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东辽县:秸秆迎“春”

发布时间:2018-04-05

多年来,村民在野外焚烧玉米秸秆的现象随处可见,不仅污染了环境,还容易引发火灾。面对这一问题,东辽县积极想办法、定措施,使农作物秸秆从“垃圾”变成了“宝贝。

秸秆迎“春”

春分时节,万物灵动。坐落东辽县云顶镇水缸村的吉林景辉家庭农场有限公司的院子里,却是一派繁忙的热闹场面:工人们把玉米秸秆运到封闭的生产车间,传送带缓缓地把秸秆输送到机器里,秸秆经过高温、高压等加工程序,一段段圆柱体的生物质燃料颗粒就诞生了。

玉米秸秆加工的生物质燃料颗粒好用吗?公司负责人王景辉告诉记者:“生物质燃料发热量大,发热量在每公斤3900至4800千卡,经炭化后的发热量每公斤高达7000至8000千卡。生物质燃料不含硫磷,不污染环境。燃烧后灰碴极少,灰烬还可以作为品位极高的优质有机钾肥。”

640.webp (82).jpg

据王景辉介绍,生物质燃料颗粒每吨610元,公司与吉林金辉能源有限公司签订了供销合同,金辉公司将全部收购企业生产的燃料颗粒。为了扩大产能,企业引进了一条新生产线,每年可加工两万吨生物质燃料颗粒,即使这样也满足不了金辉公司的需求。

景辉公司的创新做法只是东辽县秸秆综合利用的一个典型案例范例。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进程中,东辽县把抓好秸秆综合利用纳入重要工作日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积极吸纳外埠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成果。同时,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使玉米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在全县遍地开花,取得了显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县农业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采取鼓励购置和跨区调配等方式扩充秸秆还田的大型农机具。同时,严格落实责任,做到还田地块划定到位、还田责任明确到位、作业协议签订到位,全县秸秆还田面积达到6万亩。这样,不仅增加土壤的有机质,还在一定程度上制止降低焚烧秸秆的发生率。

“打包+出售”。在各乡镇实施了秸秆“统一打包、统一堆放、统一收购”政策,加大秸秆收储运销项目扶持力度,激发了各农机合作社购置秸秆打捆机和开展机收打捆的积极性,107台套打捆机全力作业,打包转化10万亩以上。引进了2台日打捆3000亩大型打捆机,将全县农村产出的秸秆全部打包。县政府与国能发电公司签署了收购20万吨打包秸秆的合作协议,以村集体为单位成立农机合作社,组织统一打包,集中销售。

辽河源、云顶、建安等乡镇建设了生物质炭气电热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单个项目装机容量5兆瓦,年消耗秸秆6万吨。其中,云顶镇实施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理和利用项目,秸秆处理过程中产出的沼气作为新能源,剩余的沼渣、沼液回用制作有机肥。谋划了东辽县鹏程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5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等8个建设项目,达产达效后,除了村民自用外,全县秸秆回收利用率将达到100%。

在东辽县,昔日不受待见的农作物秸秆,真正迎来了综合利用,实现价值的春天。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