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人的本色──记天津市静海区农业机械发展服务中心技术推广科科长孟令宇

发布时间:2018-12-19

他情系农机事业,28年来默默无闻耕耘在广阔的田野,用勤劳和汗水践行着一名农机人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执着和坚守,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推动全区农机化事业发展。他就是静海区农业机械发展服务中心技术推广科科长孟令宇。

199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机电分校的孟令宇进入农机局,从事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参加工作28年,孟令宇与农机、与“三农”打了28年交道。特别是看到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时,孟令宇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农民用上先进的农机技术,让农机化推动农业现代化。

心里装着农业、凡事想着农村、一切为了农民。孟令宇刻苦钻研业务,经常深入农业生产一线调查研究。无论是炎热酷暑,还是数九寒冬,他总是挤出时间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党的农机惠农政策和先进农机技术。

没有新技术的推广,就没有农机化。

近几年,孟令宇先后主持实施国家发改委及农业部项目“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农业部“2014年基层农技推广技术服务”项目、农业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续建”项目、农业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4项国家级农机化项目。示范推广了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秸秆还田覆盖机械化技术、深松机械化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温室物理农业技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举办技术培训班25期,培训农民1047人次。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实现秸秆全部还田,覆盖率达到80%以上,每亩节约机耕费25元,粮食产量提高10%。温室物理农业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温室作物的产量10%,减少农药量使用30%。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实施,提高玉米生产作业效率,有效降低玉米种植成本。

针对全区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的形势,孟令宇把农机技术推广的重点放在了枣、草莓等方面。先后主持实施天津市农委专项资金推广项目“静海鲜枣烘干技术”、市财政“静海枣树种植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市财政部门预算项目“日光温室后墙管道立体草莓栽培技术模式引进试验项目”、市财政部门预算项目“蚕豆全株玉米两茬平作机械化技术引进试验示范”项目。举办技术培训班18期,培训农民884人次。鲜枣烘干项目实施后,干果成品时间由自然晾干的10~15天,缩短到10小时,降低损耗15%。枣树生产先进农机化设备的引进,使有机肥深施作业效率提高了83倍,剪枝效率提高3.5倍,去除木栓化树皮的效率提高3倍,减少药物用量50%。温室后墙管道立体技术的实施,增加草莓种植面积29.4%,实现了产量、效益的提升。蚕豆全株玉米两茬平作机械化技术的应用,使农作物种植由一茬变为两茬,土地利用率增加50%,比种植单茬玉米增加经济效益78.6%,促进了“一减三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为推动农机化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孟令宇带领农技推广团队,为农机化技术实施提供全方位服务。每年组织农机化服务小组,采取科技赶集、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形式,进行农机化技术普及。

几年来,孟令宇先后实施省部级、市局级项目26项。农机化项目的实施,带动了一大批农机化技术在静海区农业生产中普及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每年实施面积在10万亩以上,机械化深松面积每年在15万亩左右,机械化激光平地面积每年在5万亩左右,秸秆还田率保持在97%。物理农业技术逐步应用到设施农业和粮食生产中,秸秆综合利用由简单的秸秆还田向生物质燃料、有机化肥、温室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发展。粮食烘干、粮食深加工技术的引进示范,带动传统农业向深加工延伸。农机化技术的普及应用,成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手段。

孟令宇作为农机化技术的推广、普及者深受农民欢迎。他先后荣获天津市第五届“科技传播之星”称号、天津市农业机械与农业工程学会第七届先进个人、全国农业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农机科普先进个人、“静海区工匠”称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8年来,孟令宇在平凡的农机化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农机人”的本色,把一颗对农机推广事业的赤诚之心和一片执着之情,奉献给了静海农机事业。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