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机市场等待无期有感

发布时间:2017-04-28

农机人都知道:四、五月份是每年的农机旺季,就算再淡,这个季节总会给农机人带来些许期望,带来一点收获。殊不知,今年我们苦苦的等待,却等到的是一种说不出口的失望。企盼与等待成了农机人的无奈选择,一个“淡”字就概括了整个农机市场的大局。

近日,笔者很是阅读了一些关于农机市场现状的文章,其中的观点也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笔者经历了市场经济转型的各个阶段,同行、道友无论是在不同时期掉进机窝还是跳出机窝,但笔者始终没能走出机窝,对此我始终认为:顺势扩张与逆势求全有本质上的区别。2017年农机市场启动难,难启动,从企昐、等待、失望中度过了黄金三月和四月的高潮期,至今还没有发现同行高手能打破这个僵局。近期不断接到一些行家里手、同行们的来电,双方寒暄后很快就会切换到目前农机市场现状,畅谈交流一些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一、全线崩溃

农机人习惯了热闹喧腾、激烈角逐的竞争,当农机市场全线崩溃时,反而觉得沉闷了许多,无论是品牌机还是杂牌机,都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厂家的催压政策失灵,价格政策的不断下调,放库存,争市场,少了当年的傲气与霸道。商家的灵活性,拼价竞争,相互拆台,花样百出,一、二级代理商原本相互“合作”现却成了竞争对手,一级总代理企图利用二级商的市场,又不择手段地去降价竞争。然而,无论竞争釆用何种手段,甚至惯用的赊账经营,也难以让市场回暖。具体的表现在:

1、农机市场无人问津成了大家的共同焦点。有同行说,“用枪都打不到一个用户”,这一点还真不算夸张形容。那么,人真的去哪了?用淮阴王越总的话说:“农机十年黄金期过了,农机市场饱和了,农民靠租田谋生了,土地流转种粮大户欠债弃田走人了,所以农机市场看不到人实属正常”。

2、粮食不值线了,种田成本高了,农民亏本了。农业、农机补贴资金真正扶持力度小了,加之扶持政策的不到位,尤其是农业补贴,腐败下沉到乡镇农林中心主任一级,前赴后继地被抓,没被抓的鼠辈仍在想方设法地侵占补贴资金。?贴款很难全额、及时地发放到真实的农民手中。政府官员借土地流转之风,借名租田,种地成了新一轮官员的第二产业,让他们投入买农机就是痴人说梦。农机市场客户群体改变了,用户没了这就是现实。

3、补贴政策不断缩水,起不到刺激市场的功效,补与不补没有区别。更为重要的是,补贴资金兑现难,早己成了习惯。农机人的“奴性“养成了政府职能部门的不规范操作。农机人的不规范行为,成了政府职能部门重点工作和生存理由。而政府职能部门不作为,乱作为,从层层设卡剥皮到被查被抓,又因无利不起早而赖政,却又无人问津监督。

二、挣扎求存

我们不妨改用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高育良书记的一句台词,“人人都说神仙好,农机市场动不了”。农机市场的品牌也罢,高手也好,谁主沉浮真的很难说。过去营销专家培训时,发明了一套又一套的营销策略,为何现实中都不管用了?

我相信即使是营销策划高手马云先生,面对如今的农机市场也会束手无策,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的买卖人。因此,农机厂商的挣扎求存表现得淋漓尽致。具体表现在:

1、促销活动一个接着一个,成了时下混吃混喝的挡箭牌,促销没有想要的效果。说句实话什么手段都不管用,谈服务吧,好像太俗套没感觉;谈质量吧,用户体验比我们代理商更深刻;谈价格呢,一个代理商一个价格,使用户失去了对明码标价的信任度,卖场从一千一千的还价变成一万一万的让利。这些,是我们厂商没了挣扎求存的底线?还是用户串价成为时尚和手段?抑或代理商相互砸价成了不是办法的办法?

2、厂家价格尚有多大水份?代理商还有多大利润空间?俗话说的好,“买的没得卖的精”。这句话不无道理,老农机人很清楚囯产水稻机在2004年前没有补贴政策的前提下,一台水稻机也就6万元左右,代理商也只有800~1500的毛利。现如今,水稻机价格基本稳定在十万左右。补贴给谁带来了暴利无关紧要,农机生产企业、流通领域都有了上市公司,这一点不能不说明农机人的伟大。但我更相信农机上市公司,他们目前的日子会更加煎熬,膨胀后的企业,不成熟的顺势扩张导致他们今天的败象,完全符合市场规律。即使拿100亿的贷款规模,企图成就他们的农机事业,我相信也不会维持三年。他们成了“有用不完的钱,还不完的债”的农机达人。

3、扩大经营规模能否成功平稳过渡困难期?顺势扩张与逆势求全的风险有多大?笔者认为:收缩臂力等待重拳出击是智者,没有臂力出击不是伤筋就是折骨。当下农机市场是不以农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更不是凭空想象、单纯地靠雄心壮志、文人墨客鼓与吹而可以改变现实状态的。鼓与吹是政客们忽悠百姓的习俗,面对现实我们应当除了提高防范意识之外,还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精控库存,缩小经营范围,而不是盲目扩张求全。至于有”专家”倡导的形成新的产业链,实现农机、农资经营一体化,尚需谨慎而为,农机经营惨淡,农资赊账经营血本无归的更是惨烈。注重身边人,关心身边事,是正常人的生存法则。

三、难上青天

农机人的事业,不是如日中天,而是难上青天。有道友会说:老童没事就会瞎说,传递一些负能量,农机市场暂时的困扰没有那么玄乎。笔者认为:

1、客户群体变了,市场随之而变符合现实。过去的农机散户改行了,农机合作社三分之二是空壳子,粮食不值钱种田人也纷纷改行,耕读二字不再是教育后人的唯一定律,消失了散户,新的客户群体尚未形成,这就是市场难上青天的理由之一。

2、用户没钱是事实。粮食不值钱、种粮大户田底费交不起,农机户耕作的费用不能及时结算,甚至泡汤血本无归,成为新形势下、种田难、耕种难、要钱讨债更加难。也许这就是农机生意难做,难上青天的理由之二。

3、拼血本瞎砸价,成为时下农机人挣扎求存的唯一见效手段。大家都清楚价格战愈演愈烈,也就证明大家都在挣扎中求存,农机人的最大能耐就是行业竞争,用户的最大本事就是串户压价,生产企业的最大能量就是节本增效。农机人的痛来自于行业,来自于对手,来自于乱营。用年轻人时尚的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也许这就是难上青天的理由之三。

至于当下农机人如何面对市场,面对生存,面对各种各样的竞争,笔者认为:杜绝盲目扩张求全,杜绝赊账经营,杜绝无计划进货,严控库存以静制动,守护得住寂寞就是金山银山,盲动会死得更快更惨。当你资金链断裂后,厂家不会再把你当回事,银行不会雪中送炭,亲朋好友也会害怕。所以,我期待农机人什么时候能够领悟到抱团取暖,有温州人的团结精神,行业规范了的那天,就是我们农机人的春天。

以上观点是笔者对当下农机市场的一点粗浅认识,不一定符合同行们的口味,仅供参考,敬请批评指正。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