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春茶生产已近尾声。据调度,今年春茶生产呈现规模增速放缓、结构调整优化、增产增收的良好局面,逐步由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据统计,今年16个茶叶主产省春茶面积4385万亩,同比增加88万亩,增幅2%;面积增幅连续两年下降,分别比2015年和2014年下降1.4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其中,贵州、云南、湖北等3省茶园面积较大,分别达到693万亩、602万亩、507万亩。今年春茶面积增幅大于5%的只有江西、山东、陕西3个省,分别比2015年、2014年减少3个省和4个省。
今年春茶平均价格194元/斤,同比略增。全国春季干毛茶总产量达到110.7万吨,同比增加7.7万吨、增幅7.5%。今年全国春茶干毛茶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074.8亿元。
下一步,农业部将着力稳定茶园面积,大力推进标准园创建、“三品”提升行动和老茶园改造,大面积推广无性系良种、绿色防控技术、机械化采收,加大知名大品牌创建力度,努力实现提质增效,促进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观察
茶叶机械化 ,机艺融合是王道
“新叶长得快,一两天之间就老了,不及时采摘的话,茶叶会变差,价格自然下跌得厉害,到最后就成了没有价值的大叶子。”这是采茶期间,茶农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留守村里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妇女儿童。每年采茶季节,茶叶主产区经常闹起“用工荒”。采茶工不仅“紧缺”,更是贵得惊人,一天两三百元都很难请到技术好的采茶工,这让很多茶叶示范园区的负责人苦恼。茶叶机械化到了必须加快推进的时候了。
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机艺融合是关键。其次,还需要落实机具扶持政策。虽然当前农机补贴政策对茶叶生产机械化有所限制和影响,但从长远看,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应有较好预期。各地可确定的非通用类补贴机具尽量适应茶叶生产生产需要,将茶叶机械,尤其是采茶机予以补贴。
加强茶叶机械研发是重要一环。目前,我国真正应用的采茶机并不多,而且因为各地差异较大,采茶机的研发也面临较大难题。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应该积极引导茶叶机械制造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强科技含量高、连续作业程度高的茶叶机械的研发力度,生产制造多种类型的茶叶机械。
推进茶叶生产的机艺融合是重中之重。联合开展茶叶机械技术和茶叶生产技术标准制定工作。要适应茶产业提档升级的紧迫需要,联合制定产业生产技术标准,改变茶叶机械质量参差不齐、科技含量低、热能利用低等一系列问题;加强茶叶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促进茶叶产业规模经营。大力发展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培育茶叶机械化生产队伍,提升茶叶机械化生产服务能力。
在茶叶机械化中,采茶环节应该重点寻求突破。机械化制茶与手工制茶相比,可提高工效几十倍,机械化的运用可有效减少茶农的劳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但据了解,要实现采茶机械化操作,就要培育无性系茶树,这些良种大多是从福建、日本等地引进的,由于它发芽时间一致,长出的鲜叶整齐,便于机器采摘。现有的茶园如果全部改种无性系茶树并实现机械化采摘,产值可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