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察》玉米价反弹而至,农机市场春会回?

发布时间:2018-01-01

导语:

玉米特别是东北地区玉米价格走出谷低,给农民带来上百亿真金白银的收入增加,使他们今冬明春手里要比2016年有一定资金可以用于农机装备的增添与改善。目前,还有不少决定影响玉米价格保持持续走高的不确定性因素,但是由于玉米价格触底反弹而形成拉动下滑中东北农机市场迎来一个“小阳春”,还是可以期待的。然而农机市场出现的“小阳春”,需求结构等方面必然要发生深刻的变化。

640.webp.jpg

农历冬至刚刚而至,开启了一年中最冷时节的序幕,也是阴阳转换的关键节气;然而,今年的冬至时节,全国玉米主产区的农民,尤其是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户,一扫去年冬至时节的愁容,喜上眉梢,展现出新的生产、生活劲头。这是因为自打国家实行玉米收储办法改革下,玉米销售价格在2017年秋季终于触底反弹,正呈现和保持着稳步上扬之势。

玉米价格的走势与农机市场的消费力是十分密切相关的,尤其是对持续下滑的东北地区市场影响作用更为突出。如果在2018年3月份前,玉米巿场销售价格一直能保持目前的价格走势,东北农机市场也许会迎来一个人们千呼万盼的“小阳春”。

1

东北粮食生产重要地位愈加突出

“粮安稳天下”。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战略,“饭碗论”“底线论”“红线论”……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粮食安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为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在历史上,江浙和湖广曾经是中国最大粮仓,有“两湖熟、天下足”、“湖广粮食养天下”之说,而在新时期的中国,这种情况已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东北地区跃居中国最大粮仓,东北成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压舱石”。东三省粮食总产量达11874万吨,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远超江浙的4307万吨和两湖的5583万吨。东北不愧是中国的北大仓!如果没有东北粮食的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就如同四处漏风的破罐子,东北的重要性远超想象。

全国人均粮食产量最高的三个省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黑龙江人均粮食产量1580斤、吉林1360斤、内蒙古1100斤,是全国仅有的三个人均粮食产量上吨的省区。

640.webp (1).jpg

2

多重因素推动玉米价格走髙,增加了农民收入

2016年东北四省区玉米播种面积在2.5亿亩以上,玉米收储价格制度的改变,按照2016年冬季和2017年春季玉米市场收购价格计算,仅2016年去掉国家给农民种植玉米销售价格补贴,农民在玉米生产上每亩要少收入200元到400元,合计大约减少总收入500亿元以上。

2017年东北地区玉米播种面积为26666.3万亩,比2016年减少2758.3万亩,减少10.8%,但是面积玉米播种面积仍然占全国52440.6万亩的41%。东北地区玉米总产量为10095.6万吨,占全国玉米总产量211127万吨的47%。

2017年东北产区玉米平均亩产为445.4公斤,按照前期玉米市场平均销售价格计算,至少每公斤要比2016年高出0.2元以上,以2017年东北产区玉米播种面积22666.3万亩计算,如果在2018年3月份前玉米销售价格继续保持在这个水平,预计2017年东北产区农民玉米收入要比2016年增加250亿元以上。按截至12月20日己出卖3800万吨玉米计算,现在农民己经拿到手的收入,就比2016年多70多亿元。对由于玉米价格上涨而给东北农民带来的收入,从典型定点调查看,农民资金支配计划中会有几十亿元要投入用于农业生产再生产,包括购买增添或改善农机具。这是东北农机市场比2016年具备走出一轮需求行情的重要和关键条件。

当然,在国储库存依然处于高位,国内与国际市场玉米价格比仍相差较大;玉米加工企业利润率仍维持在10%以下水平,是依靠国家每吨玉米加工的补贴来赢利;以及南方养殖企业向东北转移,全面达产还需要一定的周期过程等利空因素的高悬,因此,不具备玉米价格长期连续向高提升的条件,维持在目前价格水平,对东北农机市场的回暖定会起到积极作用,带来农机市场的“小阳春”。

3

东北迎来的“小阳春”市场,是一个全新的需求市场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向注重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宏观背景下,所迎来的东北“小阳春”农机市场,绝不是当年旺销火热农机市场的翻版与回归,并不是什么机具都能坚挺地走货,什么品牌销售数量都不少,用户又狂热和盲目的购买农机,正如农机行业市场人士所指出的“不少农民成为发烧友”。

即将迎来的农机市场的“小阳春”,需求主体在变,新型农民经营服务组织将成为农机市场需求的主要买家。前几天,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吉林省公主岭市一农机合作社的理事长告诉笔者,在2017年流转5000亩地的基础上,2018年他们社流转耕地要再增加10000亩,主要种植玉米,需要新增加多台农机具,其中玉米免耕播种机要新增加4台以上,仅播种机的资金投入就安排了60多万元。

需求结构在变,适应绿色生产方式的农业机械、满足种植结构调整的机具、秸秆还田离田农机装备等,是农民选择购买的重点。水稻机械需求持续热度,插秧机、水稻旱直播机等有望会保持比较高的增幅。保护性耕作机具,特别是免耕播种机需求热度会持续。玉米籽粒收获机、无人植保机有望成为增幅最大的销售产品。秸秆还田、离田处理机具,主要包括秸秆打捆(包)机、搂草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有保持增长势大,特别是旱田翻地犁在国家出台深耕作业给予作业补贴的政策导向下,预计翻地犁及其配套的圆盘耙等整地机械将会是增长幅度最大的机具品种。在2017年吉林省等地通过深松机安装深松作业面积监测仪,使作业面积大幅度增加,带来的赚钱效应,促使2018年打算增加深松机,开展深松作业的农机合作社在增多。预计2018年东北地区深松机、深松整地机的增加数量可以得到7000台以上。

支付方式在变,可以提供多种融资方式的制造商的产品、可以帮助购买者提供融资服务的经销商,会是决定用户选择购买哪家产品和在哪家购买的重要因素。

东北农机市场这一轮“小阳春”的市场行情,会给一些农机制造企业和经销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的农机制造企业和经销商会,可能会更难以生存与持续下去。这轮需求结构将会给市场带来较大的变化,挑战必定是十分严峻的。要想成为一个赢家,调整农机产品结构的同时,更需要智慧、创新与服务,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新变化。

结束语: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走进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会越来越快。在玉米价格保持回升的良好态势下,我们也许仿佛能感受到农机需求的阳气正从地层下磅礴而来的气势,东北农机市场的“小阳春”的脚步也正在悄然而至,您们的产品定位、配套服务、指导培训、资金支持等准备好了吗?

原创声明:

本文原创作者:大田传媒|农机360网 《农机新观察》 特约评论员 李社潮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