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补光技术

发布时间:2014-04-28

  近年来,温室栽培在我国迅速发展,各地普遍采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花卉等,但由于温室结构、卷放帘时间、棚膜上的尘土、露水等的影响,温室内一般光照不足。为此人们常采用补光设备给温室作物补光增温,以此来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

  目前,从温室光源的使用及性能来看,常用的光源主要有三类。

  1.普通光源

  常用的有白炽灯和荧光灯。其中,白炽灯依靠高温钨丝发射连续光谱,其辐射光谱大部分是红外线,红外辐射的能量可以占到总能量的80%—90%,可转化为热能,使温室内的温度和植物的体温升高;但几乎不含紫外线,因此,白炽灯的生理辐射量很少,能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的光能很少,仅占全部辐射光能的10%左右。荧光灯的灯管内壁覆盖了一层荧光物质,由紫外线激发荧光物质而发光。根据荧光物质的不同,有蓝光荧光灯、绿光荧光灯等不同种类的荧光灯,可根据栽培植物所需的光质选择相应的荧光灯。

  2.新型光源

  目前用于人工补光的新型光源有钠灯、氖灯和氦灯等。其中,高压钠灯是发光效率和有效光合成效率较高的光源,目前在温室人工补光中应用较多。

  高压钠灯的光谱能量分布红、橙光占39%—40%,绿、黄光占51%—52%,蓝、紫光占9%。因含有较多的红、橙光,补光效率较高,适宜于温室叶菜类作物的补光。

  氖灯和氦灯这两种灯均属于气体放电灯。氖灯的辐射主要是红、橙光,其光谱能量分布主要集中在600—700纳米的波长范围内,最具有光生物学的光谱活性。氦灯主要辐射红、橙光和紫光,各占总辐射的50%左右,叶片内色素可吸收的辐射能占总辐射能的90%,其中80%被叶绿素所吸收,这对于植物生理过程的正常进行极为有利。

  3.专用光源

  这类光源是专为植物光照而设计开发的。植物生长灯的生理辐射能的分布和配比较为合理,其红、橙光的有效生理辐射能占58%,蓝、紫光的有效生理辐射能占32%,有效生理辐射能比率高达90%,但由于该光源的发光效能低,使得其总的有效生理辐射能也很低。大连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依据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红、橙光谱设计而成的植物生长灯,能够显著加速植物发育,使植物较早开花、结果。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