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梅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洪梅:依托农机创业巾帼不让须眉

发布时间:2018-08-20

■闫安

江苏省徐州市王沟镇曹庙村农民张洪梅依靠农机创业致富,年创收45万元,成为全县出了名的农机大户女能人、女强人。

农机培训受益多职业技能是致富本钱

张洪梅,今年47岁,高中文化。1981年毕业后,张洪梅就酷爱农机,平时见到农机新机具就想摸,听说农机新技术就要学,嫁到婆家变得更爱钻研农机了。2005年,她自作主张筹资金2万元,购买小四轮玉米播种机、小型玉米秸秆还田机,开始了走向农机创业之路。

在“农机圈”里、“男人群”里摸爬滚打整整十年,张洪梅掌握了一定的中小型农机操作技能,练就了一副敢打能拼的“铁姑娘”身板,也积蓄了一些钱。但由于操作使用不规范,维修保养技术不太懂,维修费开支太大,一年来尽管完成作业面积不少,到年底一核算纯利润不多。张洪梅意识到,蛮打蛮干挣不了大钱,只有参加农机技能培训,提高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才有致富的本钱。

2012—2014年连续三年,她动员丈夫、儿子、儿媳妇全家都一齐参加拖拉机、收割机、农机维修工职业技能培训班,一家四口人分别获取农机修理高级工、拖拉机、收割机中级工资格证书,有三人领取拖拉机、收割机驾驶证,成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操作、善经营的“家庭式”农机人才队伍。张洪梅也成为全县第一个女收割机驾驶员。技能水平的提升,使她下一步农机创业信心倍增,投资的底气更足了。

新型农民要致富依托创业有出路

洪梅看准了靠农机创业是条出路,前景也十分看好;同时又考虑到想创业、干大事、小打小闹是不行了,必须上一批大型农机装备,并制订了“三步措施”。

一是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农机作业能力,2013—2015年三年,她先后投资58万元,购置100马力大型拖拉机2台、125马力稻麦联合收割机3台、140马力玉米联合收割机2台、大中型秸秆还田机、玉米精密播种机、施肥、植保等新型农机具10余部,农业装备已初具规模。

二是组织小麦、玉米收获跨区作业,2014年4月初,张洪梅带领由4台收割机组成的“家庭”跨区作业团队,南征湖北荆门、中到河南周口、驻马店,北战天津、河北唐山、秦皇岛。她自己驾驶一台联合收割机(无人替换)作业,南征北战二个多月,单机创收6万余元,仅跨区作业她的家庭团队创收达20万元。

三是抓住本地机械作业,合理调度作业机械创收。每到夏秋两个收种忙季,张洪梅都能合理调度好8台小麦收割机、6台玉米收割机、4台拖拉机搞好夏季小麦、玉米收获作业,安排好秋季拖拉机秸秆还田、深旋耕、小麦播种作业,年均农机化作业时间都不低于2个月。2015年,张洪梅“家庭团队”实现创收35余万元。是全县投资规模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经营创收最高的一个农机大户。

创办农机合作社带领村民勤劳致富

洪梅家庭团队依靠农机创业,收入颇丰,腰包鼓起来以后,她又开始琢磨如何让大家都能富起来。忽然联想起在全县农机培训班上讲到国家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时,张洪梅下决心在村上组织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带领社员发展农机事业,共同勤劳致富。她先找村长、找农户现身说法,宣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好处,很快联络了18家农户自愿参加合作社。于是,2015年初,王沟镇洪梅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现有社员18家95人,大中型农机具28台套。

2017年,张洪梅一人驾驶收割机跨区作业收小麦、玉米2100亩,驾驶拖拉机、旋耕机播种600亩。她从购买第一台拖拉机开始就与农机结下不解之缘。合作社至今已发展拖拉机、收割机等大小型农机具30多台套,作业范围不断扩大,遍布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她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既为本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又给张洪梅依靠农机创业注满了新的活力。

“巾帼创业无止境,不用扬鞭自奋蹄”,洪梅农机合作社在她的带领下,2018年底计划将实现创收55万元。如今的张洪梅,已然成为丰县远近闻名的女强人。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