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高:紧抓产业升级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发布时间:2014-10-10

奇瑞重工副总经理李孝高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六日沈阳)
 
  一、农机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
 
  1.在全球范围内农业装备是一个朝阳产业
 
  近年来,全球经济一直处于动荡时期,欧债危机、金融危机、股市大跌使得世界经济走势充满不确定性,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现在依然没有全面消除。2012年,受全球性后危机时代的深度影响,欧债危机引发链式反应,全球经济发生一系列调整和变化,经济进入一个增速放缓、调整转型和竞争加剧的时期。
 
  在世界经济大动荡的环境下,全球农业装备产业仍呈现持续良性的增长。据国际权威经济组织统计,在过去的5年间,全球农业装备需求以年均约5%的同比增速在增长。未来,农业装备的需求仍呈快速稳定增长态势,预计2014年将达到1239亿美元。2019年将达到1532亿美元。
 
  农装是一个刚性产业,受到经济环境的动荡影响很小。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属于第一产业。关系到的人们的基本刚性需求。
 
  农业装备作为与农业直接相关的产业,相对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小。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农业装备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
 
  2.在中国农业装备更是一个朝阳产业
 
  新世纪以来,中央1号文件连续9年锁定“三农”,将“三农”工作摆在如此突出的位置,背后折射出涉农产业巨大的发展机遇。
 
  “三农问题,重中之重”。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持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在农民.。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实现农业科学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2012年,第9个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将大力推进农业装备与农艺、管理学科的结合,改变农业产业发展方式,推进中国农业产业升级。
 
  根据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农业科技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出路。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展望未来,中国农机化水平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新型工业化持续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用工业化思维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的发展战略。
 
  农业资源、环境紧约束,将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严峻挑战。农业装备工程科技创新,将更紧密地与农业生物、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科学家携手协作,大力推进农业装备与农艺、管理学科的结合,改变农业产业发展方式,实现“良田、良种、良法”经营,“农、工、管”三管齐下,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展望2020年和2030年,中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将实现由目前52%分别提升至超过70%和82%以上的目标。农业装备制造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产品国际竞争力与科技创新能力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将成为提升物质装备和改变发展方式的优先战略。
 
  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的支持,中国农业装备长期来看都确定无疑更是一个朝阳产业
 
  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11年,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实现2898亿元,同比增长33.7%,这一增速比整个机械行业的增速提高了8.7%,继续领跑国内机械工业,成为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行业之一。
 
  2004-2010年累计安排中央财政资金达到了354.7亿元,带动了地方和农民的投入约1187亿元,中央投资拉动比例达到1:3.35。2012年农机中央补贴将达到226亿元。补贴依然是农业装备产业发展主要的推动力。
 
  未来中国农业装备的中央补贴政策还会持续,按照日本农业装备发展的历史经验,补贴比例达到50%以上,补贴时间长达三十多年,中国农机补贴比例或许能提更高,时间也会更加长久,奠定了这个产业的发展基础,农业装备长期来看都将是一个朝阳产业。
 
  二、在中国做农机痛并快乐着
 
  1.在中国做农机的快乐
 
  中国农业形势持续增长,农业发展速度超过两位数;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农村人力越来越少,中国拥有世界上20%的人口,却仅占有11%的农用耕地,所以农业机械化十分有必要;中国农机市场的潜力很大。
 
  2.在中国做农机的痛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同时为其他产业提供原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一个国家、地区的发达、繁荣程度和社会财富的创造主要依靠工业。在当下,关注农业的人少,关注工业的人多,“无工不富”的声音大大超过了“无农不稳”。
 
  在中国做农机肩负着农业工业化的使命,将农业劳动由以体力为主转向以机械为主,农业现场管理由以人工为主转向以自动化为主。
 
  从中国农业工业化发展的需求以及中国农机发展的现状来看,压在农机企业身上的担子很重。
 
  中国农机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技术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农业装备已进入农业装备智能化与多功能化,中国农机制造业与欧洲发达国家的农机装备制造水平差距20-30年,在农机发展理念水平上更是相差50年以上,其农业发展理论已经到了精准农业、精确农业、精密农业、精细农业,农机理论发展已经到享受尊严的时刻。
 
  三、中国农机路在何方
 
  1.中国农机的现状
 
  农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以刀耕火种为特征的原始农业阶段,以机收机种为特征的机械农业阶段和精准农业为特征的智能农业阶段。中国农业发展的特征是以机收机种为特征的机械农业阶段。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农机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是中国农机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科技创新不足。目前我国上万家农机企业中有80%以上是中、小企业,行业利润不足3%;其中相当大的部分企业经济基础薄弱、生存状态差,缺乏研发的资金投入能力;难以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创新团队和必要的研发手段,难以进行实质性技术创新研究,产品研发多基于仿制、改进。
 
