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如一日 流通优质活动不断创新

发布时间:2014-10-10

    全国农机流通行业优质服务活动自1983年从全国农机公司系统实施开始,三十年来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机流通渠道由过去单一的国营农机供应系统发展为多渠道、少环节的新型农机流通体系,农机流通方式也由过去的四级批发零售发展为代理、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多种经营方式。

    回顾三十年来优质服务活动的开展,服务内容不断深化,从单项服务到综合服务,从柜台服务到社会化服务,从笑脸迎客、文明用语到保证供应、送货下乡、坚持农忙季节24小时昼夜售货,进而发展到现在的售前、售中、售后的全过程服务,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三十年来,全国农机流通行业累计向农村提供了23293亿元的农机产品,仅拖拉机就输送了4902万台到农民手中。许多农机生产、流通企业为农村、农民提供先进适用、经济可靠的农机产品和优质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为促进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机械化的加快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优质服务活动的开展,也促进了农机流通行业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一大批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一线创造了大量先进经验和做法。这期间,全行业共召开了十次全国范围的优质服务总结表彰大会,先后获得部委、协会嘉奖的先进单位共计1644个、先进集体299个、先进个人819人。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加快发展,农村劳动力迅速向城市转移。特别是自2004年国家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大马力、高性能以及新型农业机械的销量不断增加。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保证农业机械有效发挥作用,保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许多农机企业结合实际对优质服务的内容又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创造了很多好做法、好经验。

    创新 让优质服务活动生机勃勃

    在服务理念上,许多企业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并认真践行了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

    从流通企业看,江苏苏欣农机连锁有限公司早在1998年就提出“没有服务的销售,不是完整的销售”“没有服务的营销不是真正意义的营销”,2002年又提出“服务是农机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06年又提出“使用户舒心,工厂放心,员工安心”的服务理念,进入“十二五”,其又提出了“服务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存在的价值和依据”的新理念。安徽青园集团始终秉持“一切为农民服务、一切为农民着想”“确保每一位投资户成功”的服务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创造性提出了“保姆式”服务理念。湖南常德潇湘农机公司提出了“更贴近、更贴心、更便捷”的服务理念。吉林鑫华裕公司,努力践行“一二三四”服务理念。

    从生产企业看,一拖股份积极制定并实施了“金色服务”的品牌战略,把“金色服务”——“体贴、快捷、专业、增值”的服务理念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福田雷沃提出了“全心为你”的品牌服务运作,深化“专业、亲情、科学、便捷”的服务管理。五征集团提出了OTO(一对一)服务理念,推进全国联保服务制度。常柴集团在坚持“主动、快捷、方便、准确”的服务宗旨基础上,提出了卓越绩效服务的理念,等等,都得到广大用户的高度认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不断创新服务模式

    企业不断推进“五位一体”销售服务模式。一拖、福田、常柴、久保田、迪尔、国机集团几个大型农机企业率先在国内推行整机销售、配件供应、维修服务、用户培训、信息反馈的品牌销售店模式。据初步统计,中国一拖已建各类东方红品牌店200多家,福田雷沃已建各类品牌店387家,久保田已建品牌店20家,常柴集团在全国已建立了158家专营店。这些品牌店的建设,在保障用户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也不断尝试连锁经营式服务模式。吉峰农机连锁有限公司、江苏苏欣农机连锁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三农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等农机流通龙头企业,相继提出发展农机连锁经营的模式,实施农机连锁经营、连锁服务。目前,吉峰农机连锁有限公司直营店已有200多家、黑龙江省农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连锁店已有近百家、江苏苏欣农机连锁有限公司连锁店已有40家、江苏三农农业装备有限公司连锁店已有50家。

    “大市场加专营店服务模式”也是不少企业采取的接地气做法。徐州银地农机大市场、山东牟平农机公司、湖北浠水农机市场都是采取大市场加专营店销售服务模式,即市场内设有各类农机品牌专卖店,并设有维修中心、配件中心、产品展示、培训室等功能区,为客户提供各类农机产品展示和专业服务,也深受农民欢迎。

