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行业闹钱荒,抓钱才是硬道理!

发布时间:2018-06-21

前几天与某跨区公司中国区老总见面,在交流中该老总的一个观点引起了农机喷的高度关注,他说今年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农机行业没钱了!甚至是闹钱荒了!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1 投资农机的钱少了

640.webp (25).jpg

近几年国内农机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变化情况

农机喷通过多方努力,才找齐了从2012—2017年农机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数据,2012年前数据很难找到,但可以肯定,从2004—2012年国内农机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肯定会大于15%。

从2012—2017年的数据可以看出,2015年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巅峰,1532亿元人民币,当年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4523亿元人民币,固定资产与产值之比约为1:3,之后就出现下滑,到2018年农机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计不会超过1000亿元。

分析全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有什么意义呢?马克思曾说过:资本如果有50%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

也就是说资本天生具有逐利性,资本大量流入一个行业,说明这个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资本进入后有利可图;但一个行业投资额出现持续性下滑的时候,说明行业机会减少,对资本已经没有吸引力了。

投资的减少反映的是行业机会减少,吸引力下降,但直接的结果就是行业增量资金不足,感觉钱不够用了。行业固定资金投资减少并不算什么,最怕的是农机行业原来的资金出逃和外流,这对行业来说是釜底抽薪。

2 生产企业挣的钱少了

640.webp (26).jpg

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1—2017年),2018年为预测值。

2011—2018年农机生产领域利润变化

看一个行业钱多钱少,投资总额是一个参考指标,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看不看好的问题。投资总额是行业的增量,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但资本绝不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真正恒量一个行业的运营质量,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看行业自己的造血功能,其中利润是最关键的指标。

利润代表着全行业在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务之后创造价值的大小,利润越多,行业越繁荣,行业也越有吸引力,当然行业可供使用、支配、分配的钱也就越多。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5、2016年行业利润处于巅峰期,超过了250亿元,但2017年进入下行通道,预计2018年会更少,可能仅仅只有230亿元。

怎么看待农机行业250亿元的利润呢?2015年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利润约126亿元人民币,久保田64亿元人民币,凯斯纽荷兰45亿元人民币,迪尔一家公司赚的利润约为中国农机全行业的50%,久保田约为26%,凯斯纽荷兰为18%,也就是说全国1万多家企业创造的利润相当于迪尔、久保田和凯斯纽荷兰3家企业利润之和。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种对比让人心里非常不舒服,但事实就是如此。2012年起,中国就是全球第一农机制造大国,但我们大而不强,大而虚胖,主要问题还是产业的集中底太低,1万多家企业在打消耗战,其结果是谁都没有挣到钱,照这个形势下去,可能全行业的盈利能力会越来越弱。

3 企业从银行融入的资金少了

企业日常可支配的现金一般包括自有资金和外部融资,其中银行贷款是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

因为行业内没有融资报表,所以我们无从知道农机行业在2017年以及2018年上半年对外融资数据,但通过一些主流制造企业也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行业内一位老总告诉农机喷说银行都是“势利眼”,典型的嫌贫爱富,只会锦上添花,但绝不雪中送炭!

在得知农机行业开始下行之后,近两年银行普遍压缩了对农机企业的授信额度、贷款额度,比如行业内某家制造业上市公司,2017年银行压缩信贷2亿元,2018年又压缩了8000万元;山东某家大型农机企业,2017年银行将5000万元的贷款收回之后找种种借口不再释放额度,而在2008—2015年,银行每天都追着给这家企业贷款。

制造企业还算好,因为有固定资金,虽然银行在压缩授信额度,但因为有抵押物,还是能贷出一部分钱,但农机经销商就惨了,因为场地是租赁的,库存是厂家的,所以经销商并没有多少可供抵押的资产。

今年被压缩或干脆拒绝贷款的情况很普遍,许多经销商都缺流动资金,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退出农机行业的经销商不在少数。

4 农机补贴资金少了

640.webp (27).jpg

2004—2018年国家农机置补贴资金

事实上大家对补贴资金减少这一点关注度已经非常低了,因为近几年大家普遍感觉补贴资金是富裕了用不完了,但事实情况可能与直观感觉有出入。

农机喷认为,首先,农机行业的补贴资金总额不算多,国内市场目前对经济类作物、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瓜果蔬菜、花卉苗木等全程机械化所需求的机器一年至少有2000亿元,许多机器国内没有,用户有需求,但根本找不到可用的机器,而进口的机器又价格昂贵,如果放开对进口特色农机的补贴,这186亿元根本不够用。

第二,在中央补贴资金减少的同时,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几乎没有了。熟悉国内农机补贴政策历程的人应该知道,在补贴政策刚推出的几年,地方政府积极配合国家的号召,从省里、市里到县里都有配套补贴,一些地方的配套资金会高于中央财政资金。

比如某省常年是中央补贴资金和地方补贴资金倒挂,但随着国补资金连年增加,地方政府不再热衷于追加地方补贴资金或降低地方配套资金,导致补贴对地方的实际拉动同比下降。2008年前国补资金对农机消费的拉动大约为1:5.5,而据国内权威机构报道,2009年拉动效果已经降到了1:2左右。

补贴资金的减少事实上对整个行业的需求都产生了影响,直接影响了生产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因此也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5 资本市场流入的钱少了

比起正常的实业投资,资本市场方面的融资更能反映一个行业的成长性和机会性。

2006年,中国一拖并入国机集团,有消息说国机集团计划投资至少20亿元,2009年吉峰农机创业板上市募集资金5亿元,2012年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8.1亿元,2016年星光农机IPO成功并募集10亿元用于采棉机、打捆机、大型拖拉机项目,2017年弘宇农机募集资金3.7亿元用于高端提升器项目。

此外,2016年之前还有中农集团并购博远,中农发并购山东巨明,美国爱科并购山东大丰,克拉斯并购山东金亿,吉峰农机并购吉林康达,雷沃重工并购阿波斯、马特马克等重大资本动作。另外不得不提,2014—2016年近50家农机企业争先恐后地进入新三板市场。

2017年以及可以预见的2018年,农机行业IP0、并购、整合等资本动作将会非常少,当然通过资本运作流入农机行业的资金也将非常有限,农机行业对资本的吸引力已大大降低了。

农机喷旁征博引,其实想说的只有一句话:农机行业没钱了!要闹钱荒!

俗话说钱壮怂人胆,农机行业没有钱了绝不仅仅是农机行业的人说话时底气不足这么简单,事实上对企业来说,资金就是企业的血液,现金短缺或资金链断裂是性命攸关的事,正如《孙子兵法》所言:“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

所以农机喷认为农机行业的商业逻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未来,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抢抓机遇,谁能抓住机遇,谁手头有足够的现金流,谁就会有话语权,“有钱人说了算”,同时,口袋里有足够的钱才会熬到春暖花开!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