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塘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金平:机械化是最根本的出路

发布时间:2018-10-30

无意之中在报纸上看到“农业的根本之路在于机械化”这句话之后,当时还在重庆新兴宝石有限公司工作的梁金平,脑子里面马上浮现出小时候在田里面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插秧和割稻谷的情景,晒谷场上来不及收而被雨淋湿无奈的辛酸。他第一个想法就是要回到家乡,带领他的父老乡亲们改变传统人工耕种的思想,让机械化种植成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手段。于是他不顾老板的挽留和家人的反对辞掉了工作,决定到广东的一家专门从事农业装备研究和生产的公司去学习。在广东科利亚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学习期间,梁金平看到了农业生产与机械化的发展趋势,要改变传统的人工农业耕种模式,机械化是最根本的出路。

一年后,梁金平回到了家乡——广西贵港港北区。2012年7月份在村委的帮助下召集了一些种粮大户和有志青年成立了延塘农机专业合作社,并且在年底建立了贵港市第一家标准化机械化育秧基地。2013年12月份,建立了贵港市首个烘干中心,2014年和南宁田上飞公司合作成立了合作社飞防服务队,合作社由当时的6架无人飞机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了16架,年作业量达到18500亩,主要服务范围为贵港市的三区两县市以及周边的城市,作业的对象是水稻、蔬菜、甘蔗、果树。

2017年合作社与广州坤辉贸易有限公司一起推动“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发展模式,即农户负责耕种,合作社负责收购,企业负责销售。在2017年12月,合作社发动农户种植了1350亩的西兰花和800亩的蔬菜,合作社提供农资和技术,企业负责销售。农户种植的西兰花在收获期间得到了企业提供的准确市场信息,很快就把自己种植的蔬菜通过合作社和企业销售出去,并且得到了很好的收入。合作社在合作企业反馈过来的市场信息下,通过社员的商议后不断地改变农户的种植思路,提升种植质量。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提升合作社社员种植的农作物的质量,合作社投资建立了两个300平方的冷藏库。经过了6年多发展壮大,合作社拥有了占地23亩具有办公、育秧、烘干、冷藏、农机中心、农机停车库、农机维修中心、统防统治服务中心、机械化服务超市、农耕文化会展中心于一体的基地。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便开展“订单作业”模式,统一机耕、统一机械化育秧、统一机械化插秧、统一机械化病虫害防治和统一收割、烘干等“六统一”作业服务,以“农户+合作社+企业”的运行模式。目前合作社拥有320个社员,其中核心社员85名,大型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无人飞机等农业机械275台(套)。流转土地1550亩,社员耕种面积5680亩,年作业服务面积15500亩,年经营收入达到350万元。合作社先后被评为“明星农机专业合作社”、“全程机械化先进种植大户”、“贵港市市级示范社”、“自治区示范社”、“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称号。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