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机人的热点、难点与痛点

发布时间:2018-07-03

谈到农机人的热点、难点与痛点话题,也许同行们会略感兴趣。但是,真正的焦点还是因人而宜的,厂家有厂家的热点,代理商有代理商的难点,市场有市场的痛点。共同的话题,仍然是市场持续性低迷,市场无序竞争和无序服务带来的不安全经营,补贴政策存缺极大程度上影响农机商人的生存。

笔者认为:热也好,难也好,痛也罢,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产品质量问题。好的产品质量不仅能改善市场需求,改变市场份额,改变市场环境,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真正能够立足市场的农机产品,除了产品质量,剩下就是对称的产品价格和安全优质的服务。

就农机人的热点,难点与痛点,笔者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由于各自站的角度不同,观点很难统一,如有不合口味之处,请同仁道友多指点,多建议,多批评。

一、热点

农机市场持续低迷,笔者认为这不是热点,这属于市场规律性范畴。无序竞争也不属热点,这属于人为的自乱行为。那么,到底什么才算农机市场的热点问题呢?笔者认为,农机补贴政策的时效性,农机补贴资金兑现的时间,农机补贴操作程序的适用性,才应是农机人关注的热点问题。

(1)中央农机补贴政策在每年元月份出台,省一级补贴政策标准出台,则是难于上青天,每年5月20日开始夏收夏种了,有些省级政策仍出不了台。今年6月20日上半年销售成定局,个别省份尚有部分农机具归档仍在持续中。1~6月份的销售仍不能正常上网报账,农机人仍在违规操作,违规经营,违规购机,农机补贴政策出台的时效性,季节性严重不对称。

(2)补贴资金兑现难成为农机人的心病。说不出,讲不透,始终处于被动无奈之境。要是每年8月底能拿到补贴资金,就算是比较好的省份了。有些省摇号赌赙式补贴,甚至隔年补贴资金有时打水飘。农机商为了争取补贴额度求活求存,抢指标,抢名额,抢市场时,导致串户经营。人机不吻合,办补贴手续的不买机,买机的没有相应的人机相符的手续。

(3)代垫补贴资金碰到特殊用户挂失,经销商是哭笑不得。代垫补贴资金政策有规定(全额购机)没要求代理商垫补,代垫纯属于个人行为。钱垫的越多后遗症越大。同时,也不会得到感恩,相反因服务的满意度,产品质量的存缺,及一些无厘头的借口,代垫贴资金成为质量与服务的焦点,引发不必要的官司与矛盾。更可悲的是,往往说理的地方不讲理,就是让你赢了官司,也会让你输了钱。不是执行难,而是根本就不执行;即便执行,也是做个形式而已。

二、难点

当下农机人普遍认为的难点问题,笔者认为这些事情都不是难点。真正的难点,莫过生存难。农机市场形势持续性下滑,加之人为性因素,政策性因素,规律性因素,农机市场走势明显回落,短时间内不会有任何回暖迹象。农机人不理智的坚持,不一定就有好的结局,不一定坚持真的就是胜利。量力前行,稳中求存,对市场有信心,对产品有选择,对用户有耐心,更关键的是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评估。吃力了就放松一下心情,对产品的选择至关重要。该淘汰的不要手软,该放弃的不要舍不得,食之无味的鸡肋,弃之不可惜。但对待好的产品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

(1)服务满意难:一些用户心里想的是,购机不要机款最好,服务派个专家住家里才好。机油定期不换导致烧瓦拉缸者,却跟你说是产品质量不好。机油只用不加出了问题,非说是你服务不好。一季轴承不加黄油,非说是轴承质量不好。输送槽皮带不紧,听到碰底板响声,非说是喂入不行。行走带从开始到结束不紧,非说速度赶不上人家。皮带松,打滑烧坏皮带,非说是皮带质量不好。服务期内扮皇帝,“三包”期结束讲故事,只要不开心,不是销售商的错,就是生产厂家的过。

(2)及时服务难:如果按六部委的三包规定,应该说没有一家生产厂和代理商不达标的。让用户百分之百的满意比登天还难,谁也做不好,谁也做不到。尤其是欠账用户,他们更是爷爷辈,那怕一根皮带坏了,他都会胡乱说上一通,目的就是要让你,从几十公里外送根皮带,在日夜不分昼夜服务的前提下,送根皮带让你哭笑不得,不单纯是时间费用问题,更多的是疲劳驾驶安全风险。

