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农机托拉斯,敢问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2016-01-06

这些年农机行业出现一种奇特现象,即伴随着一个热词的出现,不少农机企业就开始围绕着它炒作不停。要论最新最炫的热词,莫过于“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了。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致力于打造全程机械化产品线似乎已成了大多数企业的必然选择,至少从最近的企业新闻通稿和年会口号上来看此言不虚。作为行业从业者的我们,很荣幸可以免费目睹一场又一场中国式的农机托拉斯扩张大戏。

只是,我们是否可以轻轻的自问:在这个明星与奇迹此起彼伏的时代,我们要不要入戏太深?“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到底是个啥东西?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细节,从而很难看清一些事物内在的本质?

当你用键盘在百度搜索栏里敲击“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后,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原来它并不是什么科学严谨的学术定义,甚至是很难找到一条很权威的词汇解释,所谓的“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其实更多是农机企业用于宣传的一种营销方式。

11.png

对于笔者来说,我是这样理解“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这一概念的。它并非一种实实在在的方案,而是社会和用户对农机产业的一种目标理想。我的另一个观点是,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不可能由一个企业能够完全实现的了,而是需要整个行业一起来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凡是自诩能够独立提供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的企业,似乎都是在收取我们的智商税。

我们要明白,经历上百年成长的农机跨国巨头们也不能说自己在农机产业里能够面面俱到。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做大不一定代表可以做专。在全世界成千上万种大大小小的农机具品类中,就算你的产品线再长,也不可能达到全领域覆盖的程度。即使是针对某一作物展开的全套产品线,也不可能在全程机械化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绝对优势的产品。

再从用户的角度去剖析。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土壤特点、不同的农田基础设施、不同的作物品种、不同的农艺要求,等等的不同还有很多,一个企业的产品线又怎么可能同时满足这么多的不同?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到底是一个药方包治百病还是应该望闻问切对症下药,相信这些年众多从零开始搞种植的企业用户,在大田的设备投资方面,都会有各种无奈与不堪的领悟。

一个农机企业要组建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的产品线,这无疑是痴人说梦。在此逻辑之上进行托拉斯式的扩张,并以此为卖点寻求竞争优势,更不见得是一件很理性的企业行为。我们都知道,跨国农机企业这些年一直都没有停止自己的收购行为,但其内在的逻辑动机绝对不只是为了要优化自身的产品线这么单纯,从产品线竞争的角度去分析,不但是抓不住本质的,更是会把结果总结成了原因。

22.jpg

随着农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一方面要求专业分工更加深入,另一方面则需要分工后的各专业领域能够良好协作。这就使得农业机械的各类产品越发展越丰富、越专业,个性化的机具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满足。这样一来,在整个农机行业中就不断的裂变出一个又一个的利基市场,正因为利基市场变多,所以让一些企业来追求长尾效益就成为了一种可能,正因为市场需要良好的协作,所以更加让一些企业愿意把产品线进行有益的组合与取舍。

无论农机企业采用何种方式拓宽其产品线,终极目的就是为了追逐长尾效益。但是,不是哪个企业都有本事能够把这条长尾榨出肥油的。对于中国的农机企业来说,我们有没有十足的专业技术积淀来一起应对多个利基市场,同时又有没有看清这种战略选择背后所要面对的巨大成本支出?行业竞争不可能是一种静态的概念竞争,面对今后动态的发展变化,我们的一些农机企业其实就像是一个长着大人身体的三岁孩子。

就像天龙八部里枯荣禅师的那一问:“倘若你再活一百年,一阳指能练到第几品?”。如果连自家的本事都没练好,那又何必觊觎别人的功夫呢?中国式的农机托拉斯,到底路在何方?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