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摘自《农机市场》2017年2月刊
作者 张真
当您看到这篇文章时,大自然的冬季已近尾声,然而对玉米机厂家而言,春天仍遥不可及。
笔者统计了黄淮海H省农机购置补贴系统内近三年的玉米收获机补贴台数,为28233台。该省2015年玉米种植面积为5016万亩。如不考虑已购未补、跨区作业和机型差异,每台玉米机的年均作业面积为1777亩。该省农户购买的玉米机以三行为主,占比51%,三行机销售均价为14万元,补贴为3.8万元,用户实际付出成本约为10万元。据了解,该省玉米机收价格约为每亩60元,刨去雇佣机手、柴油、损耗等费用,亩均净收益约为30元。理论情况下,黄淮海地区养玉米机的投资回报还算可以,大概是两年回本。但是,考虑到目前各玉米机品牌的质量,两年间会发生的大小毛病,两年后机器的残值还能有多少,都未在上述推算中考虑到。
笔者又对H省和蒙西B市2016年补贴系统玉米机数据进行了分析,感觉玉米机市场正处在“春秋时代”向“战国时代”转型的关口,市场进入中集中寡占阶段。在笔者统计截止日,H省玉米机补贴台数为8949台,共有70个品牌实现补贴,其中补贴台数在30台以下的有31个品牌,行业前四名份额集中度为40%;B市玉米机补贴台数为150台,共有15个品牌实现补贴,其中补贴台数在10台以下的有11个品牌,行业前四名份额集中度为72%。笔者估计,上述年补贴台数在中位数以下的那些品牌,很可能撑不到年底,如果再抱不上大腿的话。这对玉米机行业和领先品牌来讲,无疑是坏消息中的好消息,市场洗牌,大浪淘沙,就看谁夺肉的本事大了。另外,玉米机购机主体年轻化、组织化趋势明显。以B市为例,从购机主体的年龄分布看,70后(37-46岁)已成为购买农机的主力军,占比约32%,60后次之,80后继之,甚至还有2名90后“小鲜肉”买了玉米机。还有,农机合作社的购机占比已达16%,且合作社的社均购买台数远超散户。此情况在H省也差不多,从购机均价看,合作社为15万元,高于散户的13万元,显示出组织用户对品牌和服务更加看重。
说到这里,您对2017年的玉米机市场还有信心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