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毕业后既是‘老师’,又是‘师傅’,希望你们既像老师一样传授职业之技,又像师傅一样传承工匠之魂,培育铸就大批中国制造的合格人才。”总理对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时对师生们提出这样的殷切期望。
当得知山西一民营企业近 30 位大工匠的年薪超百万,最高一位年薪达 300 多万元,是企业总经理的 4 倍。对此,总理赞叹道," 你们如此重视工匠的作用,企业大有希望!"
什么是“工匠之魂”?
一组数据看出我国工匠之魂的缺失。据统计,截至2012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相比这些国家,我国拥有百年品牌的企业数量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因为我国没有一家企业超过200年,而超过150年的企业也仅仅只有六家。
为什么一些发达国家拥有那么多基业长青的企业?管理学家研究发现,这些企业普遍注重组织学习和培育“工匠精神”,它们具有灵活的反应能力,能够根据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经营决策;同时,它们对于“工匠精神”有一种孜孜以求的执着,这些企业的员工往往心无旁骛,精益求精,偏执地追求产品的完美。
日本有一家仅有49个人的小企业,看起来好像很不起眼,但是全世界很多科技水平发达的国家都要向这家小公司订购螺母。因为他们生产的螺母号称“永不松动”,就是哈德洛克(Hard Lock)工业株式会社。
日本哈德洛克工业创始人若林克彦,在还是公司小职员的时候,偶然在展会上看到一种防回旋的螺母,引起了他极大的注意。但这种螺母机构复杂、价格高,若林克彦就苦心研究,于1961年发明了一种制作结构更简单的U螺母,并创立自己的公司——富士精密制作所。公司生产螺母仅需1小时,但是推广到市场却用了两年多的时间。随着信心的增加,打起“永不松动”螺母的广告。
但是由于装配在挖掘机和打桩机上的U螺母因为震动太大而出现了松动的现象,引起一些客户的投诉,引起不好的反响。为了坚持自己的信念,若林克彦带着U螺母的专利离开了公司。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永不松动”只是一句广告语,但是若林克彦并不这么认为。
要如何让才能制作出“永不松动”的螺母?彻夜难眠的若林克彦想到在螺母中增加榫头的办法,办法很成功。1974年,若林克彦白手起家创立第二家公司——哈德洛克(Hard Lock)工业株式会社。但是,由于制作的结构却比市面上其他螺母复杂,价格也比其他螺母高出30%,推广自然也更加艰难。可是若林克彦并没有放弃,公司没有销售额他就自己去兼职来维持公司运转。
在若林克彦苦苦坚持的时候,哈德洛克螺母获得了一家铁路公司的认可并与之展开合作,同时也证明了“永不松动”螺母的实力。随后更多的包括日本最大的铁路公司JR最终也采用了哈德洛克螺母,并且全面用于日本新干线。走到这一步,若林克彦整整花了二十年。
实际上哈德洛克螺母的原理结构都比较简单,且公司工业在其网站上对此有详细的介绍。虽然模仿者很多,但成功者几乎没有。因为这就是技术的关键,只有真正专家级的工匠才能做到。哈德洛克公司在其网页上注明,“本公司常年积累的独特的技术和诀窍,对不同的尺寸和材质有不同的对应偏芯量,这是Hard Lock螺母无法被模仿的关键所在。”
如今,哈德洛克螺母不仅在日本,甚至已经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迄今为止,哈德洛克螺母已被澳大利亚、英国、波兰、中国、韩国的铁路所采用。中国的高铁,也不得不进口,这个只有49名员工的小企业日本哈德洛克(Hard Lock)工业株式会社的“永不松动”螺母。
“工匠之魂”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是精致化生产的要求,是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精神动力。但人尽皆知,我国是制造大国,却不是制造强国。不过,在成为制造强国的道路上,中国依然在努力。
在今年3月,两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追求高端制造的现在,中国制造要成功突围并迈上发展新台阶,必须坚持中国制造,中国智造,而这就需要更多的“工匠之魂”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