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机深松丰产技术集成与推广实践

发布时间:2015-10-20

 

一、背景情况

1.1 自然禀赋情况

河北省环抱京津,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纬度在北纬36°01'至42°37'之间,高度从渤海平面到海拔2882米之间。地貌类型齐全,水、热资源相对缺乏,农作物品种、种植形式多样。一首打油诗可以简单概括:高原草原加平原;山地湿地加水田。有沙漠、有沿海;地形地貌样样全。粮油经作真丰富;两熟一熟在一年。

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谷子、莜麦、甘薯、马铃薯等,油料作物主要是大豆、花生、油菜、胡麻、油葵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蔬菜、中药材等。所有这些决定了农机深松技术在河北推广应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1.2 传统耕作情况

自实行家庭经营制以来,河北省两熟地区夏季主要采用免耕播种玉米、秋季主要采用旋耕播种小麦的种植模式;一熟地区主要播前(灭茬)旋耕播种春玉米、棉花、花生等作物的种植模式。连年的浅旋作业致使耕层变浅(耕作层一般只有12-15cm,最小的只有8cm)、犁底层加厚上移(厚度可达8~12cm),阻碍了耕作层与心土层之间水、肥、气、热的连通性,导致土壤板结严重,蓄水保墒能力降低,地力逐年下降,抗病抗倒伏能力差,成为制约粮食等重要农作物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的重要因素。

1.3初期农机深松情况(2010年以前)

1.3.1农机深松引进研发推广情况。河北省的农机深松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一是中国农业大学迟仁立教授曾在我省沧州一带搞过“虚实并存”(即间隔深松)试验;二是借鉴日本振动深松先进技术,研制了1SZ系列振动深松机。2002年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立项,附带推广了少量深松机具,但当时主要强调免耕播种,再加上缺乏资金(项目)支持,技术研究、宣传推广力度不足,机具功能单一、质量不稳定,使用很不普遍。

1.3.2  未能大面积推广的原因分析。

1.3.2.1河北农区,不论是两熟地区,还是一熟地区,均没有农机深松的传统和习惯。

1.3.2.2作业季节,农时非常紧张。尤其是两熟地区,边收边种,几乎没有单独深松的作业时间。

1.3.2.3与国外或东北地区相比,河北土地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原有的大型、重型深松机具无用武之地。

1.3.2.4缺乏资金(项目)支持,深松技术的熟化改进、观摩演示、示范作业、宣传培训等工作无法扎实开展。

(论坛结束后发布全文)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