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宏靖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从事9年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多次主持省开发办项目,并多次获得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辽宁农业科技贡献”一等奖。
在辽宁参与植保无人机市场和作业的企业越来越多,植保无人机从概念到现实虽然短短几年,但是发展十分迅猛,大量企业投入资金希望分而食之分享植保的“蛋糕”,但是纵观无人机企业,其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经营理念模糊不清,终端用户更是存在选择上的难题,在此分享一下我对辽宁植保无人机的了解。
①植保无人机企业关心的问题
1.1辽宁省无人机市场如何
首先就水稻植保来说,机械化植保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的薄弱关键,现在植保的方式大概有3种,人力背负式喷药机、喷杆喷雾机和无人植保机。背负式喷药机容易引发打药人中毒,而且作业环境恶劣,在当下农村劳动力紧缺的情况下,没人愿意从事廉价的喷雾工作。喷杆喷雾机作业,若是在激光平地作业过的水田地里工作会减少压苗量,若是小田块增加转弯,会压到更多水稻苗,农民也存在接收问题。而无人机作业不仅可以减少中毒事故发生,而且不伤苗,劳动强度低。
其次,省内的无人机企业有很多,沈阳本地和盘锦无人机工业园都有企业生产,放眼全国无人机企业就更是数量庞大。很多企业是具备航空技术,从事遥感、电力架线、高空摄影等,将自己的机器加上药箱和喷雾系统,跨行业搞农业植保飞防,对植保一无所知,对作物农艺知识不了解,对飞防药物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作业时,农民自己定喷什么药物,飞防服务需要给农民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和建议,想通过无人机飞防植保赚钱,企业是需要知识“深耕”的。
植保无人机企业在辽宁省的运行模式可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就是大疆无人机模式,主要是找代理商及分销商压货,门槛不高,这样的运营模式为植保无人机企业有效解决回款问题。第二种就是以极飞为代表的服务模式,并不是说极飞就不卖飞机,而是极飞主要提供飞防服务。通过培新学员,组织飞防队伍,并提供植保作业信息,使飞防队伍通过作业维持运行。第三种就是还没有定位的无人机企业,没名气没有代理商压货,没培养出自己的植保队,也没办法做服务。
最后说说行情,在辽宁植保作业,包药作业15元/亩,不包药10元/亩。植保无人机企业更偏爱于不包药,因为药剂出现问题会归咎于无人机上,在消费者的思想观念中降低无人机的品质标准。
1.2 “中央1号文件”提出无人机补贴何时落实
“中央1号文件”提出来植保无人机将会有补贴试点,我国将有4个省开始率先尝试并实现无人机补贴,但不包括辽宁;我想说的是各省财政情况不同,辽宁省多年都没有追加农机补贴,更何况无人机不在国家补贴目录里。
那么在此简单介绍一下补贴的基本程序,首先机具到省级的农机鉴定机构进行产品鉴定,通过后进入到“推广目录”,然后进入到“补贴目录”享受国家补贴,依据机具价格,补贴额度在30q以内。有人不禁要问无人机是农机具吗?农机鉴定部门的专业人员大都是机械专业,而无人机本身在民用上是消费电子类产品,现有的农机鉴定部门是否能把无人机归类为电子产品,这已经超出他们的鉴定范围了。所以个人认为,辽宁无人机一定会有补贴,但是在市场真正认可和农机鉴定部门把无人机真正归类为农机具以后。
②无人机发展之路的阻碍
2.1相关部门参与无人机市场的弊端
无人机没有补贴,这对无人机的高速发展和洗牌是绝对有好处的。现在地方相关部门有招商引资的任务,工业园区有一揽子优惠政策,可直接干预到无人机市场,这样真的能给无人机发展带来繁荣吗? 其实排名前三的无人机企业没有一家是来自有补贴的省份,而且各省的无人机补贴大多也是只针对本省的无人机企业,就是地方保护主义。大疆无人机的迭代速度从MG-1到MG-ls是不到1年,想想有补贴的企业,还会认真做产品升级和迭代吗?切莫将地方补贴变成保护落后产能。
还有入住地方工业园区的无人机企业必然受到差别待遇,比如地方农机现场会,没在园区里的无人机企业,不能参展,而展会也变成了作秀,无人机飞一个来回,无法展示作业全貌。有些企业进入农业植保行业,根本就是无头苍蝇,只有求助于相关部门,而忽略最终消费者一农户,农户才是目标人群,企业品牌的树立是靠消费者的口碑,不是相关部门帮企业树立起来的。
2.2植保无人机急需行业标准和作业质量规范
植保无人机是三无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作业规范和质量标准。标准是可以作为诉讼的法律依据,作业产生纠纷,第三方仲裁是有标准可循的。现在标准的缺失,就会带来作业隐患。根据本人了解到的情况,辽宁省有些人在2016年用大疆的植保无人机在南方承揽植保作业,专门挑急活干,采用手动操作,飞极限速度,不顾喷洒作业效果,一味图快,而且多地流动作业,作业效果农民无法接收,干完活,找不到人,那这黑锅就实实在在得归咎于植保无人机自身质量上。这样的行为给本来正在发育阶段的植保无人机作业市场抹了黑,给企业的生存更是雪上加霜。
③对植保无人机企业发展的建议
3.1多企业整合形成无人机生态联盟
植保无人机企业无法单独完成植保作业,懂电子、航空的人未必真的了解农业植保,很多无人机企业是从别的行业起家,看到无人机能拓宽产品使用用途,就纷纷入行。而农民需要的植保服务就像病人去医院看病一样,医疗器械再高级,开药方的还是大夫。而植保药剂企业也要针对无人机作业,调整药剂浓度,专门研发适合飞防的药物和悬浮剂等。只有这样多家技术专业融合才能实现无人机植保行业的健康发展。
3.2不忘初心遵循市场规律
农民是植保无人机的目标客户群,就必须研究农民的消费心理,农民更加注重口碑,如果邻家的地用了无人机服务,效果不错,那么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自然也会选择植保无人机。这也是为什么农机技术推广要设立示范田,只有好的效果才最有说服力。这也是为什么反复强调无人机企业找相关部门扶持意义不大的原因。农民种地是行家,他们已经积累出一套农业实践经验,若没有实际的例子,即使利用行政手段也是干预不了农民的种地模式,以及已形成的固化思想,所以应该以遵循市场规律为前提。
最后也给无人机企业一些建议,首先是要系统对机手培训,可通过手机App进行技术学习,再通过实际操作积累作业经验,做到小问题自己能解决,学习对无人机的保养,要懂药剂调配和使用。其次要有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由于植保作业是严格限制时间的,一旦无人机出现故障,即便免费返厂维修,也会拖延工期,而病虫害的防治如果错过一天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企业最好能有备用机,帮助飞防队完成作业任务。无人机企业需要帮助植保队联系“活儿”,在陕西,无人机已经可以通过支付宝网页“一件下单”业务呼叫无人机作业队,农村淘宝也开放了类似的功能。在辽宁,农民还没有习惯使用支付宝,但便捷的服务方式将会改变无人机作业效率,同时也会改变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