(3)平安服务难:为了保证用户的安全使用,往往厂商的服务人员,到用户家听到的不是服务不行,就是质量不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人怂,并非真的机怂。数十天前笔者就碰到一个善良的上帝,由于他的自身操作不准确,液压阀操重杆回不到位,造成液压泵发烫,惊天动地闹退机,要死要活谈损失。一位旁观者(老用户)发现后,现场指导现场操作,才让这位用户口服心服。做一名合格的三包员很难,他们面对的是用户,不是单纯的是及时服务,而是服务技能。如果是滥竽充数没有技术含量,再好的态度,上帝也不会给你好脸色。略微不满意还会被投诉,回来后老板有时还会说上一通。殊不知他的们在极端的疲劳工作中,不断地疲惫驾驶,赶了东家奔西家。拿自己生命作赌注,拿自己健康开玩笑,拿家庭幸福换笑脸,实现平安服务的确是农机人的终身追求。

640.webp (10).jpg

三,痛点

也许大家会认为:就目前农机市场热点不热,难点不难,痛点不痛。只要用平常心去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市场走势,大家各执己见。任何事情想通了就不是个事!话可以轻松地说,实际工作中,相信每位同仁都有各自的痛点。

当然,能用钱摆平的事儿都不是个事。站在代理商的角度,笔者认为:有几点共性的痛点:

(1)赊账经营:其结果是赊账后患无穷,服务成本高,讨债成本大,赊账时称兄道弟,要账时反目成仇。不是质量不好,就是服务不行,最客气也要延长个三包期什么的。尽管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也都知道,但就是在关键时刻拉不下这个脸。最终伤害的是自己,跟着倒霉的是厂家,赊账一秒钟,讨债要一年,不赊一时尴尬,赊了一辈子尴尬。

(2)无序服务:大家都听说过无序竞争、很少人听说过无序服务。无序服务对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是质量问题的理应服务,人为问题的照顾服务。过期的仍理直气壮的要服务,说什么新机就有毛病,厂家某某师傅答应的等等不作边际的借口。有这样一位用户朋友,过期两年多的东方红大拖,电路出现故障仍电我报修。理由是厂家“承诺”三包两年。按规定农业机械电路“三包”三个月,就是包,包6个月也了不得了,怎么可能过期两年的电路还要求三包。笔者高中毕业回家务农时,就是一名机工(手扶拖拉机手),对农机同行道友有感情,心意软,为了照顾服务。过期三、四年的收获机械,极个别老用户,仍在不断照顾服务。造成师傅们极端疲劳,6.11.交通事故发生、就是血淋淋的教训。此次事故,完全是服务人员疲劳驾驶造成的吓人场面。尽管事故现场惊险,好在人无大碍(两位师傅已先后康出院)。详见农机观察“农机人的最大利益,不是利润,而是安全经营”一文【点击蓝字可跳转阅读】。应该承认新射农机6.11.服务交通事故,就是无序服务的牺牲品。

(3)质量伪劣:农机具产品质量问题,作者在上篇拙文“再论农机具质量与服务”中已经表述【点击蓝字跳转阅读】。对此,今天笔者就不作更多的阐述,但是质量问题引发的重复疲劳服务,不单单是对安全服务带来隐患,更多的是退机,闹事,上访,官司的案例不少。不规范操作引发的农机工人身伤害案例也不少。就旋耕机两边绕草,农机工发动机不熄火,旋耕机不切断动力输出,野蛮操作丢掉性命案例年年有之。如果我们在设计产品时考虑全面一点,一个旋耕机两头绕草,我相信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年年为此而付出机工生命的为数不少。农机人不单纯是代理商需要安全经营,我们的用户兄弟们,安全操作更该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发动机水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加,换机油不知道机油在何处放,机械常识与安全知识淡薄,培训普及很有必要。然而,对此并没有引起层层级级的重视,更没有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出了事故他们只是将事故调查分摊“责任”备案走个程序而巳。甚至,连上网通报的勇气都没有。

现实农机市场与环境,远远不止笔者所说的这几点问题。笔者还是那句话,农机人的最大问题,还是生存问题。

文章作者:童国祥。

利益相关:童先生系东南某省农机经销商董事长,文章观点仅代表童先生的个人观点,与其旗下企业无关。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