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的天生自带属性

发布时间:2017-05-21

2017年5月8日,标普农业百万亩小麦飞防作业已经圆满收官,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已经成功得到了遏制。这场史无前例的百万亩飞防会战也引发了小编的诸多思考,亲临作业现场发现了植保无人机天生自带的属性。

一、发展迅速

我国有18亿亩耕地,每年需要防治病虫草害七八十亿亩次。农业部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30个省市销售2324架植保无人机,这是相关政府资金采购的总数。按照一架飞机一个架次喷10到15亩,一天下来可以喷三百到四百亩算下来,植保无人机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发展迅速……

二、不受地形限制

在百万亩小麦飞防作业中,地形复杂,作业情况不乏丘陵和山地。有的地面施药机械以及固定翼有人驾驶飞机无法施展的地区,植保无人机却能面面俱到的实施作业,不受到海拔和地形的限制,而且植保无人机还无需专用起降机场、机动性好。

1.jpg

三、适用于多种作物

拿3WQF120-12型植保无人机来说,飞行高度距离作物2到6米,单旋翼下压风场大,可以使植株上、中、下部均能受药。全丰飞防大队自2012年成立以来曾先后在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海南、新疆等地的小麦、水稻、玉米、棉花、花生、柑橘等作物上有大量的飞防实践经验。尤其是这次的百万亩作业,更是全方位检验了全丰航空植保无人机的本领。

1.jpg

四、自带“减药增效”属性

农药减量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科学地分步骤、分地区、分作物实施减量控害。而植保无人机具有诸多优势刚好可以实现智能操作、跨区域、跨品种作业。它动力持久性好,载药量大,而且智能化操作水平非常成熟,不受地形环境、作物高度影响,在平地、丘陵、坡地作业,通过地面执勤人员辅助,能高效地完成作业。每架次连续工作时间可达10-15分钟,单机单日作业面积达300-500亩,喷洒雾化程度高,药利用率提高40%以上,大量节约农药成本、人工成本,可以切实实现“减药高效”的目标。

1.jpg

五、完善统防统治

以前农民大多是一家一户分散防治病虫,组织化程度低,防治规模小,且大多数农民防治病虫田间施药未经专门培训,不当用药、过量用药现象较严重。农村大量使用的是传统小型喷雾器,工效低、浪费严重,迫切需要使用高效先进的药械来提高农药利用率。

而安阳百万亩飞防作业,进一步推动了航空植保落地,预示着千万亩订单的来临。统一的药品、统一的标准、统一的人员配备,实现了人机分离,在快速完成作业的同时,也避免了人工施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jpg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开展植保无人机推广示范,创建100个“平安农机”示范县,鼓励农业主产区出台补贴政策,把发展农用航空器上升为提高农业设备应用水平的国家战略层面。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革新话题纷纷摆上案头,关于“植保无人机应用”的提案更是引发业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个无不表现出一个信号,国家对植保无人机的大力扶持。相信在2017年将会继续看到植保无人的蓬勃发展。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