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AME 2011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10月27日至29日在郑州举办。本次展会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联合举办,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开幕式。本届农机会展览面积达16.6万平方米,吸引了1600余家国内企业和30多家国外知名农机企业参展。
展会期间,同期举办的“2011中国农机论坛”,政府领导、行业巨头就政策与市场作精彩演讲;2011年全国农机流通工作会议暨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上,共同探讨我国农机流通行业健康发展;农机市场形势分析会、2011年农机行业经济运行研讨会也备受关注,场场爆满,深刻的分析受到与会者一致好评。农机市场形势、农机工业和农机流通行业发展是本次会议的热门话题。
农机市场:机遇和挑战并存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程航在农机市场形势分析会上就拖拉机市场形势作了分析。预计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的农机购置补贴总规模在200亿元左右,用于拖拉机的补贴资金比例减少,但总量仍将有所增加,将继续拉动市场的增长。
2012年所面临的机遇:2012年将出台的《农业机械以旧换新办法》、《农业机械报废回收管理办法》等政策,将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梯度更新。2010年底我国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近400万台、小型拖拉机保有量近2000万台,按照6~8年的更新周期将拉动拖拉机市场销售。深耕、深松补贴等农业机械作业补贴政策将进一步增加,会继续拉动100马力以上拖拉机市场需求。国家政策有可能向农机化水平不高的区域倾斜,将激发这些区域潜在的市场需求。城镇化、土地流转规模和进程进一步加快,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发展迅猛,对高性能、节能型拖拉机产品需求持续增强。
2012年所面临的挑战:国际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欧美债务危机、国家信用评级下调,对出口形成不利影响。国内宏观经济政策趋紧、原材料价格上涨推高企业生产成本等,对企业经营造成影响。补贴范围的不断扩大,大中拖拉机补贴比例被摊薄,市场增速减缓。全国主要作物机耕率程度超过95%以上,粮食主产品机耕率达100%,大中轮拖市场由增量拉动向存量调整转变。近年来大中拖保有量快速增长,农民经营收益低于用户预期,可能影响对拖拉机的内在需求。补贴回款速度慢,企业资金压力增大。
中国一拖预测,2012年我国大中拖仍将保持7%左右的增长,其中大拖拉机将保持4%左右的增长,中轮拖保持10%左右的增长。小四轮拖拉机将趋于稳定的销售形势,全年销量在今年的基础上略有增长,小四轮拖拉机产品趋势向节能、环保和多功能、多配置方向发展。
福田雷沃重工农装事业部副总经理王宾在农机市场形势分析会上对收获机械市场作了详细分析。
自走式小麦机业务经过多年运营,预计十二五期间整体市场需求将会进入平稳期,预计2012年整体市场需求较2011年将出现下滑趋势,需求总量预计3.6万台左右,下滑10%左右。
全喂入水稻机预测。全喂入水稻机基于HST液压操纵基础上的“纵轴流”和“双滚筒”机型需求比重将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增加,3-3.2米大割幅全喂入水稻机将会进一步增长。“十二五”期间,年需求总量预计3.5-4万台左右。预计2012年全喂入水稻机需求总量将“反弹”上升,需求总量预计3.5万台左右,同比增长约10%。
半喂入水稻机受“纵轴流”、“双滚筒”全喂入新技术产品的冲击,尤其是双季稻作业地区,但由于半喂入在水稻收获作业时的损失率、破碎率和作业效率上仍然占据着明显优势,而且优质稻米和实验稻田收获首选半喂入水稻机已成为用户的共识。预计未来几年,年需求量预计会继续呈稳中有降的趋势,在0.6-0.8万台之间。预计2012年半喂入水稻机需求总量在8000台左右。
自走式玉米机市场在政策护航、源发性需求快速增长的良好局面下,预测十二五期间,继续保持成长趋势已成定局,年需求总量预计在2015年将会达到3万台。2012年自走式玉米机需求总量将继续快速增长,预计会达到60%以上的幅度递增,需求总量2.5万台左右。
农机工业:关注今后十年发展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元恩在2011年农机行业经济运行研讨会上,根据国际农机市场及主要国家大量农机产销运行数据,得出“国际农机市场开始复苏,国际农机工业走出低谷”的判断。根据我国2011年1~9月农机产销情况,确认国内农机工业“十二五”开门红,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机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二是农机产品产量全面增长,三是农机经济指标看好,四是农机出口保持快速增长。
高元恩认为,未来十年将成为我国农机工业又一个黄金十年。农机工业面临发展机遇,主要因素有: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工业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林牧渔机械化全面推进,农机作业社会化纵深发展,农产品价格不断攀升,国际农机市场转好,国家政策强力支持。同时也面临挑战:技术与产品的升级,制造能力的提升,行业结构的优化,竞争的加骤。高元恩强调,我国农机企业必须加快创新,加速发展,由农机生产大国向农业装备强国转变。
福田雷沃重工董事长、总经理王桂民在“2011中国农机论坛”上作了《福田雷沃重工2020战略与中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的思考》讲演。福田雷沃重工农业装备业务2020战略定位于全球中端市场,力争成为全球中端产业领导者,提供农业装备整体解决方案。已进入业务有:小麦收获机械、玉米收获机械、水稻收获机械、中拖、大拖;待进入业务:耕整机械、播种机械、植保机械、牧草机械、马铃薯等特种作物收获机械。2020战略目标:坚持以内涵增长为基础的业务扩张道路,通过10年努力,把福田雷沃重工打造成世界级主流农业装备制造企业,实现从区域型企业向全球型企业的转变。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2020年达到1500亿元。农业装备: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2020年达到500亿元。
未来10年,全球及中国农业装备市场有较大的增长机会。凭借相对人力成本、产业链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总成本优势,中国农业装备企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中国市场用户需求更高效、更可靠、更节能、更舒适的产品,中国企业在研发投入能力以及团队能力、核心部件开发能力、质量保证能力上与跨国企业有较大差距,面临产品技术升级和质量升级的挑战;跨国企业加大中国业务投入,凭借质量和品牌优势在中国布局全价值链,扩展中低端业务,并引入高端产品,中国企业在低端市场进行低层次恶性竞争,本土企业同时面临中低端市场日益增大的竞争压力和高端市场的升级压力;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与跨国企业同台竞技,面临人才、品牌、分销网络、服务和全球化运营管理方面的巨大挑战。
