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盛飞防队的无人机
绿盛农机合作社飞防队
飞手正在操作无人机
绿盛飞防队的植保直升机
■本报记者王建鹏陈斯
“这个娃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人见人爱,无论是省、市、县的各级领导只要是见到他,都非常欣赏他,合作伙伴们更是喜欢他。”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农机局刘光洲局长口中所夸赞的,正是临渭区绿盛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石宇锋,一个1992年出生的阳光大男孩。在田间无人机飞防、在美国领取“环境尊重”奖、去俄罗斯看世界杯、在健身房挥汗如雨……这个积极、阳光的90后小伙儿,可一直是亲朋好友聊天时励志的“正面典型教材”。
近日,记者便走进了位于临渭区下 镇北七村的西北首家植保机械5S运营中心——绿盛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这里的基础设施让人眼前一亮:宽敞明亮的一楼大厅,有序地摆放着各类农药和化肥等农资;二楼是装修一新的陈列室,里面有合作社发展历程,还有市场早已难寻的建国以来各类植保机械。而先前与记者有过数面之缘的小石,如今也变得更加成熟、稳重。
从兵营到理事长的“华丽转身”
从小就有飞行员梦的石宇锋,2012年退伍后,当时面临很多选择。经过再三考虑,他没有重复同龄人去大城市打拼的路,而是从父亲手中接过了1999年就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事业,成为渭南绿盛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新掌门”,并立志要把自己的梦想和家乡农民的丰收致富梦“嫁接”起来。
接手合作社的业务后,他首先想到的是,能不能先从热门的智能无人机植保做起,撬动渭南地区乃至周边市场,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心动不如行动。2016年3月,经过半年的筹备,渭南绿盛与永佳动力联手,“田田圈”绿盛综合服务基地应运而生。随着时间不断推移,从服务基地到合作社,再到公司,绿盛这个品牌名气越来越大,为农户开展各种各样的农业现代化综合服务。
到今天,石宇锋的公司拥有渭南地区最大规模及最高规格的农业现代化服务运营基地;陕西省植保总站,陕西省农机局、陕西省果业局重点合作单位;陕西省首批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及全程农业专业服务技术推广的企业;连续4年实施陕西省“一喷三防”航化作业示范项目,开展小麦玉米化学除草专业化防治;陕西省专业化防治、病虫害应急防治,累计作业面积已达37万亩次。
石宇锋告诉记者:“1990年杜邦植物保护携手《国际植保协会的R》和《国际农业R》共同创办了环境尊重奖,这一奖项的设立初衷是为了将获奖者树立为行业内的榜样模范。如今这个奖项承载着‘做农资这个行业,要对环境保持一份敬意才能走得更远的理念’。去年,我们有幸获得第二十七届世界环境尊重奖,成为中国获得此奖项的第二家公司,我还去美国领了奖。”
高科技让农民“玩转”种地
“我们可以帮助农户适度规模经营种植,提供全程菜单式、保姆式、阶段式农业综合服务;同时还能助其科学种植,降低成本,实现精准管理,增加投入产出比,增产创收!”说起自己热爱的事业,石宇锋有说不完的话。如今的绿盛综合服务基地,是集农业现代化综合服务、农机销售、专业化植保服务、专业化耕种服务、专家大讲堂、农民种植大课堂、测土配肥、品牌农资超市为一体的服务运营中心,为农民朋友种地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农民率先体验到农技一条龙服务带来的便利与实惠。
今日,在临渭区农村的田间地头,很多农户们用上了石宇锋合作社的除草新装备。他们只需要用手机一点、支付宝付款,就能叫来P20植保无人机、号称“装甲车”的大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新型农业机械,在空中和地面消灭杂草,极大地方便了农户,减轻了他们的劳动强度。
石宇锋一边翻看手机,一边向记者介绍:“你看,虽然现在我在这里接受你们的采访,但是公司的飞机在什么地方喷药、作业面积是多大、飞行速度是多少、起降了多少架次,我这里统统都能看到。我们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P20植保无人机,都是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实现了厘米级定位、可精准施药。一亩地成本10—20元,很受农民欢迎。”
热忱服务造福一方百姓
作为新时代的有知识、有理想的新农人,大多是有着乡愁的人。石宇锋在部队的时候,就忘不了家乡夏夜的蛙鸣、麦香的田野、清甜的果园。部队的教育让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让他更加坚定了回到家乡创业的决心。
石宇锋说:“无人机雾化喷药的确好,一个地块都没有漏喷。麦田不用重喷,把我们的时间也省了。特别是去年渭南地区玉米粘虫爆发,我们的无人机飞防发挥了巨大作用。合作社目前可以调度的植保无人机有70多架,其中,合作社自身拥有30多架,合伙人有40多架。今年上半年飞防作业已经达到了18万亩。”
绿盛合作社还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病虫情报,指导群众科学防治,现在已经跟很多农户签订了合作订单。
“在‘互联网+农业’时代,非常需要一种真正兢兢业业的‘工匠之心’。‘匠心’文化的本质,归根到底,是敬业,是认真,是专注。‘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这也是我和我的团队今后努力追求的目标,运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周边农民,为他们造福。”来自农村的石宇锋,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很深的感情。当面临职业选择或者人生规划时,他将目光投向了农村,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了新的元素和能量,成为引领新农民、发展新农村、托起新农业的一支新的生力军。
心怀梦想创新求变
去年,小石又投资了1000多万建成服务基地,以服务基地为中心,在周边15—30公里的区域内建设30个服务站。他通过细分区域市场,用“农资+农机+农艺”三结合的模式,最终实现全产业链的构架,逐步完善服务设备,合理开展由农资经销商到农业服务商的转型。同时,利用先进器械进行科学种植、植保、收获,从而实现农药利用率的提升,科学的施肥,合理的收获,最终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公司也成为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农业服务综合体。
“今后我们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不仅是服务植保行业,同时也要努力给农民当好农事服务的‘医生’,做好测土配方,做到科学施肥,做好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石宇锋如是说。
在他的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的合作订单中,包括对小麦的化除、小麦的一喷三防、玉米的化除等一系列的农田植保作业。另外,合作社还跨区到陕南地区进行作业,一次性作业面积达到了两万亩。
“今年我们主动去给大豆做飞防,大豆的虫害和小麦、玉米不一样,因为以前没有做过,所以就要对作业时间、农药的品种、数量、作业高度等进行实验,不断总结经验。同时,我们在自己合作社流转的土地上种了120亩葡萄,探索葡萄的飞防模式。”石宇锋介绍道。
在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上,小石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试点了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均担的“合伙人制”模式,吸引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和返乡民工创业。在这些人当中,一些人资金实力不足,但又想创业,便由合作社提供资金,签订相关合同,作业服务费双方分成,直到合作社收回成本,飞机所有权就归个人,合伙人也可以“单飞”了。
如今,绿盛合作社的作业范围已不仅仅是渭南和陕西,全国其他省份也都有他们合作社飞手们身着整齐防护服的帅气身影。石宇锋兴奋地说:“我们最近正在联系非洲2万亩的水稻飞防任务,我们绿盛飞防队能为‘一带一路’的发展做出贡献,我感到非常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