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秧
张家港的六月,正是小麦收割、水稻插秧的“三夏”大忙季节。在塘桥镇金村,每到农忙季节,志愿者们就会出现在各村的田间地头,赶赴田间为收割插秧的机械提供维修服务。一顶草帽、满身油污、黑俊的皮肤已经成为这群农机“保护者”的标配。“农忙的时候,农民最怕的就是机器趴窝。农机维修一直都是农机化发展中的大难题,不过,有了这支志愿者服务队,确实帮了大忙。”张家港机手曹冬平告诉记者,“机器出现故障能够及时解决的话,消除了我们购买农机的后顾之忧。”据蔡东林介绍,农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于2012年正式组建,志愿服务涵盖农机推广、检修保养、科普宣传等工作,为当地农业生产顺利进行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作用,农机科技志愿服务也成为张家港市为农服务的一个良好品牌。
志愿者服务队是张家港农机部门解决农机“维修难、难维修”的方法之一,据蔡东林介绍,目前,张家港已经构建起以市农机技术推广站为龙头、镇级农机维修中心为主体、新型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点)为补充的全市农机维修网络,做到“小修不出村、大修不出镇”,切实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除了解决维修难题,张家港市农机部门还充分发挥组织调动作用,结合稻麦高产创建、统防统治、科技入户、送教下乡等项目,每年均举办各类农机技术培训班10余期,培训农民1200余人次,通过组织举办农机315、夏收夏种、秋收秋种、高效植保机械化生产现场会等活动,向农民、机手集中演示水稻育插秧、秸秆还田、小麦机播、高效植保、粮食烘干等粮食生产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新技术,发放相关技术资料,并针对每个作业环节的工作流程、技术要求、作业质量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农民、机手掌握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市农机推广站还每年组织技术人员在农忙期间开展巡回技术服务,深入到田间地头、机手农户身边,加强技术指导和作业质量督查,积极宣传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切实营造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良好氛围。”蔡东林如是说。
被评选为“全国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之后,张家港也不放松巩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成效,加快推进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和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应用工程。日前,张家港市出台了《2018年农机现代化建设奖补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巩固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办法》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首先对各镇(区)发展粮食生产重点农机具、休耕轮作机械、老旧农机具报废更新等进行奖补;继续对2018年新建的粮食烘干中心进行奖补。同时,对已建粮食烘干中心开展环保节能改造的也进行奖补;二是不断加大林牧副渔机械化发展。鼓励各镇(区)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蔬菜、园艺、林果、畜牧、水产等方面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同时,向市农委申请开展试验示范项目,经市农委审核同意后对该项目进行奖补;三是着力提高全市农机安全和机务管理水平。张家港市农委将组织全市已建标准化农机库进行农机机务管理考核评比工作,获得优秀、良好、合格等次的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四是强化建设全市农机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张家港市农委将继续组织对已建的9个镇级农机维修中心开展考核评比,根据不同的档次给予不同的奖励。“我们希望通过《办法》的实施,能够打造更高规格的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蔡东林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