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6日在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暨农用无人机检测中心平台成立仪式上全丰新品--全球鹰遥感无人机被解开神秘面纱。
2017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激励全丰团队砥砺前行的一年,更是抓住机会奋力拼搏的一年。全丰航空自成立以来从简单应用开始,向生产、研发、培训、维修等多个方向扩展,到现在已经形成完整的植保无人机产业链。目前安阳全丰航空植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WQF120-12、3WQF80-10、3WQF125-16、3WQFDX-10及3WQF294-35等多款农用无人机机型的研发、生产与推广。这并不是全部,2017年2月26日,全球鹰遥感无人机全新问世!
通过遥感获取农情信息是目前我国农用航空的重点发展方向,研发农用航空农情信息遥感获取关键技术与装备非常的重要。作为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发起单位及农用无人机检测中心平台项目牵头单位,全丰航空发布全球鹰无人机高光谱成像系统 ,可以推进农用无人机技术的进一步研究。
由陈学庚院士、兰玉彬教授,王志国董事长、黄文江研究员共同为全球鹰遥感无人机揭幕。
新品揭幕
全球鹰遥感无人机
发布仪式上由来自中科院遥感所的叶回春博士对全球鹰无人机技术进行了介绍。
新品发布现场
什么是无人机遥感
无人机遥感就是利用先进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遥感传感器技术、遥测遥控技术、通讯技术、GPS差分定位技术和遥感应用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专用化快速获取国土资源、自然环境、地震灾区等空间遥感信息,且完成遥感数据处理、建模和应用分析的应用技术。无人机遥感系统由于具有机动、快速、经济等优势,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相研究的热点课题,现已逐步从研究开发发展到实际应用阶段,成为未来的主要航空遥感技术之一。
无人机遥感到底能为农业做些什么?1、监测病虫害
病虫害是影响作物产量的直接因素,是世界各国的主要农业灾害之一。大规模的病虫害会给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粮食产量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占粮食总产量的20%以上。
利用遥感监测技术跟追病虫害进展情况,有利于展开精准治理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也有利于早期防治。其原理是,病虫害会造成作物叶片细胞结构色素、水分、氮元素等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反射光谱的变化,所以病虫害作物的反射光谱和正常作物可见光到热红外波段的反射光谱有明显差异。
2、统计分析植株数量和成苗率
无人机遥感测绘的另一个用途是统计植株数量。相比于耗时且只能抽样调查的手动计数,无人机统计更加全面,准确性更高。
据报道,2016年6月,基于云计算的无人机软件和制图解决方案供应商Drone Deploy、农业合作分析公司Aglytix和农业技术公司AgriSens合作,为农作物提供生长分析工具,通过农作物数量统计、农作物占地面积来分析当前农作物是否为最佳生长距离。
3、分析土壤属性
当今,世界农业现代化大国都在提倡精准农业,要求根据土壤性状,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调节对作物的要素投入,以最低的投入达到最高的产出,并高效利用各类农业资源,改善环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作为空中监测技术,农业遥感是推动农业走向精准化的有利手段。农业遥感监测主要以作物、土壤为对象。作物在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波段中,反射率主要受到作物色素、细胞结构和含水率的影响,特别是在可见光红光波段有很强吸收波段,在近红外波段有很强的反射特性,可以被用来进行作物长势、作物品质、作物病虫害等方面的监测。土壤可见-近红外光谱总体反射率相对较低,在可见光谱波段主要受到土壤有机质、氧化铁等赋色成分的影响。因此,土壤、作物等地物固有的反射光谱特性是农业遥感的基础。
在精准农业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归一化植被指数。根据专业解释,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反映农作物长势和营养信息的重要参数之一,计算方式是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值与红光波段的反射值之差比上两者之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可以为改善作物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比如告诉你农田是否需要额外施肥。
4、自然灾害后作物受损评估
农作物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与气象息息相关,气候变化和灾害性天气是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影响农业的平稳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发生后,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评估暴风雨和冷冻灾害后受损情况。
作物遭受冷冻害后,体内叶绿素活性会减弱,对近红外光和红光的敏感度下降会导致植被指数发生变化,因此植被指数差异分析主要是通过受灾前后植被指数的差值来判断受灾情况。
在暴风雨灾害中,研究表明,水浸后的植被可见光波段反射增强,近红外波段减弱。且近红外波段和热波段的组合可以识别水浸和健康谷类作物。
5、总览梯田概况,便于及时整改
利用遥感技术生成的高分辨率影像对水土保持进行检测,有利于提取更详尽的水土保持措施。利用无人机生成高程图可以直观看到梯田的整体布局,便于梯田管理者随挖随填,及时整改阶地和排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