    一些企业也在积极打造联盟服务、联动服务模式。许多农机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以及流通企业与流通企业之间加强联盟服务、联动服务,把流动服务车和固定维修工场有效地组织起来,合力运作,统一要求,统一调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保证了农忙季节各企业服务的快捷、优质的实现。

    不少企业还积极推进服务下沉,让服务贴近用户。许多公司进一步探索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一是在乡镇以及重点村增设经营服务网点,并加大对乡镇销售服务人员的培训;二是同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重点农场合作,扩大基层服务网点覆盖面。

    加强建设 不断创新服务举措

    在努力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企业也在促进自身建设,通过加强培训、硬件建设等举措,不断提升企业内涵。

    企业不断加强员工培训,建设过硬的服务团队。许多企业在积极引进服务人才的同时,每年多次安排或组织员工去相关工厂或学校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有的企业组织以赛代训等活动,培养了一批基层服务人才,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基层服务队伍,为做好服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企业加强用户售前技术培训,有效提高机手素质。据调查,70%左右的三包事故是由于用户技术水平差、操作不当引起的。针对这种情况,很多农机企业加强了对购机用户上岗前的免费培训。如山西长治农机公司,兴建了长治市城区农业科技培训学校,学校拥有倒杆场地和两个实习车间,可同时满足近百人的培训考试学习,几年来,共开展岗前技术培训驾驶员和机手5000人。

    企业增加硬件投入,大力建设农机维修中心。为了保证服务的有效开展,许多公司投入大量资金来增添服务车辆、维修工装和设备。如江苏苏欣农机连锁有限公司至2012年底,共有服务车66辆,其中本部6辆。湖北顺业农机公司专门兴建农机维修中心一栋,面积600多平方米,中心配有5T行吊、龙门吊、机械叉车、手动叉车、车床、钻床、气泵、电焊机和专业修理发动机的设备等40多种。此外,维修人员还人人配有专用工具及存贮工具的箱(柜),有近20部专用工作台等,其规模和设备在湖北省堪称一流。

    强化回访,企业利用评价和机制激励服务人员。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用户回访制度,完善了服务人员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有的公司以用户满意度为标准进行考核,跟踪监督服务质量。服务人员每次外出服务,必须填写服务任务书。公司设立专门回访专员,跟踪服务进程,按用户签字的派工单,逐一进行电话回访,在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和服务能力三个方面听取用户意见,不断改善服务工作,在监督中提高服务质量。

    企业不断建立和完善服务信息平台。很多生产、流通企业借助互联网技术完善服务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信息的快速、准确互动。有的公司开通400报修电话业务,安装小灵通电话呼叫系统,设立服务前台,完善服务系统,增强与用户互动。有的公司利用信息平台,宣传安全作业常识和机器维护保养知识,提供跨区作业信息等,深受用户好评。有的公司设立服务热线,安排专人转接电话,用电话指导用户排除故障,对用户不能排除的较大故障,速派服务人员到现场处理。如山东牟平农机公司成立了山东省第一家“客户服务中心”,开通了七部服务热线电话,每个用户都拥有“诚信服务一卡通”,配备了20多辆城乡免费送货车,服务人员占到职工的40%,每年用于售后服务的费用高达200多万元。

    体验式服务增加客户满意度。有不少公司尝试开展了农机体验式服务,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灵达农机公司开展了“新机具展示—试验示范—体验式营销—全程培训—后续服务”新模式。河北晋州冀丰农机有限公司每年对推出的新型机型都在试验田让农民进行体验,都得到用户的认可。开展体验式服务的目的,一是从用户的角度体验用户,践行企业服务理念;二是通过服务促进销售,提高农机的使用价值;三是便于兑现各种服务承诺,使企业品牌在用户中形成良好口碑。

    发挥优势,企业还积极开展各具特色活动。五征集团每年都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江苏四达公司每年春秋两季都在全国各地开展“赢心行动”优质服务月活动,开通绿色服务通道,由服务人员对用户提供产品技术咨询;湖南常德潇湘农机公司等开展星级维修网点创建活动,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