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7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带队赴河北调研并开展小麦机收专项指导。他强调,要千方百计抓好“三夏”生产,全力保障小麦机收顺利开展,不误农时抓好夏种夏管,确保夏粮丰收到手、秋粮种足管好,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资料图片 农业农村部召开常务会议强调全力抓好“三夏”生产各项工作
芒种时节,冀南平原麦浪滚滚,丰收在望。唐仁健来到邯郸绕城高速邯郸东出入口,查看农机转运通道、跨区机手接待、核酸检测证明查验等工作。他强调,要确保农机手和机具畅通无阻,充分考虑当前疫情散发情况下农机上路和跨区作业遇到的困难问题,把应对预案和工作举措做足做细,提供实打实的服务保障。随后,唐仁健来到邯郸市永年区“三夏”生产指挥部和临洺关镇政府,与县乡“三夏”工作专班、服务专班的工作人员深入交流,仔细查看村级机收作业供需对接台账和小麦机收保障热线电话接访受理清单。他强调,各地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机收跟踪调度和组织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农民和机手反映的困难问题,充分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组建应急作业队,帮助发生疫情的地区代收代种、抢收抢种,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在永年区小龙马乡曹八汪村,唐仁健走进一片待收的麦田,查看麦粒成熟度,与农机手、基层干部、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交流,询问小麦单产、机收进度、收购价格。去年以来,针对小麦播期晚、苗情差的特殊情况,永年区采取超常规举措,打响促弱转壮、病虫害防控、“一喷三防”三场攻坚战,促进小麦苗情转化升级、安全成熟,小麦品质好、成色足,唐仁健对此表示肯定。他还与当地从事粮食种植加工的企业负责人交流,了解企业发展生产托管带动农民提升种粮收益的合作模式,勉励其进一步在节本增效上挖潜,尽量增加农民的利润空间。
唐仁健十分关心夏种情况,在麦收后的地块,他实地查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详细了解用种用肥、播量播深等技术措施。他强调,要切实抓好夏种夏管,落实好夏播任务,确保全年粮食面积只增不减,分区分类精准抓好粮食和油料作物田间管理,未雨绸缪做好旱涝灾害防范和病虫害防治,努力搭好丰收架子。唐仁健还来到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调研,了解新型肥料在提高粮食单产、改良盐碱土壤等方面的作用,勉励企业继续开拓创新,用好新材料新模式,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办公厅主任魏百刚等参加调研。
另据央视新闻6月8日消息,夏粮主产区小麦收获近六成,跨区机收总体通畅有序。今年,由于农机装备水平提升,各地麦收提质增效。目前全国已收获小麦1.8亿亩,日机收面积连续9天超过1000万亩。
在安徽首个无人农场亳州谯城示范基地,按照规划的作业路线,无人收割机行进、收割、转弯,每个动作都非常流畅。由于搭载了损失传感器,机收减损率比普通机型提高10%—15%。
在位于河南洛阳的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今年“三夏”,这里开通了农机云平台。目前,正在实时监测的是全国正在作业的十几万台智能农机状态。通过数据分析,云平台可以有效调配、调度分布在各地的智能农机,提高跨区机收效率。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比去年增加了11%,进一步加大对智能高效农机、粮食烘干及成套设施设备的支持力度。目前,全国带有北斗定位导航的联合收割机已超过13万台,粮食主产区产地烘干能力也持续提高。在山东德州平原县,89万亩小麦今天(6月8日)开镰收获。与往年不同,由于当地新建了13台大型烘干塔,小麦收割之后,不用再到处找地方晾晒,而是直接进塔烘干,有效减少了产后损失。
农业农村部今天的小麦机收进度显示,全国小麦收获进度比去年同期快5.1个百分点,预计6月20日左右大规模跨区机收基本结束。
“三夏”大忙,烈日炎炎,抢收小麦的队伍中有一位院士,他就是著名小麦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6月5日8点多,许为钢从江苏徐州的麦田匆匆赶到河南虞城县,联系好收割机,就下地收麦了。收麦的地点在虞城县站集镇林阁村,这里种植着他培育的小麦新品种郑麦1860,共1800多亩。从事小麦育种工作以来,许为钢已先后育成审定小麦品种14个。其中,郑麦1860今年在黄淮麦区的种植面积超过500万亩。
资料图片 左二为许为钢院士
6月3日,在方城县赵河镇中封村,专家组对郑麦1860百亩示范方进行机收实打测产验收,亩产达到856.5公斤,打破了南阳市小麦高产纪录。
这个品种在商丘一带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当天,商丘市科技局在林阁村组织实打测产,许为钢赶来“收麦”。
许为钢站在麦田旁,凝视着轰鸣的收割机,机舱收满后,金灿灿的麦粒倾泻入运粮车。他捧起一捧麦粒说:“麦收三件宝,穗多穗大籽粒饱。目前来看,郑麦1860在这三个方面都实现了育种的目标,农民种植高产、绿色、高效的小麦不再是梦想。”
未来小麦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小麦科研该向哪些方面发力?许为钢认为,有两个需求必须考虑。一个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着力发展优质小麦。目前,用我国选育的强筋、弱筋小麦做出的面包和蛋糕,与进口小麦相比差别不大。未来,要根据人们的饮食需求培育出更适合做高端面条、馒头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另一个是要满足我国现代化生产方式升级后的品种改良需求,培育对病虫害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节约资源,绿色生产,实现对肥、水等资源的高效利用,既少用化肥、农药,又确保小麦高产质优。
林阁村村民贾启坤前年开始种植郑麦1860,去年种了50亩纯收入超过5万元。他在地头对许为钢说:“这个小麦品种产量特别高,估计今年的产量和收益要超过去年。”“看你高兴,我心里也高兴。”许为钢说,小麦的优质和高产要紧密结合,优质不高产,农民不愿意种。培育新品种不仅要得到专家认可,更要得到农民认可。当天中午12点,测产结果出来了。郑麦1860亩产高达868.5公斤,比方城县的测产结果还要高。
许为钢颇感欣慰。他说,中国的耕地有限,要想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要培育高产、绿色的优质小麦品种,让农民种地能赚更多钱,让群众能吃到更高品质的面条和馒头。测产结束,许为钢又赶赴民权县“收麦”。那里将测试郑麦1860在正常施肥、减少10%施肥量、减少20%施肥量等条件下的产量变动情况。
(综合农业农村部、河南日报、央视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