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开局之年,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全国农业结构调整有序展开,农业绿色发展大步迈进,现代农业建设对农机化的要求更加迫切,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农机化事业稳步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十三五”规划总体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农业部以玉米为重点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出台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意见,调减了“镰刀弯”等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扩大了粮豆轮作和粮改饲试点范围;以生猪和草食畜牧业为重点推进了畜牧业结构调整;召开了奶业振兴大会,要以中国奶业20强为龙头引领奶业振兴;推进了渔业结构调整,出台了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指导意见,调整了养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突出了优质安全,调优了品质结构;加强了农产品品牌建设。
2016年畜牧机械化在产业规模、装备体系、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畜牧业健康发展、牧民就业与增收、生态良性循环提供了保障,创造了条件。为适应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要求,中国农机化协会成立了中国农机化协会畜牧分会,开展系列调研组织工作,组织了系列活动,推动先进适用的成套工程装备、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装备技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政策带动与需求拉动的双重推动下,2016年农机总动力增长2.4%,达11.44亿千瓦,同比大中拖、联合收获机、插秧机、烘干机保有量增幅分别达到7.4%、8.2%、6.0%、19.5%,新增秸秆还田离田、固液分离、残膜回收等绿色环保机具18万台(套),装备结构持续优化。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65%-66%,比“十二五”末期增长2-3个百分点。照此速度,在“十三五”末期,可出色完成规划中提出的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的目标。全国首批28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工作也已取得明显成效。各项农机作业量稳中有升,丘陵山区机械化加快推进。从全国来看,一些节能环保的装备和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使用,如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精准施药、配方定位施肥、秸秆还田收贮、残膜回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粪便处理等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情况超出预期。
2016年农机装备制造业积极应对排放标准升级的新要求,多缸柴油机国二到国三转换顺利。农机产品供给质量进一步提升,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内企业陆续推出大马力、智能化、高性能拖拉机。烘干机、秸秆捡拾收集打捆机、青饲料收获机等得到用户欢迎。
2016年主要农机产品产量有升有降,拖拉机和收获机等继续下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年生产大型拖拉机62979台,下降18.92% ;生产中拖566914台,下降6.59% ;生产小拖1355299台,下降2.85;玉米收获机生产95033台,下降24.17%,背负式玉米机基本退出市场;饲料收获机械产量增长5.02%。
经济下行压力影响, 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4516.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8%,增速进一步下滑,比全国机械行业收入增速低1.64个百分点;收入和利润增速均呈现乏力态势,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5.24亿元,增幅仅为1.39%,比全国机械行业利润增速低4.15个百分点。达到十年来的谷底,创近十年最低纪录。
2016年,农机企业投资继续下滑,农机行业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70.19亿元,同比增长仅有2.44%,大大低于前几年。国家预算资金投入9.77亿元,同比增长了51.37%,政府对农机工业的资金支持持续增长。2016年国家发改委对动力换挡拖拉机、采棉机、高含水率玉米籽粒收获机等项目给予了较大支持。
2016年农机市场环境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农机消费用户从2012年峰值的361万人下降到2016年的214万人;农机消费数量从2013年峰值的622万台套,下降到2016年的281万台套;农机产品单价从2013年的最低值6800元/台,上升到2016年的2.8万元/台;20%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消费了60%的农机产品,农机用户已普遍使用智能手机,随时获取信息。2016年,部分地区农机市场表现低迷,销售不旺;玉米收获机等产品销量大幅下滑;个别农机企业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行业在结构调整中遇到新的问题。
宏观经济“三期叠加”的效应在农机装备制造和流通业显现,投资回报率迅速下降,农业经营主体购买意愿和购买力保持低位,行业整体进入低潮曲线。预计全年增幅或将在7%左右。今后一个时期,个位数增长或将成为新常态。
此前,中国农机工业协会行业工作部对外发布行业2016年运行情况简报。数据显示,2016年农机工业增加值增速7.7%,比上年下降0.7%,增速下滑明显。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4516.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8%,比全国机械行业收入增速低1.6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5.24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51亿元,增幅仅为1.39%,比全国机械行业利润增速低4.15个百分点。农机工业2016年收入和利润增速均呈现乏力态势,达到了十年来的谷底。
2016年主要农机产品的产量有升有降,拖拉机和收获机等继续下降,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有大的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年生产大型拖拉机62979台,下降18.92% ;生产中拖566914台,下降6.59% ;生产小拖1355299台,下降2.85%;玉米收获机生产95033台,下降24.17%;饲料收获机械产量增长5.02%;零部件产量增长6.26%;农副食品加工机械产量增长11.98%。
2016年新产品对稳定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粮食烘干机生产1.4万台,增长超过30%;压捆机产值增长11.60%;青贮饲料收获机等增长也比较快。
据统计,行业骨干企业拖拉机产量折合标准台数下降9.0%。其中小四轮拖拉机产量下降15.58%;手扶拖拉机产量下降16.55%;大中拖产量下降7.25%。拖拉机产量下降的同时,马力段进一步上升,增长最快的依然是大马力拖拉机,2016年150马力大型拖拉机增速最快,为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行业骨干企业自走轮式谷物收获机生产4.6万台,比上年减少了11.12%。2016年7公斤喂入量的横轴流谷物收获机一枝独秀,增速超过300%。一是轮式谷物收获机产业集中度非常高,集中在5家企业,他们产品结构的调整成效大;二是7公斤的小麦机产品升级工作扎实,投入市场就受到用户的欢迎,迅速成为麦收的主力机型。
玉米联合收获机2016年呈现断崖式的下跌。2016年骨干企业生产玉米机4.1万台,下降了43.54%,销售玉米联合收获机5.9万台,同比下降了13.78%。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基本退出市场。
水田机械产量有比较明显的增长。2016年骨干企业生产履带式水稻收获机10.56万台,增长29.58%。适应南方丘陵山区的小型水稻收获机出现比较快的增长。由于水稻秸秆处理的需求和用户的变化,2016年半喂入式水稻收获机也有明显的增长,产量同比增加了79.83%。水稻插秧机生产6万台,比上年增长了11%。
2016年农机工业出口交货值293.32亿元,与上一年度持平。行业骨干企业全年出口大中型拖拉机18928多台,同比下滑了12.54%,其中出口拖拉机最多的企业是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农机企业投资继续下滑,一方面反映出行业处于下行低速发展阶段,一方面也反映出企业的投资更加谨慎,将资金更多的用于设备升级、制造能力提升。行业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70.19亿元,同比增长仅有2.44%,大大低于前几年。但国家预算资金投9.77亿元,同比增长了51.37%,政府对农机工业的资金支持持续增长。2016年国家发改委对动力换挡拖拉机、采棉机、高含水率玉米籽粒收获机等项目给予了比较大的支持。
2016年有些地区农机市场表现低迷,销售不旺;玉米收获机等产品销量大幅下滑;个别农机企业资金链断裂,无法为继,行业在结构调整中遇到新的问题。但是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势所趋,只有依靠机械化才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国际竞争能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强力推进将为农机工业持续稳步发展提供机遇和支撑,我们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