王桂民强调,中国农业装备产业的发展,需要持续加大农机工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关键是在政府和行业的引导和支持下,提升产品研发能力,突破核心技术,鼓励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整合高端资源,实现产品技术升级、质量升级和品牌升级,开拓全球市场。
农机流通:规范发展还需改善市场环境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在2011年全国农机流通工作会议暨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上就“补贴经销商在落实补贴政策中如何更好发挥作用”发表讲话,高度赞扬农机流通企业的工作。他说,农机流通企业一是保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渠道。为保障补贴机具及时供货,不务农时,投入农业生产,广大农机流通企业的同志们,克服困难,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为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顺利实施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提供产品售后服务的重要保障。大多数经销商能认真履行“三包”服务承诺,保障了补贴产品售后服务和零配件的及时供应,调查显示,有88%的购机户对农机产品售后服务是满意的。三是培训新型农民的重要力量。农机手的第一次培训工作是由经销商进行的,经销商不仅销售农机具,而且为购机农民免费提供有关技术培训。四是推广新型农机具的重要队伍。近年来,农机化主管部门大力推广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产栽培、保护性耕作、秸杆综合利用、机插秧等新技术、新机具,农机经销企业积极配合做好新型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立下了汗马功劳,功不可没。
宗锦耀提出四点希望要求: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切实加强诚信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切实规范经营行为。
吉峰农机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新明在2011年全国农机流通工作会议暨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上作了《改善流通企业生存环境,优化农机产业生态链,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农机流通行业新格局》报告,对我国农机流通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王新民说,由于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机流通行业形成了“小、散、乱、弱、缺”的行业格局,积累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归纳起来,表现为“三低一高”:
一是行业利润率“低”。据调查,100家实力较强的农机流通企业2005~2010年平均毛利率基本在5%以下,税后利润率在1%左右,仅为我国农机制造企业税后利润的1/5。
二是运营效率“低”。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逐年递增,因补贴资金结算造成的垫资负担越来越重,垫资周期越来越长,严重影响农机企业尤其是流通企业的资金营运效率。
三是后续服务水平“低”。“小、散、乱、弱、缺”的流通行业格局形成了行业内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行业内充斥着“重销售、轻服务”经营观念。
四是运营风险“高”。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行业准入规定和必要的扶优扶强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机具供应市场的无序化竞争日趋突出。一方面,一些地区基层农机主管部门置农业部、财政部三令五申的规定而不顾,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非规范性的收费项目过多过滥;另一方面,一大批非规范、背景特殊的“三无一有企业”(无规范经营场地、无合格销售服务人员、无必要经营资金,有特殊背景)应运而生,严重扰乱正常的经营秩序,恶性竞争日益加剧,主流农机流通企业政策性风险不断放大。
吉峰农机常务副总经理郑舸在2011年农机行业经济运行研讨会上就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结算,企业垫资负担越来越重,垫资周期越来越长问题和政策建议作了阐述;吉峰农机副总经理曾晨东在农机市场形势分析会上就发展连锁经营介绍了做法、经验和体会。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会长、党委书记毛洪在2011年全国农机流通工作会议暨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上作“团结拼搏,为建设现代农机流通体系而奋斗”工作报告,分析了我国农机流通行业现状、任务、机遇和挑战,强调指出,“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仍然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项重大任务。一方面,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迫切需要加强农机流通这一薄弱环节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加快转变经济方式明确提出的要求,加快现代化流通发展是提高经济运行速度、效益和质量的关键,是国家战略。相对滞后的农机流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按照国家发展的总体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农机流通的发展。
毛洪说,农机流通存在的种种不利因素,制约着农业机械化、农机工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发展。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成功跨入中级阶段,对农机流通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现代化的农机流通体系和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势在必行。
2011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胜利闭幕了,但《农机市场》杂志“探讨行业发展、分析农机市场、交流管理经验、宣传农机产品”的工作每月进行。欢迎订阅《农机市场》杂志,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