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机械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发布时间:2017-03-25

编者按:

我国蔬菜种植面积达3 亿多亩,从国内看,在种植业中的种植面积仅次于粮食,属于第二位;从国际看,产量占世界总产量40%以上。与其地位不相称的是,我国蔬菜机械化程度很低,大概只有20%左右,距离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差距非常大。

我国蔬菜机械化目前存在众多难题,主要表现在蔬菜农艺复杂,农机研制难;蔬菜种植规模小,农机作业难;农机农艺容易脱节,农机配套难;且农机装备技术的储备较少。这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和产业,需要研发、生产、销售、推广、运用等方面共同努力。

中国蔬菜协会 陈永生

目前蔬菜机械化水平起步晚,机械化水平低,也就是最近三四年,北京、江苏才开始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不过相应的制约因素非常多。

一是来自作物本身的因素。蔬菜种类太多,同一种类的蔬菜在各地种植的差异性非常大,种植制度的不规范极大地影响了蔬菜机械化的研发和推广。

二是来自于条件。田块面积比较小,大棚空间也比较小,机器很难调头。

三是来自对蔬菜机械化的认识。相对于粮食作物,蔬菜的关注度还不够高,特别是有关部门重视品种、栽培技术,重视设施,温室建起来,但缺乏作业机械,对于装备方面的重视不够。

四是来自于机制。装备研发研究和生产的单位之间融合不够,各干各的。一些设备在湖北在这个基地可以用,但是在另外一个地方便不能用,厂家之间的设备也根本不能进行很好的配套。

在农机和农艺融合方面我们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概括来说是要有经济适用的装备技术支撑、完备先进的园区规划建设、方便作业的棚室设施结构、简化规范的栽培农艺要求、因地制宜的机具选型配置、完整统一的作业质量要求。

江苏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 马拯胞

江苏设施蔬菜农业机械化发展仍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制约因素。

首先,高效设施产业机械化生产发展不够平衡,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高效设施农业机械比较欠缺。供给方面,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企业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很多机具在引进和研发终端没有注意到上下游的衔接,机具在实际使用中还有很多问题。

其次,近年来江苏很多地区以项目形式购买了不少国外的先进机械,却不能大幅度推广。机具的种类尚不足够,江苏设施蔬菜品种多,农地状况千差万别,有时候几万块钱买回来的机具只能种一亩两亩,制约了蔬菜集约化发展。

再次,农机与农业设施、农艺融合不够。一是农业设施与农机结合问题。二是农艺需求与现有机具作业条件的结合问题。三是农艺要求与农机作业效率相结合的问题。四是农艺要求与农机作业性能相结合的问题。

最后,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模式创新不够,力度不大。对装备的需求方面,应注重整体性与专一性的统一,以及重视农机农艺结合。希望生产企业之间加强合作,行业主管部门尽快出台标准,满足我国蔬菜机械化的欠缺。

吉峰农机集团 李超

在我国,蔬菜机械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推广道路是曲折的。我国蔬菜种类多,各地的气候、种子差异都非常大,很难实现机械化规模生产。现有蔬菜机械和农艺结合不够,令蔬菜全程机械化发展更显艰难。现在国内市场上蔬菜机械非常少,可选择部分机械也非常少,农机和农艺结合度非常低,而且从商业价值看任何单一品种的蔬菜机械也很难生产,无法满足100 多种蔬菜的全程机械化。田块较散、用户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较高,从国外引进机械的成本也很高……方方面面都影响着推进蔬菜机械化的进程。然而,尽管蔬菜机械化仍路途遥远,但是我们仍然拥有很好的发展机遇。

目前国民饮食结构中的粮食比例在下降,蔬菜比例在增加。土地流转也促使规模化、专业化种子园区农场越来越多。老龄化进程加快,劳动力减少……种种因素都显示了蔬菜机械化的良好前景。

作为农机流通环节来讲,应该注重提供蔬菜生产的整体解决方案,而不是出售某一环节的单一产品。吉峰利用全球性采购平台,发挥流通企业的优势,力争使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兼顾实用性和经济性;对试验示范和相关技术进行统一的改进,联合当地科研院所的农艺、种子等方面专家进行一起研讨促进;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推进重要品种蔬菜的农机农艺标准化,然后结合国内外优势产品做出解决方案,并进行棚内和大田两个标准化的示范试验。蔬菜全程机械化,要为用户带来整体解决方案,提升整体收益,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够长久。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