  产业处于较低层次。中国农机目前存在标准低、产品水平、作业效率与作业质量不高,竞争力弱等问题。我国农机产品最突出的差距是农机产品的质量问题。近几年来,农机产品监督抽查的平均抽样合格率都在70%左右,这一结果表明,我国农机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仍偏低。
 
  品牌影响力低。用户更看重的是产品和服务,品牌所起的附加价值非常低。用户对于品牌的忠诚度比较低。
 
  从竞争来看,近万家企业,行业进入门槛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很多企业依靠仿制国外和国内知名农机企业产品为生,大量小厂存在、在区域占有一定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散乱无序的低水平价格竞争,目前农机行业还处于零散的无序的状态。
 
  中国农机行业的竞争程度目前处于分散竞争阶段,这样的竞争格局对于行业发展来说存在极大的弊端:
 
  分散竞争致使企业数量过多,扭曲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导致出现市场无序现象。企业将追求短期目标,这样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就会被“逆淘汰”所困扰。
 
  分散竞争使企业规模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未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将成为某些局部市场的主要供给者,整体行业成本和社会成本的整体提高。
 
  分散竞争导致企业恶性价格大战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出现。在分散竞争的市场结构下,一般会出现市场进入壁垒过低而退出壁垒过高的情况。
 
  分散竞争削弱了我国农机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分散竞争条件下,企业规模过小,因此从事研发的实力不足,规模效益较差。
 
  2.中国农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根据产业竞争理论,行业竞争的集中程度可以分为分散竞争、集中竞争、寡头垄断和垄断四种状态。
 
  根据产业周期理论,产业的发展经过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农机行业所处的阶段——关键词:成长期;分散竞争。
 
  连续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中国的农业装备行业尚处于高速成长期之中。
 
  那么,未来中国农机行业的发展、竞争格局将会走向何方呢?
 
  BCG三四规则。三四规则矩阵是由波士顿咨询集团(BCG)提出的,三四规则指出在成熟的市场集中竞争格局是均衡点:
 
  在一个稳定的竞争市场中,参与市场竞争的参与者一般分为三类,领先者、参与者、生存者;
 
  在有影响力的领先者之中,企业的数量一般为三个,而在这三个企业之中,最有实力的竞争者的市场份额又不会超过最小者的四倍;
 
  在任何两个竞争者之间,2比1的市场份额似乎是一个均衡点。在这个均衡点上,无论哪个竞争者要增加或减少市场份额,都显得不切实际而且得不偿失。
 
  未来农机行业整体必然会经历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过度分散和过度集中都不会持久,未来必将都走向3家以上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良性结构。在农机的各个细分产品行业,未来都将走向集中竞争的格局。
 
  分散和垄断都不持久,外部环境的变化,将推动中国农机产业向部分集中化发展。
 
  农机产业未来的竞争格局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预示着中国农机产业未来蕴藏着机会,在集中竞争的格局下需要有行业的领先者主导行业的发展,奇瑞农业装备愿意成为这样的领导企业。
 
  这种变化趋势之下,我们该怎么办?奇瑞农业装备认为应该: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实现中国农机工业的整体产业升级!
 
  3.奇瑞农业装备聚焦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奇瑞农业装备将紧抓科技、品牌、结构和全球化机会,在机会窗口期内,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农业装备企业。
 
  科技创新。装备领先,瞄准高端产品和技术开发,占领精准农业产业高地;
 
  品牌升级。奇瑞农业装备将以高技术,高端形象,高性价比产品为支撑,树立中国农机企业的新标杆。
 
  结构调整。小麦机、水稻机、玉米机业务的结构调整。
 
  布局全球。以全球领先企业为标杆,快速学习;以战略联盟等方式,获取发达国家先进的产品技术、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获取优秀的人力资源;积极开发海外市场。
 
  奇瑞农业装备组建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就已经实现在国内市场快速发展。中小喂入量的小麦机(4公斤(含)以下)市场占有率全国前列;7万元以上水稻机市场占有率达20%,市场占有率全国前列;水稻机在湖北市场销量超过1400台,占有率达18%,在安徽市场销量超过1200台,占有率达16%,均位于市场前列。
 
  2015年将奇瑞重工打造成国内知名的机械装备制造企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2020年将奇瑞重工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机械装备制造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未来成为世界级机械装备主流品牌。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