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亨利·福特有句名言,“如果最初我问消费者他们要什么,那么我就会去寻找快马了。”言外之意,就是我们常说的快马和汽车的比喻,在消费者没有见到汽车之前,他们的需求就是一匹快马。然而,只有创造汽车才能引领消费者升级他们的需求,从快马的市场转向汽车的市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诺基亚手机如日中天的时候,iPhone来了, Android但诺基亚依然固守Symbian和手机物理按键,手机历史就此改写。实践证明,最优秀的产品是靠技术因素而非商业因素成功的。
王夫之说,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小白不建议离开实物验证而侈谈玄理,一起来看例证吧。目前的农机行业严重缺乏技术因素的洞见,而充斥商业因素的无序、无底线竞争。尤其民族农机工业,无洞见,无格局,但有暴虎冯河、前仆后继。我们以小麦机为例来透视行业竞争格局(如上图,长沙N98工业级制图),目前的主流产品有雷沃、中联、春雨、巨明、中收等产品,这些产品全部以新疆-2为蓝本,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横轴流模式下的喂入量已经号称7公斤,但车架底盘还在新疆-3的层级上。由于发动机马力的加大,前段喂入加快,但后部清选分离受到结构限制并未跟上,所以用户一直反馈有比较严重的跑粮、露粮现象。这就是国内企业技术因素的困境所在。然而,在这种困境下,国内企业并没有反思技术因素的本质,反而变本加厉的在商业因素上角力,最明显的就是过度促销政策,不亦乐乎的大打价格战。最后形成了雷沃一家独大的局面,尽管师出同门的中联企图取而代之,攻势猛烈,但终究收效甚微。然而,这都是国内企业的零和博弈,冤冤相报实非轻。石炭酸灌木是一种生长在沙漠中的高大树木,会分泌出一种有毒的油,杀死它附近生长的所有植被。在一个产业中,如果一个企业近乎独占和垄断,表面上看像是炭酸灌木一般威力巨大。实际上来看,扼杀的不仅仅是竞争对手,而是自身企业创新的DNA。
反过来,我们来看久保田在2014年秋季全国农机展上重磅推出的轮式单纵轴流谷物联合收割机。久保田PRO100相对于传统切流+横轴流产品的优势如何,我们暂以霸主雷沃为例。单点来看,外形长度5900mm,GE25(4LZ-25)5800mm最接近;宽度2850mm, GE40(4LZ-40)2800mm最接近;高度3350mm,GE50(4LZ-50)3420mm最接近;发动机马力100,GE40系列102马力最接近。简而言之,久保田PRO100利用切流+横轴流的2.5公斤级别的长度,4.0公斤级别的宽度,5.0公斤级别的高度,4.0公斤级别的发动机马力,成功实现了5公斤作业标准。也就是说,在5.0公斤的级别上,单纵轴流比切流+横轴流具备更小尺寸的外形、更低马力段的消耗。经粗略计算,在5.0公斤级别上,雷沃GE50系列的外形尺寸是久保田PRO100的1.59倍,发动机马力是1.26倍。另外,还有久保田的静液压驱动,高可靠性,都是产品的杀着。不得不说,在技术因素的PK上,久保田PRO100完胜。
一个企业的成功,除却技术因素的把握,还应具备较好的用户体验感,这个体验最重要的即为用户收益模式。以小麦机为例,跨区作业的效益下滑较快,究其原因,区域保有量逐渐上升到饱和状态,区域之间的保有量不对称局面逐渐式微,升级换代成为需求主力。2015年5月份,《用互联网思维透视中原玉米籽粒直收的颠覆模式》一文指出:在古代,商就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就是开一个店铺有固定地址卖东西的人,这叫做"行商坐贾"(源自百度百科)。这个解释没有讲到根本,商赚的是空间钱,贾赚的是时间钱,这才是根本。我们要以“行商坐贾”的角度来看待跨区作业,小麦机的跨区作业就属于“行商”,收了南方收北方,赚的是空间钱。但如果能够实现小麦、玉米的联合收获,在一个地方可以收两个季节的粮食作物,赚的是时间钱,这就是“坐贾”,如上图所示(感谢长沙N98工业设计制图)。也就是说,随着跨区作业效益的快速下滑,小麦机用户亟需更好的收益方案来提升对产品的购买需求。那么,像久保田PRO100代表的小型单轴流轮式机能够实现小麦和玉米籽粒的收获,也就是说能够从原本的空间变换转为时间变换,行商时代将要结束,坐贾时代需要开启。即使这类产品有相对较高的整机价格(因为价值上升而导致必要的价格上升),丝毫不影响用户的购机选择。
基于技术因素和用户收益的洞见,久保田推出了PRO100产品,这已经是2014年秋季展的事情了。既然单轴流小麦机是大势所趋,国内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小白曾在2015年秋季展前预测国内企业集中推出单纵轴流产品跟进久保田的产品策略。但是,预测失败,国内企业集体跳票。据了解,雷沃、春雨、中收、中联等企业虽然都在全力跟进,一年的拷贝、抄袭时间结束,各品牌能够完成作业的不多。貌似雷沃的GM70结构尚为客观,也完成了初步试验,期待能够在对战久保田PRO100升级版上不负众望。如下图所示,久保田已经改变以688单兵作战的局面,变为688打头阵,988、PRO100、半喂入齐上阵的打法,在产品重心分配上颇有看点,值得思考。
然而,久保田只是农机行业的一角,还有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道依茨法尔、爱科、克拉斯等巨头压阵。五大巨鳄已经完成了中国建厂、合并,尤其强鹿三板斧,灭掉了佳联、铁牛、奔野品牌,更值得关注和研究。西方的农机巨头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做自己最擅长的”战略模式,小白命名为“两级模式”:高端产品自身具备,低端业务依托本土。也就是说,在供给侧,他们提供高端产品,垄断性的满足了中国的高端农机需求。他们把自己的高端产品推广到特殊的目标市场(兵团、农垦是典型),而在蓬勃发展的低端市场(长尾理论),稳健的推进本土产品。以收获机械为例,五大巨头依然专注于大喂入量的籽粒收获机械,而且并没有开发“缩小版”产品来开拓中国市场,而面对低端的产品需求,克拉斯并购金亿,爱科并购大丰,从而具备了小麦机、玉米摘棒机的本土产品线。外资巨头通过两级模式,怡然自得的静候中国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重大拐点,他们的“片面抗战路线”,正是深刻把握了企业战略的精髓。实事求是的说,与其说国外巨头看重了本土企业的市场基础,不如说是国外巨头更加清晰的选择了在中国市场的掘金战略。更需要关注的是,这种两级模式并不交互,外资品牌并没有把技术交付中国本土企业,CKD模式明显:CKD(Completely Knock Down)是贸易专用名词,指全散装件CKD是以全散件形式作为进口整车车型的一种专有名词术语,在当地生产的零部件以较低的关税和较低的工资,利用当地劳动力组装成整车。
试问,民族农机企业的洞见在哪里?有的企业闭塞眼睛捉麻雀,根本不研究行业发展,结果要么是守护着夕阳产业的余晖优哉游哉,要么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有的企业,又过分把目光集中在竞争对手身上,处处跟随打补丁,从来不升级系统,依托价格战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两种局面最终都要落后挨打,不要谈与外资品牌同台竞技,你连别人台在哪里都不知道,怎么同台?知耻后勇,不战何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