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国二国三国四,看了不会再犯迷糊

发布时间:2016-08-18

国二升国三是今年农机行业最热的话题,环保部大气管理司机动车环境管理处高杰近日在2016中国农机零部件行业峰会上表示,发布并实施新生产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标准缘于空气质量达标压力。2015年,我国78.4%的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年均值不达标。上海、广东等东部地区环境监测结果显示,臭氧超标日数和小时数日渐增多。据测算,截至2012年底,非道路移动源排放四项污染物合计约1150万吨,重点源为农业机械、工业机械及船舶,而世界卫生组织则在2011年就将柴油机尾气提升至“确定致癌”级别。未来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行业仍将有较大的发展,因此,未来排放增长不容忽视。

与汽车相比,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标准实施远远滞后,导致其发动机普遍具有技术水平低、燃油消耗高、排放污染大等特点。为此,国家在2016年1月1日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明确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的企业有关责任,加大监管力度,要求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超过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这也意味着农机国二升国三是必然要求。

高杰表示,国二到国三阶段,主要加严NOx和THC的控制要求,CO的限值没变,小于37kW柴油机的PM限值相对于第二阶段19kW到37kW之间的限值加严了12.5%。而NOx和THC根据功率段,分别加严了21%到43%。国三到国四阶段,对37 kW以上的柴油机,主要加严了PM排放限值,加严幅度在90%以上。从减排技术上,第三阶段主要是机内净化为主,从国三提高到国四阶段,其排放水平已经与机动车的国四相当,必须采用SCR、DPF等后处理系统,以机外净化措施为主。

每一次排放标准的升级都意味着发动机技术的升级,这对发动机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国二发动机一般采用机械泵供油,国三发动机则要用共轨系统供油;国二发动机可以没有增压器和中冷器,国三发动机一定要有增压器和中冷器。到了国四,其可行的技术措施则应该是电控泵+DPF(或无)、电控泵+DPF(或SCR)、电控泵+DPF(或SCR)、电控泵+ SCR,这对发动机企业提出了技术上的要求。同时,由于部分主机生产企业在电器化技术方面力量比较薄弱,在技术支撑方面将会更多地依赖发动机厂家。

针对行业内一直诟病的柴油质量问题,高杰也表示,环保部将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加强排放监督管理,推出清洁柴油计划,确保燃油品质。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