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李淼
6月3日,在泰山西南麓的山东省泰安市郊区麦田里,机器轰鸣,麦浪翻滚,轰隆隆的收割机轰鸣扫过,金灿灿的麦粒飞溅落袋,几十台小麦联合收割机隐现在广袤的麦浪中,遍地抢割。
连日来,产粮大省山东由南及北、自西渐东,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抢收渐次展开。今年“三夏”,山东约16万台(套)小麦联合收割机齐上阵,抢割全省5000多万亩的优质麦田,小麦机收率保持在98%以上。预计6月中旬,小麦机械收割将进入高峰期。
山东省是我国第二大小麦主产区,播种面积和夏粮总产仅次于河南省,多年稳居第二位。据悉,今年山东省小麦收获面积约为5700万亩,与去年持平。
据悉,山东省农机局与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联合下发了农机跨区作业通告,为跨区作业有序进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联合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办理了三夏技术服务车证241个,免费发放跨区作业证3.4万份。各级农机部门帮助引导农机服务组织提前考察作业服务市场,目前已签订作业订单8000多份。
各级农机部门制定了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应急预案,依托全省7700家合作社和2460台烘干设备,成立抢收抢种突击队800多个。一旦出现雷雨大风等极端恶劣天气,马上启动预案,及时召回外出作业机械,科学调度,开足马力,进行抢收抢种抢烘干作业,确保粮食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据了解,今年山东深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争取中央补贴资金16.891亿元,对小麦联合收获机、谷物烘干机、玉米播种机等三夏机具敞开补贴。抽调技术骨干成立农机维修小分队,依托全省3604家农机合作社维修网点,开展巡回检修服务,共检修农机具近200万台套,确保三夏机具技术状态良好。同时,积极开展农机化科技培训行动,制定了山东省农机手实用技术培训实施方案,层层举办培训班500多次,培训人员20万余人次,为提高三夏农机作业质量奠定了技术基础。
山东强化组织领导,打造“暖心三夏”。密切部门配合,依托全省400多个农机接机服务站,协调做好交通疏导、接机派机服务、作业转移等管理服务工作。以农机明星跨区作业队创建为抓手,鼓励引导农机跨区作业队,采取包、帮、扶措施,优先优惠为困难户提供小麦机收、玉米机播等服务。继续坚持小麦机收日报制度和24小时值班制度,全天候做好信息咨询等服务工作。深入基层、农户和作业一线,进行督查指导,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强化提质减损,打造“质量三夏”。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市场信息灵、组织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等优势,大力推广托管式、订单式、租赁式、“滴滴农机”式和“一条龙”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服务方式,最大限度提高三夏农机作业组织化、标准化程度,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规范引导农户和机手选择合适机具、留茬高度和作业速度,加快小麦高效低损收获、玉米宽幅精量播种、粮食节能干燥等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加强科学调度,打造“信息三夏”。强化信息引领,依托农机直通车、山东农机化信息网等平台,及时提供农机作业市场信息,引导供需双方开展订单服务。鼓励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在机具上安装北斗导航和作业监测设备,利用“大数据”分析,合理确定小麦跨区机收的机具投入规模和服务半径,引导机车合理流动,做到成熟一片、收获一片,确保山东省小麦适时收获、玉米适时播种。积极与气象部门会商,强化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提高农机减灾抗灾能力。
强化示范推广,打造“绿色三夏”。继续实施农机报废更新政策,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老旧机具,优化山东省农机装备结构。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打捆离田、高速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高效植保等机械化作业技术,扩大绿色生产面积。同时,大力推行“机收—秸秆处理—机播”一条龙复式作业,努力加快作业进度。在适宜地区大力推广小麦联合收获—麦秸抛洒覆盖还田—夏玉米免耕覆盖播种配套技术,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强化安全监管,打造“平安三夏”。依法加强监管,开展三夏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努力保障农机安全生产。组织人员深入一线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宣教,提高机手安全生产意识。强化源头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切实提升农机事故预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近年来,山东以《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为引领,夯实产业基础,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到2020年,山东的农业主体功能布局更加优化,绿色产能明显提高,产地环境更加清洁,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达到5000万吨,为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