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小木匠 发明“轻量级”耕种机

发布时间:2014-10-10

梁家安展示专利证书。  

    日前,笔者在巫山县高唐街道朝云小区见到梁家安时,他正在自己家中摆弄着一些小齿轮、钢球等零部件,这位拥有多项国家专利的农民发明家笑着说:“把它们组装起来,说不定就能成为农民的好帮手。”

    梁家安的家在巫山县曲尺乡金刚村,山多地少,乡亲们大多是在山坡上的缝隙里耕种。他说:“我从小身体就单薄,跟着父亲在家务农时就一边学习种田的技术,一边琢磨改良一些能减少体力的农具来使用。”

    他的第一个“发明”是把镰刀的把手加长。“拿去砍玉米秆,既省力气,速度又快。”梁家安说,小时候的他为这个发明高兴了很长一段时间。

    16岁时,他开始跟人学习木匠手艺,随后10多年又辗转海南、广东、北京等地打工。

    一次回乡时,他看到乡亲们挖田仍然非常费力,“拿着锄头挖了大半天却只挖好一小块土,手上磨得全是硬硬的老茧。”他一问才知道,巫山的很多山区土质薄、交通不便,不适宜使用大型农机器械。于是,他动了发明轻便式山区用多功能耕种机的念头。

    他先仔细研究了大型农机的制作原理,然后跑到农机市场琢磨现场销售的中小型农机。“机器体积大,可以减少配套功能,减小油箱;山田土地薄,就将挖掘使用的齿刀减短到10厘米……”梁家安说,他发现,现在市场上推广使用小型农机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只适合在平坝或田地集中的地方进行耕作。同时,机器沉重,一般都在100公斤左右,一个人进行搬运和操作十分困难。

    “我发明的山区用多功能耕种机,样式与市场上的基本一样,特点就在‘轻便’二字上,是农机中的‘轻量级’选手。”他说,这款轻便式山区用多功能耕种机已正式获得国家专利证书,“它根据齿轮原理,用柴油做动力,将刀具安装在特制的转盘上,就能在山地上进行耕作。”

    他告诉笔者,这套机械不足60公斤,一个人操作十分方便,目前正在进一步改进设备,并联系生产厂家。他说:“多功能耕种机如果推广后,能节约2/3的劳动强度,并能将耕作速度提高3倍以上。”

  文/图 特约通讯员 卢先庆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