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粘虫局地大爆发,应该怎么防控?

发布时间:2018-06-24

640.webp (5).jpg

据全国农技中心病虫害测报处消息,近日,一代粘虫成虫在东北地区诱虫量显著高于上年,6月份天气条件总体有利,二代粘虫存在局部暴发的风险。

640.webp (6).jpg

初孵幼虫有群集性,1~2龄幼虫多在植株基部叶背或分蘖叶背光处为害,使叶片呈现白色斑点;3龄后食量大增,可蚕食叶片成缺刻;5~6龄进人暴食阶段,食光叶片成光杆,造成严重减产;老熟幼虫在根际表土1~3cm做土室化蛹。成虫产卵于叶尖或嫩叶、心叶皱缝间,常使叶片成纵卷。

640.webp (7).jpg

粘虫发生具有突发性,远距离迁飞危害的特征。黏虫发生的数量与为害程度,受气候条件、食料营养及天敌的影响很大。温湿度对黏虫的发生影响很大,雨水多的年份粘虫往往大发生,最适温为19~25℃,成虫产卵适温为15~30℃;成虫卵巢发育需要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类,所以早春蜜源植物多的地区,第1代幼虫就多。

640.webp (8).jpg

在小麦收获后,马上转移到玉米、高粱上,玉米出苗后若见粘虫,一般为4-6龄,如果防治不及时,仅2-3天就可把玉米、高粱、谷子幼苗叶片吃光,只剩下叶脉,造成严重损失。该虫喜欢半干枯叶片的气味,多把卵产在玉米、谷子等中部叶片尖端,孵化后3龄前的幼虫多集中在叶片上取食。

640.webp (9).jpg

防治技术措施

1. 成虫诱杀技术:

(1)性诱剂。用配置粘虫性诱剂的干式飞蛾诱捕器,每亩1个插杆挂在田间。

(2)杀虫灯。成虫发生期,田间安置杀虫灯,灯间距100米,晚八点至早五点开灯。集中连片使用防效显著。

640.webp (10).jpg

(3) 糖醋液诱杀。每亩地设2~3个糖醋诱杀盆,逐日诱杀成虫,可显著压低田间卵和幼虫的发生。

(4)草把诱杀。在成虫数量开始上升时,每亩地设2~3个杨树枝把或谷草把,每两天换一次,将草把烧毁。

640.webp (12).jpg

2. 幼虫防治技术:

640.webp (13).jpg

(1) 生物农药:

在粘虫卵孵化初期喷施苏云金杆菌(Bt)制剂,注意临近桑园的田块不能使用,低龄幼虫可用灭幼脲。

(2)化学农药:

当发现粘虫幼虫的时候,最好选择速效性杀虫剂喷洒,例如功夫菊酯+甲维盐、氟铃脲+高效氯氰菊酯等。这些药剂基本上是以触杀和胃毒为主,喷药要喷到粘虫栖息活动的位置。氯虫苯甲酰胺、除虫脲、抑食肼等缓效性杀虫剂,最好不要单独使用。

640.webp (14).jpg

在玉米粘虫的防治过程中,尽量把玉米粘虫防治在三龄以前。防治时间一般选择早晚幼虫取食的高发时间,喷药部位尽量施药在玉米心叶,注意个人防护,严防中毒事故发生。

另外,粘虫有受惊落地的习性。打药的时候,要注意喷洒地表,消灭落在地面的"漏网之"虫。同时,还要喷洒地边路旁的杂草,力争消灭栖息活动在那里的"法外之虫"。

推荐阅读
更多