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新疆北疆地区棉花机械化采摘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随着国家储备棉停收,棉花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棉花质量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同时新疆棉花种植面积连续两年调减,对机采棉市场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出现了采棉机过剩、机采棉质量下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新疆农机流通协会近期组织了专项调研,走访了玛纳斯、沙湾、乌苏等北疆主要产棉区的农机管理部门、农机合作社和机手、棉农。
种植模式改变采棉机保有量增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区推广机采棉模式种植主要集中在北疆乌苏、沙湾、玛纳斯、呼图壁四个县。玛纳斯县是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商品棉基地县,自2010年起大规模推广机采棉种植模式,2015年采用机采棉种植模式的棉田为55万亩。沙湾县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近几年棉花种植面积都在150万亩左右,机采棉种植面积从2013年100万亩发展到2015年的150万亩,目前已基本实现了机采棉种植模式。乌苏市是新疆自治区优质棉种籽基地,近几年棉花种植面积在120万亩左右,机采棉种植面积从2013年的30万亩发展到2015年的105万亩。此三县市机采棉面积总和从2013的190万亩发展至2015年的310万亩,年均增长率为27%。
自几年前开始,新疆出现拾花工“用工荒”,人工拾花成本上涨。机采棉相对于人工采棉而言优势明显,可大大减少用工量,解决采棉用工瓶颈,降低棉花生产成本。因此,沙湾、玛纳斯、乌苏等地棉农将目光投向采棉机。2013年至2015年三年间,玛纳斯县采棉机保有量从36台增加至78台;沙湾县从127台增加至224台;乌苏市从6台猛增至102台。三县市注册登记采棉机总和169台发展至404台,另外兵团个人采棉机跨区作业的还有约400台,因此2015年三县市实际作业采棉机约800台。
2013年至2015年三年间,从棉花机械化采收面积来看,玛纳斯县由21万亩扩展至40万亩;沙湾县由45万亩扩展至140万亩;乌苏市由15万亩扩展至30万亩。三县市棉花机械化采收面积总和由81万亩提高至210万亩,年均增长率达61%。从棉花机械化采收价格来看,玛纳斯县、沙湾县和乌苏市分别由160元/亩、150元/亩和250元/亩降低至110元/亩。
供求失衡机采棉质量待提升
近年来,在上述三县市作业的采棉机数量年均增长率为机采棉种植面积年均增长率的近2倍。在三县市注册登记采棉机增加和兵团个人采棉机跨区作业的双重影响下,三县市单台采棉机平均作业面积由2013年的5000亩下降至2015年的2500亩。
新疆棉花种植面积连续三年调减,机采棉种植面积及棉花机械化作业面积的增长空间几乎不存在。由此来看,采棉机供求失衡在未来几年仍然将会存在。
另一方面,在国内外棉价倒挂、棉花储备库存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国家启动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价格再次由市场决定,棉花质量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机采棉集中采收,棉花质量的一致性高,2015年度北疆机采棉的销售进度明显快于手摘棉。但我国棉花品级主要是依据外观来定,轧花厂必须增加清理次数及力度才能使皮棉达到较好的外观。使用机采棉增加了清理成本,由此轧花厂对其压级压价,影响到棉农对棉花机械化作业的态度,进而影响了机采棉作业价格。
在作业量和作业价格大幅下降的双重压力下,采棉机用户盈利能力自然大幅下降。通过对30份有效问卷分析得出,自主购机农户有26人,合作购机代表有4人,自主购机农户占采棉机用户的86.7%。对于贷款购机的用户,若按照6行采棉机计算,当每年作业量达6000亩,机采价格保持在140元/亩,才能基本实现收支平衡,保障在5年内还完贷款。采棉机用户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中坚力量,既是新疆农业机械化的受益者,也是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如果采棉机用户无法持续经营,无疑将对新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供给侧改革是机采棉市场出路
表面看来,北疆机采棉市场面临着采棉机保有量高和棉花机械化作业面积不足的矛盾。其实,北疆采棉机“过剩”,但对于全疆而言,淘汰部分性能较差的采棉机后并不过剩,甚至还有不足。北疆采棉机可向南疆等棉花机械化作业薄弱区域转移。建议主管部门制定政策,鼓励棉花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的南疆棉花种植区域创造机械化作业条件。
采棉机市场供给存在问题,其它农机也有重蹈覆辙的可能。因此主管部门应实施农机供给侧控制,对现有农机进行评估,适时调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维持区域作业面积与农机供给结构的总体平衡。
主管部门还应加大机采棉配套农艺技术推广,提升机采棉质量。建议出台政策,推广先进机采棉配套农艺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方式、化肥运筹、化调、打埂、脱叶催熟、采收等环节,建立机采棉棉田管理作业规范,从源头上保证棉花机械化采收作业条件,从而提高机采棉质量。同时,应制定机采棉的收购和加工标准,严格区分机采棉等级标准,使机采棉的评级定价有依据,让棉农利益得到保障。
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今后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力量。针对机采作业恶性价格竞争问题,可以考虑将棉花机采作业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以机采面积和机采交售量为标准实施补贴,确保机采面积与采棉机数量的平衡,保障新型棉花生产经营主体的经营持续稳定。农业补贴也可优先向棉花专业合作社倾斜,在棉花种植合作社基础上建设农机合作社,培育新型棉花生产经营主体,优先补贴,累加补贴,促进棉花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还可考虑以现有农机合作社为基础,政府牵头,企业参与,组建地方棉花机采公司,实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运营,为用户提供棉花等农作物全程配套的标准化服务,推动地方棉花全程机械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