下滑超20%。他呼吁企业直面挑战,积极反馈一线真实诉求,为政策优化提供依据。
座谈会上,企业代表们以数据为支撑,剖析行业痛点: 
进口品牌代理商的“夹缝求生”:黑龙江农垦天阳农机董事长辛明玲透露,作为凯斯、格兰等进口品牌代理商,进口品牌代理业务“上挤下压”,毛利持续下降,维修市场混乱、人力成本高企,且农机人才短缺问题突出。此外,二手机置换缺乏统一评估标准,区域性报废限制进一步制约市场活力。
赊销风险与资金压力:哈尔滨春牛农业机械任显武、北大荒农服许磊等提到,粮食价格低迷导致农民购买力下降,赊销成为普遍现象,经销商年赊欠金额高达数百万元,资金回笼压力巨大。 
补贴滞后与恶性竞争:哈尔滨动力科贸代闫恺指出,农机补贴发放缓慢削弱用户换新意愿,而进口二手设备冲击及经销商间低价竞争,导致新机销售利润微薄,“赔本赚吆喝”成常态。 
破局之路:服务筑基、数字赋能、政策破冰 
面对多重压力,企业代表结合实践提出转型方案,并呼吁政策与行业生态协同发力: 
“下沉式服务”重塑用户信任:哈尔滨远宏农机总经理高传富分享称,公司通过“行商”模式,两年内举办村级推介会超百余场,2023年水田农机具销量逆势增长。“农民最看重‘少故障、快响应’,我们通过优质的农机真诚的服务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和农民的粘性增强了,销量自然也增长了。” 
数字化营销打破地域壁垒:文兰机械销售总监于全利建议协会牵头搭建行业直播平台,“单场农机直播观看量可达数万,但个体企业缺乏专业团队,难以持续。”黑龙江农垦天阳农机已试水抖音推广,通过短视频展示设备作业场景,2023年上半年线上咨询量增长35%,但转化率不足5%,“价格透明化导致异地比价严重,亟需建立区域协同机制。”
政策优化与金融创新双轮驱动:多家企业呼吁延长农机贷款周期至6-8年,并推动金融机构降低经销商兜底风险。此外,针对二手机市场,建议由国家层面出台评估标准,并放宽跨区域流通限制。

哈尔滨1图2.jpg

协会赋能:搭建平台,助力行业韧性发展 
范建华会长总结指出,2025年农机市场将面临更激烈竞争与资金压力,协会将发挥平台优势,通过展会、培训、跨行业合作等方式,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重点支持智能化、绿色化农机技术研发,并拓宽国际出口渠道。尽管短期承压,与会代表对行业长期发展保持信心。范建华预测,随着粮食价格趋稳、大马力拖拉机及青储机等产品需求增长,市场有望触底回升。协会将持续充当行业“娘家人”,助力企业把握政策机遇,共同迎接农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此次座谈会为农机行业困境与转型路径提供了深度交流平台,也为政策制定与行业协作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困境中的农机企业提供了发声平台,更通过务实建议勾勒出行业转型路线图。范建华会长表示,未来,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将进一步凝聚企业力量,推动农机行业在挑战中破局前行。将继续发挥农机行业“娘家人”角色,推动政策细化落地、技术标准统一及国际市场开拓,助力农机产业在变革中突围,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注入更强动力。
本次座谈会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监事长吴军旗主持,协会信息部总监张华光、会长助理徐鹏、协会副秘书长朱斌和会员部副主任董涛陪同走访调研并出席了座谈会。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