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市陶家屯镇时天已经黑了,为了不影响徐永山老人休息,我们决定第二天一早再去老人家拜访,并打电话告诉了他。接到电话,得知我们是从中国一拖来的,他非常激动,说一定要让我们亲眼看看他的拖拉机还和当年一样能跑、能动,十分“健康”。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向徐永山的家——石柱沟村出发。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徐永山家,车一转弯就看到了他站在院子门口迎接我们。走下车,徐永山热情和我们握手,并迫不及待地带我们去看陪伴了他46年的东方红75履带拖拉机。
三个震撼
第一个震撼:我家也是“老伙计”的家
徐永山带给我的震撼从还没踏进他的家门就开始了。他家的大门上到处可以看到五角星,门的上面飘扬着五星红旗。在大门和红旗的中间挂着一块金色的牌子,上面写着“中国一拖东方红-75功勋车陈列馆”。在徐永山心中,这里不仅是他的家,也是这台功勋车的家。
进院左手边最显眼的地方是功勋车的车库,车库的上面也同样写着“中国一拖东方红-75功勋车陈列馆”。徐永山说,这牌子是车库盖好后,中国一拖特地来人给挂上的。
徐永山说,1983年分田到户的时候,这台拖拉机差点被生产队卖掉,是他找了好多人,最后买了一台一模一样的才把这台换了回来。后来,也有不少人出高价要买这台拖拉机,可徐永山就一句话:这是我的“老伙计”,多少钱也不卖。
第二个震撼:“老伙计”还是最初的模样
我的第二个震撼就是这台东方红75履带拖拉机。走进车库,徐永山并没有直接走向他的“老伙计”,而是先带我们看了铺在地上的随车工具,他说这些工具都是“劳动牌”,26件一件不少,而且都能正常使用。绕过这些工具,我和他的“老伙计”亲密接触。从外观看,这台拖拉机有些陈旧,座椅已经磨破、外漆有些脱落,但驾驶室里的黑色标牌却十分清晰:中华人民共和国洛阳东方红拖拉机厂东方红-75,编号:075214,年月:1970.4。在它的上方则是一块印有毛主席头像和为人民服务字样的红色牌子。
“尽管上世纪80年代末‘老伙计’就已经不再下地干活,但每年我都会开着它出去转转。”徐永山说,因为干活的缘故,他除了给“老伙计”换过3个履带外,其他零件都是原装的。
第三个震撼:满是沉甸甸的“荣誉簿”
穿过院子里的小路,就是徐永山的卧室,卧室的墙上满是徐永山所获的荣誉奖状和参加过大型会议的照片等。
除此之外,他还有两个包,也是用来存放他所获荣誉证书的。无论是国家级、省市级还是村镇级,徐永山的奖状、奖牌无数,但有关中国一拖发给他的,他都单独存放在一个印有“中国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的袋子里。尽管那个袋子已经被透明胶带缠绕了很多圈,也几乎放不下中国一拖给予他的荣誉,但他依然视若珍宝。
震撼背后
被质疑的荣誉
1970年,石柱沟大队引进了一台崭新的东方红-75履带拖拉机,不到30岁的徐永山凭借10多年的驾龄和较好的技术,成为了它的驾驶员,那是他第一次开上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拖拉机。
之后近10年,徐永山开着这台拖拉机作业10余万亩,按照国家标准规定,这台拖拉机至少应该大修4次,小修十几次,可是他这台拖拉机一次也没大修过。
10年无大修?徐永山和他的拖拉机受到来自外界的一片质疑。当时,北京农机学院的教授领着学生们特意到徐永山家“参观”,却未能消除疑惑。
后来,农机部专门组织70多名专家、教授、工程师和技术员来验证。他们用了整整11天才将拖拉机的8000多个零件全部拆下来,对整机和总成部件等进行了技术鉴定,最终证明徐永山所言属实。
1979年12月,徐永山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参加了表彰大会。会后,农机系统召开了劳模座谈会,会上很多人都认为国产农机质量不好。时任农业部部长的项南点名让徐永山发言,徐永山说他的拖拉机10年没大修过,所有零件都是原装的,不仅如此,他们生产队所有东方红拖拉机都没大修过。7分钟的发言,震撼全场。
设计者的到访
1979年是徐永山最风光的一年,那年来他家参观的人不计其数,而其中一位叫不上名字的来客,却是徐永山永远都不会忘的,他就是东方红-75履带拖拉机的设计者。当年拖拉机设计出来不久,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他离开了工厂,等到回来想看看自己设计的拖拉机时,75履带拖拉机已经停产。
直到1979年,他听说在吉林省有一台从来没有大修过的东方红-75履带拖拉机,便千方百计地找到了徐永山家。
徐永山说,这位设计人员是和县领导一起来的,当时徐永山正在地里干活,听说有客人,立刻开着拖拉机回家。他从拖拉机上下来,那人也没说话就开始打量拖拉机。徐永山记得,当时那个人拿出一个小本子,对了发动机号、出厂日期等信息后,对着徐永山竖起大拇指,然后竟然趴在拖拉机上哭了。
无大修的秘诀
46年无大修,徐永山说做到这些秘诀就是“用心”。他说,无论是油、水、气,还是车,都必须保持洁净,尤其是油。洗刷油罐、油桶和油箱,就连油箱口也时刻保持清洁是他经常做的事情,目的是防止灰尘进入油箱。特别是以前拖拉机进行田间作业时,每次工作结束,他一定给拖拉机保养后,才把油箱的油加满,使油充分沉淀。
除此之外,不让非驾驶员开拖拉机,不高温作业,不超负荷作业,不让拖拉机带病作业,给拖拉机加热水,机油温度达不到一定温度不发动等也是他始终坚持的。他的这一套做法还被吉林省编成《吉林省怀德县徐永山使用保养拖拉机基本经验》一书,后来在全国推广,中央电视台也为他拍了纪录片。
记者手记
徐永山说,就在我们到的前一天他突然腰疼,固执的他硬是不去医院,说去拖拉机里坐会儿。结果他不小心在拖拉机里睡着了,一觉醒来腰竟然不疼了。他说“老伙计”很有魔力,他不论是腰酸腿疼,还是心情不好,只要去拖拉机里坐会儿准好。“老伙计”已经是他的一种精神寄托。
徐永山,作为一个普通的拖拉机驾驶员,对东方红拖拉机的爱溢于言表、对东方红拖拉机的呵护无微不至。那我们呢?作为中国一拖的员工,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热爱我们亲自研发、生产出来的东方红拖拉机。即将步入“十三五”,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做好产品转型升级和管理模式创新相关工作,让更多的用户像徐永山一样信任“东方红”、爱护“东方红”。
我们采访完临走时,徐永山说,“东方红”始终是他心中最好的拖拉机。他一定要看看现在的中国一拖、看看现在的东方红拖拉机,他希望中国一拖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