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子良 | 编辑 小小裴 | 图 Jerry |视觉 梅妆
眼看已经到了八月底,北方主销区天气转凉,市场需求回暖,小麦价格回升,但需求增量和价格涨幅令人失望。处在新麦减产年份,当前又正值消费旺季,国内小麦为什么卖不上价呢?
一、新麦产量与质量双双下滑
今年小麦产量、质量双双下滑,往年,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小麦单产普遍在1000—1200斤/亩,今年最好的地块儿,单产估计也只有800斤/亩。总的减产数量估计在数百亿斤。与此同时,由于小麦收获期多地降雨过量,小麦发芽率居高不下,湖北、河南南部等地达到国标3级标准的小麦数量有限。
二、产区收购量同比大幅减少
由于产量下滑、农民惜售以及饲料等企业批量收购芽麦用作原料,今年6月初新麦开秤后价格逐步攀升。随后,在各主产区先后启动最低价收购执行预案、各地国有粮库储备小麦轮入的提振下,新麦价格快速走高。然而,不久,新麦价格就止住了上涨步伐。
“农民惜售、新麦质量差、开秤高开高走,这让最低价小麦收购无法进行,很多启动了最低价收购执行预案的产区顺应市场变化,陆续停止收购,这是今年我国小麦主产区收购量同比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这一方面造成收购量不及往年,另一方面造成小麦价格缺乏持续性采购需求的支持。
三、高低品质价差进一步拉大
尽管今年部分新麦质量偏低,但是其最终还是要被下游需求终端所消化,无论以何种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偏低的劣质小麦会不会拖累小麦市场价格整体下行呢?答案是不会,因为劣质小麦自有出路。
“减产幅度那么大,劣质小麦销路又不用愁,未来小麦价格会不会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呢?”这是当前市场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
从当前小麦市场消费情况、库存情况等综合分析,国内小麦供应是有保证的,今年年底前小麦价格预计稳中有升。而且未来高品质小麦价格有望走高,其与普通小麦的价差将进一步拉大。
四、替代品竞争优势依然明显
观察小麦及其制品的替代品市场可以发现,目前,玉米、玉米淀粉、豆粕、菜粕、棉粕等价格偏低,小麦难以大量进入饲料原料市场。另外,玉米淀粉还在食品与工业领域大量挤占面粉的市场份额。小麦及其制品的替代品具有较高的价格优势。
你们那的麦价什么样?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阻碍小麦价格上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